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与常见类型_沈素
2022-05-24 | 阅:  转:  |  分享 
  
(总815)《中国医刊》2007年第42卷第11期
·专题笔谈·15
因素有高龄、原有基础病或低血容量状态、原有肾小球尿、血尿或一过性白细胞尿;常伴有血液系统异常:贫
疾病或肾功能损害。血为主?可有白细胞增高和(或)血小板下降;部分病
临床特点:有易感因素者与强力利尿剂联用大人伴有肝功能异常;血清中常可检测到抗利福平抗体。
多可使肾小球功能迅速下降?急性肾衰发生率0.5%4.5常见导致肾损害的中药发生机制:直接肾毒
~1.0%;大多在1周内出现肾功能损害?可伴有肾性?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特别是近端小管;免疫反应?
病综合征表现?全身表现不突出;病理表现呈多样以细胞免疫为主?可发生于不同阶段?可引起记性过敏
性;部分持续小剂量服药的病人肾脏病变有慢性化性间质性肾炎;造成肾脏缺血?损伤血管内皮或造成血
趋势。管痉挛;导致肾间质纤维化。
预防措施:避免或纠正易感因素;用药前正确评价临床表现:常见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皮肤
血容量状态和肾功能。瘙痒、贫血、心慌、气短等全身症状。按病程进展快慢
4.2ACEI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特点通过抑区分?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渐进性肾衰竭。前者多在
制AII合成及间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选择性用药后较短时间内发生?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很快出
抑制(出球>入球)肾小动脉收缩?使依赖血管收缩维现氮质血症、少尿、甚至无尿?也有的尿量不减少;后者
持GFR的病人失去代偿调节机制。易感因素包括孤多数起病缓慢且隐匿?病变均呈进行性发展?往往数月
立肾或双侧肾动脉狭窄、弥漫性肾实质病变或慢性缺至数年内进入肾衰竭终末期。病理表现多为肾小管间
血性肾病、脱水、低血容量、充血性心衰。质纤维化?病变较难逆转。马兜铃酸被认为是最主要
临床特点:仅发生于易感人群;常用剂量即可在用元凶。
药1~2周出现肾功能检查异常?临床可无症状;停药常见致病中药?植物类含生物碱类:雷公藤、草乌、
后肾功能异常在2~4周内可迅速恢复。麻黄等;含蛋白类:巴豆、黑豆等;含甙类:洋地黄、土牛
预防措施:对易感人群避免用药?必须使用者小量膝、芦荟等;含酸/醇类: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等;含
开始?用药后应每2周监测Scr或Ccr变化。酮、酚、糖、酶类:棉花籽等;含挥发油类:土荆芥等。动
4.3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ARF特征免疫反应性炎物类含蛇毒类、斑蝥类、胆酸类。矿物类含砷、汞类
症是其发病机制?药物与肾小管或肾间质组织蛋白相(砒霜、红矾、雄黄、朱砂、轻粉)及含铅(铅丹)等。
互作用改变其组织抗原性?诱发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近几年中药的不良反应日益引起重视?药源性损
疫反应。易感因素:高龄;血容量不足;存在糖尿病、缺害原因的研究不断积累资料。国内文献报告的药物不
血性疾病、电解质紊乱;原有过敏史、慢性肾脏病;与良反应中:中草药肾损害1.7%~9.2%。可表现为血
NSAID或襻利尿药等同时合用。尿、蛋白尿、尿量异常、肾功能不全?其中ARF占
临床特征:用药后?一般2~7天发病;可单独或与30%。提高对中药药源性疾病认识?普及合理用药知
NSAID共同致病;常见发热、皮疹、血/尿嗜酸细胞增识?重视中医的辨证施治?才能有效的防止药源性疾病
加;轻度蛋白尿?肾小管功能损害?非少尿ARF;抗的发生。
TBM抗体可阳性。撤药、激素治疗有效?肾功能常可正确的判断药物对肾脏的毒性很困难?常不能确
完全恢复。定肾功能减退是由疾病所致还是药物毒性引起的。要
4.4利福平引起的急性肾衰竭与免疫机制有关?利弄清是何种药物引起的肾损害及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
福平结合血浆白蛋白激活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并形成理改变?往往无特异性检测手段?容易误诊、漏诊。因
利福平-抗利福平抗体复合物?吸附于红细胞、血小此?临床诊治中对肾损害原因不明者详细询问用药史
板、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形成三重免疫复合物?激活及过敏史;临床依赖除外性诊断?肾活检有助确诊;立
补体系统?对上述靶细胞造成损伤。即停药?支持疗法及针对合并症治疗?避免应用其他可
临床特征:多为既往有用药史者再次复用时发生能过敏或肾毒性药物。对急性肾衰危重者采用透析治
(间隔数日至数年)?极少数也可发生于持续用药过程疗?停药1周不缓解可酌情应用激素。慢性肾衰竭按
中;肾脏损害多见少尿/无尿型ARF?常可伴有蛋白其一般原则处理。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