分享

关于“藿香正气水”的几则医话

 孙郎中 2022-05-25 发布于山西
近期有人咨询于我,夏天天热容易中暑,能喝藿香正气水预防及治疗吗?我的建议是,不太合适!原因在于:“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中暑并不在藿香正气水的适应范围之内;再者,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人体产热和散热平衡严重失调,首先要做的是降温、脱离热源。藿香正气水擅长化湿,但不擅长降温。因为藿香正气水的成分都是药性辛温的药材,是针对寒性疾病所创制的,它主要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肠胃型感冒!具体来讲,“藿香正气水”多用于外感暑湿引起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可以和胃止呕,多用于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可以芳香化浊,常用于脾湿胃浊引起的舌苔厚腻、食欲不振、腹泻等症。比如说有些人夏季经常喝冷饮、吃很多瓜果蔬菜,或者是吹空调以后出现一些发热恶寒,不想吃饭,伴有恶心腹胀,甚至腹泻腹痛,这种情况选择“藿香正气水”才是有用的。但是对于高温中暑,藿香正气水却一点也没有帮助。它既不能预防也不能治疗。在高温状态下,人体会大量出汗,脱液,严重的时候会引起头晕恶心,甚至晕厥休克,这种情况下,是不能使用藿香正气水的,因为藿香正气水是一种祛湿的药,而且药液中还含有酒精,会加重耗伤体液,这是不适合的,所以使用藿香正气水一定要对症下药才行。
藿香正气水是中药方剂——藿香正气散的成药应用形式,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功效。藿香正气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梗、藿香、炙甘草等11味中药组成。方中藿香既能辛散风寒,又可芳香化浊,醒脾和中,辟秽止呕,故为君药;白芷、紫苏辛温发散,以助君药外散风寒,兼化湿浊;半夏曲、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以助君药解表化湿,四者共为臣药。厚朴行气除满,苦温燥湿;大腹皮行气利湿;桔梗宜肺利气,助解表化湿;三者行气化湿、畅中消胀。茯苓、白术健脾利湿。五者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故为使药。诸药合用,能使风寒外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诸症自愈。简单理解,就是藿香正气散治疗的疾病有两大类:一类是外感风寒,一类是内伤湿滞。也就是说,藿香正气水的功能就是把寒湿化掉,把脾胃的功能振奋起来,呕吐止了,烧退了,想吃东西了,病症也就好了。这里再强调一下,藿香正气散没有解暑的功效,中暑后一定不要盲目选用藿香正气水! 
现在人们把藿香正气水或液当作夏季祛暑的良药,怎么说呢?如果出现了胸闷、腹胀、吐泻,或脾湿胃浊引起的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腹泻、恶心呕吐等症,可以用藿香正气丸和藿香正气液,但我不建议随意服用藿香正气水,因为里面的酒精含量有些高,口感很差,而且它并不能预防所谓的“中暑”。再补充一点,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虽然它们名字很像,表面看起来都是液体制剂,但是从生产工艺到口感,均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最大的差异就是藿香正气水含有乙醇,而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有乙醇。所以服用藿香正气水时是不能同时服用头孢类药物的,否则容易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出现面部潮红、出汗、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还可导致胸痛、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现象。如果您需要服用头孢类药物,那么可以选择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口服液中不含有酒精。而且喝藿香正气口服液是不会出现“被酒驾”的情况的。藿香正气水由水煮及酒浸制而成,疗效明显,但口感较差。由于霍香正气水药效比较峻猛,小儿和年老体虚者服用时应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服用。而藿香正气口服液是藿香正气水的换代产品,不含酒精,口感好,对肠胃无刺激,适合老人、妇女及儿童服用。藿香正气水与液,两者之间有区别,注意事项要记住,分症选择才贴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