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赵建,西泽研究院院长、教授 ![]() 信用修复与经济稳增长是我们当下非常关注的话题。从去年下半年,在央行吹响了稳增长的号角之后,出台了很多政策。据很多银行从业人员的交流,央行通过MPA下的各种指标都十分严格;甚至可以与两年前,也就是2020年第一波疫情爆发的时候相媲美。但是从银行的角度来讲,在投放信贷的过程中,实体经济的需求仍严重不足。 4月出现信用塌方 ![]() 4月出现信用塌方;虽然余额同比仍然是保持稳定,同比增长10.9%;但可以看到整个4月份的贷款新增不足去年的一半,存款与贷款的势头也出现了背离,形成断崖式的下跌,用信用塌方来形容是不为过的。 财政才是中国经济的核心 ![]() 在整个中国经济稳增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跟踪的最重要的一环是财政,提到中国经济的特殊性或者是中国经济特有的优势,政府就要有足够的资源,这些资源的体现就是财政。保持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增长,实际本质上都是由政府来主导的。 中美两国不同的危机应对政策 众所周知,在经历每一次经济危机,尤其是次贷危机以来,每当经济下行的时候,中美两国都会采取一系列逆周期的宏观政策。但实际上,由于两个国家的金融结构和金融体系是不一样的,那么采取的应对方式也会不同。 ![]() 美国的应对政策是由美联储进入市场来购买资产,以最后交易商的身份恢复整个市场的正常流动,实现金融市场中股票市场的牛市来改善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改善消费,从而改善整个经济。在面对疫情的时候,直接向受困群体发放资金。而我国的应对政策更多的还是依靠商业银行,由央行与财政部共同通过商业银行普惠贷款给各个群体,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退还。 · 美国: 美联储 —— 金融市场 —— 购买资产(最后交易商) 美联储 —— SPV —— 个人账户(最后慈善家) · 中国: 央行 —— 商业银行 ——普惠群体 财政部 —— 税收退还 ——中小企业 商业银行是信用创造主体 商业银行是如何来创造信用的呢?按照授信分布的标准来说,要看三大还款来源。 1 ● 自我造血、现金流 经营性现金流,就是看企业能不能如期还本付息,也就是看企业自我造血的能力;企业的主营业务、营业收入以及流动资产的变现等。市场前景主要还是根据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来判断未来的经营潜力。 2 ● 抵押品、房地产 资产性现金流,就是企业是否拥有合格的抵押品,当企业的还本付息行为不能够实现的时候,处置企业合格的抵押品,来确保把损失率降到最低。 3 ● 借新还旧,地方平台、金融同业 筹资性现金流,在没有经营性现金流和资产性现金流时,通过借新还旧,通过自我处置资产,从其他方面进行融资来还款。 中国银行业的特色之处 中国银行业的特色之处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的商业银行已经财政化。 ![]() ·进化论:利率市场化,存款——理财,管制利率——LPR ·异化论:大财政工具,金融——财政,商业性——政策性 银行的信贷投放 ![]() 那又是什么决定了银行的信贷投放呢?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受到监管、政策、市场以及风险等多方面约束的,且在不同周期阶段,约束力是有着动态变化的。银行的信贷投放取决于四个周期:监管周期、政策周期、经济周期、风险周期 ![]() 不同周期阶段约束力的动态变化 -经济上行期:监管约束+政策约束,逐步收紧 -经济下行期:风险约束+市场约束,快速收紧 -周期转换期:不同约束的动态错配 ![]() “三资”视角: -资产:生息,营收来源,ROA,取决于经济周期 -资本:本钱,监管资本、经济资本,ROE,取决于监管周期、风险周期 -资金:头寸,流动性,取决于政策周期 疫情时期,银行为何是稳健发展行业之一 ![]() 1.数字化、线上化 2.逆周期政策的执行者 3.优质客户,资产免疫力强 4.滞后效应 5.货币宽松的受益者 ![]() 三重压力下,商业银行的总体策略 ·政策放松(央行23条、降准)+监管放松(8号文)+风险约束收紧+市场约束收紧=资产荒 ·主要的矛盾在资产端,资产配置策略 -抢占优质客户(加大附加服务投入) -流动性约束放松下,超配信用债(城投) -抢占抵押品(越来越稀缺) -合规性,经得起审计的资产(国企、地方国企与合法平台) -派生负债与综合收益 -代销,投顾,财顾等中间收入 ![]() 信贷投放的主要阵地 -地方平台/基建,维系资产负债表规模(牺牲定价) -普惠金融(硬性任务) -绿色金融 -新市民金融(刚需房贷、消费金融、个体经营贷等) -地方政府支持的房地产开发贷 -专精特新(投贷联动) -制造业供应链金融(保链强链,高端制造) ![]() 重大风险点 -金融反腐,风暴中期(大约在8月份结束) -区域小型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问题 -依靠理财产品维系流动性的中小银行(理财破净问题) -大型案件的监管罚单 -管理层更换(治理真空与盈余管理) -房地产违约债务关联 -地方债沦陷区 ![]() (本文作者介绍:西泽资本(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西泽金融研究院院长,曾担任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平安银行研究中心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