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我对孙见喜老师的了解,源于读过他零碎的散文,后来,读他的书、听他的讲座,我才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文学机缘吧!我有幸拜访了儒雅的长者孙见喜,孙见喜和蔼可亲,又乐善好施,多年来,他除过在文学方面多有建树之外,更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他是作家,也是文学文艺评论家,他还是汉唐鼓乐爱好者。他为人率真,也很幽默,大致因为他的身上优点很多,我就多了崇拜他的理由,因此,见他之后,总是要说,我和他是乡党。有人就会疑问,孙见喜是商州人,你和人家攀哪门子亲呢?其实,我攀亲是有根有据的。 要与孙见喜老师攀亲,我不能不提及古栎阳。先秦商鞅在古栎阳徙木立信,变法图强,秦国有了肌肉,进而一步一步强大起来,最终一统中国。商鞅变法在阎良,而他的封地却在商州。商鞅将阎良与商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书人无巧不成书,历史人物也是如此,而当下文化人物,他又是如此,孙见喜老师说自己老家,要是追溯二百年前,就在荆山塬孙家庄,按此逻辑,我和孙见喜老师是乡党并非空穴来风。 孙见喜老师为人仗义,商州老乡远洲要张罗一次商州诗歌学会的换届大会,客观来说诗歌学会这样的清水衙门,日子艰难,但是,日子苦归苦,遇到换届大会,没钱还要办活动,远洲求孙见喜帮忙。孙老师慷慨应允,要帮助远洲在省上请嘉宾。他亲自出面,动员西北大学教授杨乐生、刘炜平,诗人杨莹。那天,他从西安凑够一车人,出城来到加油站,加完一箱油,开车行走一段路程,前方有姑娘对自己抿嘴一笑,又冲她挥手想要告诉他什么一样,见姑娘似在回眸一笑,孙见喜急忙探头一看,姑娘果真宛如婉君,他冲车上作家们调侃地说,人家美女冲我笑,这是给我明送秋波呀!美女见他直勾勾看自己,于是开口说话:师傅,你别走神,看你没见过美女,你油箱盖没盖好。开车要心细,你这样开车的话,很危险。 孙见喜老师这才明白,人家女娃笑跟自己帅气没有半点关系。孙老师说看来自己帅气不够鲜明,人家女人瞧不上咱,他尽管圆场,仍旧不能挽回面子,他的诙谐话却招惹得作家们捧腹大笑。作家跟他出门,一路开开心心。经他出面,远洲在商州的文学活动办得洋洋火火,他拉作家们支持商州诗歌学会换届,然后带大家来到自己老家,招呼客人吃了屋里的家常饭。 作家们莅临商州活动这事过后,大家都觉得很开心,没有人抱怨自己被孙见喜老师拐到商州这一买卖事。孙见喜老师对国学颇有研究,让作为后学的我望尘莫及。孙见喜老师《贾平凹传》出版,牵动许多读者目光。贾平凹主席圈走贾粉,孙见喜因他的为人为文,也圈了很多孙粉。 有一年,孙见喜老师因一次文学活动,来到渭北某县,不知什么机缘,与一位闯荡江湖的大哥偶遇。这位江湖大哥,见到作家孙见喜,大谈自己对国学的理解,他在孙见喜老师面前,口若悬河,俨然一副国学大师的气派。江湖大哥说自己讲国学文化,讲孔孟之道,不要稿子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他这口气,不少人听后很佩服。只是江湖大哥,压根没料到,自己竟然在孙老师面前耍大刀。孙见喜老师见他大谈国学知识,遂问,兄弟说的国学是孔孟之道,请问,你对五四国学了解吗?江湖大哥忽然一愣,心想,今天撞见他,真是够邪乎呀!没想到自己闯荡江湖多年,满腹经纶,与谁理论都不见对手,今天栽到孙作家手里了,此番,江湖人物恍然明白,古人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看来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啊! 前多年,孙见喜常回商州,他惦记自己的老娘,也牵挂村里的其他老人,因此,他每次回去,都会在城里买些吃货,送给乡下的老娘,也送给村里其他孤寡老人。 孙见喜放心不下母亲住在老家,于是,他们夫妻商量后,很快,接老母亲来西安住在自己身边。每个周末,孙见喜都要带老娘户外散步,或城墙根下,或街景公园,他都会不厌其烦地给老娘讲述二虎守城的故事,也讲西安事变的故事。 孙见喜老师不仅有孝心,而且有慈悲心肠。多年前一个冬天的雨夜,文艺路上一家房檐下拥挤着七八个民工,他们铺开华商报当做临时床,身上没有被褥,要熬过一宿,这雨夜对他们多么残酷呀!