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筛选不教育,这是我的择偶观

 sun918 2022-05-24 发布于北京

朋友跟前夫结婚的时候只有24岁,两人是在聚会上认识的,一见钟情。虽然她慢慢发现了很多男人身上的缺点,比如不做家务、不爱干净,情绪控制能力差,事业缺乏上进心。

但因为相爱,男方对她又的确很好,加上家里长辈总告诉她,男人晚熟,慢慢就能改,所以虽然有诸多不满,还是勉强结婚了。
结婚以后,她像个老妈子兼教导主任,从洗碗开始教老公做家务。结果每次都以双方崩溃而结束。那时候普通家庭还没有洗碗机,男人不爱洗碗,她说那不行啊,家务要分工,你一三五,我二四六七,还比你多洗一天呢。
轮到男人洗碗,每次她都要催十遍八遍。闺蜜说男人爱逆反,你别催了,看他拖到什么时候。她试了一次不催。结果第二天早晨脏碗还在水槽里,米饭粒干成了木乃伊。原来是男人看她没催,以为她帮自己洗了。
那一刻她是有点伤心的,觉得这日子过得没意思,两人还要为这点小破事儿斗智斗勇。
后来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她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家里妈妈、姐姐都能干,男人自小万事不操心,结婚不是为了承担责任,而是母权交接,指望找个新妈伺候自己。
更搞笑的是他妈妈,应该也是一直在忍耐,好不容易把大神送走,态度也变了。两人偶尔回去吃饭,他妈看他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死样子,就跟我朋友抱怨,他这么懒,你这当老婆的也不管管。
我朋友心想,这从小没教育好的一棵歪脖子树,现在倒栽我头上了?
我朋友父母去世早,对生活的重担心知肚明,但并不意味着能扛担子的人就应该累死。
为了避免自己累死,她一直不敢生孩子,心里觉得跟这样一个比大儿子还不懂事的男人生了孩子,实在是辛苦。所以每次男人催生,她总想着你如果要做爸爸,总要有点改变吧。要么改改懒毛病,要么在单位升个职,多赚点钱。
但大家各想各的,根本捏不到一块儿。
男人觉得养孩子跟玩儿似的,自己天生就应该当爹;
女人觉得你至少让我看到点希望,我才愿意生孩子;
家里老人的态度是等有了孩子,男人自然会变好。
有时候我也觉得一部分中国老人的观念太好玩了,从“男人结婚以后就能变好”,到“男人有了孩子就能变好”,巨婴男个个都是孙悟空么……
“离婚是送给巨婴最好的成长礼,说不定有人能改改,但希望其实也不大。”这是我朋友30岁的离婚感悟。
算她命好,33岁终于选到了合适的伴侣,35岁生了女儿。
有比较才有发言权,她现在整天挂在嘴上的是:一定要选择男人,而不是教育男人。教育男人是他父母的事儿,别指望已经定型的黄瓜,到你手里能变成西瓜。
虽然她的新老公不是大富大贵,但十分经济适用。讲卫生爱干净、喜欢做家务、喜欢照顾人,容易沟通。虽然是独子,但父母没娇惯过,从小就把他培养成了一个性格温和、独立的正常人。
这个获得人生第二春的朋友,逢人就宣传找个生活自理的正常男人结婚的重要性,并且她说以后等女儿大了,她要教给女儿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你要选择,而不要去教育。
无论男女,适婚者都是基因+家庭教育的结果,太太既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去做丈夫的学校。尤其像咱们普通人,管好自己已经筋疲力尽,哪有那么多闲功夫再去当别人的学校?
再说了,别看都是些简单的生活琐事儿,如果他爸妈没教育好,到你手里就是个废物,除了消耗你的情绪,没别的能耐。
可能又会有很多人要说,中国男人太差劲了,如果按这个标准去选,大家都结不了婚。不结就不结,看谁最着急。
回望过去十年二十年,大家会发现,两性关系中所有好的变化,都是以女性为主导的。如果女人在择偶的时候,学会“只去选择,不去改变”,做太太学会“拒绝当男人的学校”,男人自然有人去教育。
近几年,我不止一次听到为人父母的人说:“我要好好教育儿子,现在女性成长这么快,如果不好好教育,我怕他以后找不到老婆。”
你瞧,只有我们坚持自己的原则,世界才会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改变;如果我们下滑,世界就会坠落。

文章配图:来自电视剧《今生是第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