孙见喜路过,见此情景,立马产生怜悯之心,他急人所急,找朋友慷慨解囊,买来被褥为被困街头民工送去温暖,他们为民工送去这个冬天的一缕春风。 孙见喜老师的文章也如他的人一样有温度,他写的“屠夫杀羊”:忽一天自己羊刀丢了,原来是一只小羊,意识到主人要杀羊妈妈,小羊将主人屠刀,埋在土里,后来主家发现这一幕,深受感动,对自己过去经历很是懊悔,孙老师通过羊的故事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这篇散文既有画面感,也特别有立意,他的文字为读者表达了作者的向善之心。孙见喜散文《雨后荆山塬》,文字写到北塬上的土地寸土寸金,忽而一日,塬上来了画家,见大片大片小麦被割掉,画家尤为心疼,逐问村妇塬上割麦为何,村妇说北原要建文化广场,画家一听此话,当场愤怒,他一脚踢翻画板,而他文字传递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固守,商州是他故乡,荆塬也是他的故乡,他的文字是一种乡愁,时时刻刻表达着他对故乡的挂念。 孙见喜老师特别有亲和力,他发起成立与他老家山庄同名的文学社,取名真元文学社,会员遍及整个陕南以及西安市,他给真元文学社会员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去年冬季,他组织自己文学社成员,赴铜川市和谷文学馆进行文学创作交流。这次,我非文学社成员,也有幸被孙见喜老师邀请参加他们的交流活动。不少文学爱好者,被他鼓励,在写作上不断进步,并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孙见喜老师虽然著作等身,光环很多,但给基层作家却从来端架子。 近年来多次与孙见喜老师参加文学活动。一次采风活动中,见庄稼地渠旁荒长一株辣椒树,孙见喜老师好奇,顺手摘下长得匀称的一只红辣椒,很快装进自己背包里。见中年女作家走来,他笑了笑,掏出红辣椒说,美女,这个新鲜吧!这是冉学东送给你的,女作家笑了笑说,孙老转送给我的红辣椒,我没理由不收啊!否则,我得罪人多了,很明显,这样,我的亏,岂不吃大了。听女作家这么一说,孙见喜老师甩出包袱,女作家接的很自然,两人就像说相声一样,他们的逗哏与捧哏效果,一点不失给德云社里的郭麒麟们,难怪,他们几句玩笑话,就惹得大家能乐了好一阵子。 随行的女歌唱家,业余爱好写作,崇拜孙见喜老师是发自肺腑的,在卧龙山庄采风时,很漂亮、也很火辣的女歌唱家见到崇拜已久的孙见喜老师后,顿生倾慕之心,要拥抱孙见喜老师,被人抓拍。我趁火打劫,要来照片,说这张照片很有卖点。我拿着照片征求孙见喜老师意见,说自己发朋友圈,孙见喜说这个别发,社会上有坏人,他担心别人拿照片做文章,我说发也没事,毕竟是采风的照片嘛!孙老师态度十分坚决,劝我甭发。我却仍不依不饶地说,要想我不发,倒也可以,不过,有个条件,你给我两幅书法作品,这事就算揉了。他说,学东敲诈我呀!众人皆笑,没人想卷入是非。孙老师肯定心想学东这家伙,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都多得多,你给我来这一招,我又岂能认输,我就见招拆招吧!孙老师旋即说此处没有写字条件,我这人不爱拖欠别人的,尤其冉学东,你是个厉害人呀!是这,今天唱首陕南民歌,算是我还你一个人情,这样的话,我们就扯平了。我说这个我赞成,因为,要笼络大家很重要,要不然,自己就成为众矢之的了。敲诈,换来孙见喜老师主动亮嗓,他歌唱得悠扬而又深情,后来,我才清楚他经常与汉唐古乐社成员打交道,另外,他还是歌词作者。 与孙老师采风,他的言行举止,都值得我学习。与他往来增多后,我发现自己的文学创作也有了灵动感。 (作者简介:冉学东,笔名关山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文史馆艺术院研究员、西安市文联德艺双馨文化工作者提名奖、陕西散文学会乡土委员会主任、西大作家班高级研修班学员、阎良区文联副主席、阎良区作家协会主席、《荆山》主编,入选陕西文学艺术百人计划。编著有《古韵关山》《渭北文化痕》,著有长篇小说《关山刀客》《大荆塬》《谷风》《老关山》《白驹》,散文集《荆山笔记》。《谷风》获光明日报2015年全国长篇小说回望提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