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店高参】19999元,打响配送服务机器人的中场战役。4月26日,九号机器人线上发布了两款终端配送机器人——九号飞碟送物机器人和九号饱饱送餐机器人,并首次公开产品官方指导价:两款均为19999元起。新品迭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作为行业率先公布价格的“吃螃蟹者”,九号机器人此次举动如一声春雷乍响,在行业掀起一股不小的波澜。 惊蛰过后,事件发酵至今,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质疑九号发动价格战加速内卷、有人沉默...我们回头再来看,九号机器人此次产品发布说是一次里程碑事件也并不为过,它戳中了规模难以量产和价格不透明等行业隐疾。服务机器人在2015年左右进入酒店场景,在经过甜蜜的初恋阶段后,实际应用却是一地鸡毛。疫情加速了整个行业的革新,2021年配送机器人的融资金额是2020年融资金额的5倍以上,资本的涌入也促使配送服务机器人激进式发展,但体现在成本上的优化效用并不明显。价格始终是横亘在规模化面前的难题。随着室内配送服务机器人核心技术栈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这个赛道,但机器人之间的竞争也多在一二线城市,对于价格敏感的下沉市场,昂贵的机器人依然难以撬动他们的消费欲望。毫无疑问,谁能把价格打下来,谁就有可能最先享受这块巨大的蛋糕。从酒店方角度来看,酒店机器人被推上风口得益于酒店智慧化转型的契机。作为一款终端设备,不需要酒店完善的数字化底层架构,机器人及智能客控可能是酒店搭上智能数字化大船最为低成本的方式。一台游走在酒店大堂能够问好的机器人似乎就给酒店贴上了“智慧”的标签。热度过后,酒店才回过神来,服务机器人是否真的能帮助降本增效? 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也让酒店机器人开始了“蒙眼狂奔”,作为B端业务且处于行业早期发展阶段,由于价格体系不透明,不同酒店购入一款服务机器人的价格往往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标准“。因为信息差价格虚高,甚至完全超出了机器人能够为酒店带来的实际价值。更有很多机器人企业为了市场占有率,采用忽视商业发展逻辑的方式去发展市场。无论是对酒店业或是机器人企业来说,都处于一种不健康的“虚火”状态。酒店的焦虑和机器人公司的压力,共同促就了酒店服务机器人揠苗助长式的热闹景象,而最后的结果就是——酒店买了鸡肋,业主/投资人来买单,机器人公司持续亏损。九号公司商用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董纪冬在发布会上坦言,“酒店行业的圈子很小,价格最终必然会走向透明化。九号机器人的产品理念是做真价值的机器人产品,既然是真价值,那一定是可以用价格进行衡量的,客户可以进行对比算账的,而且最好是公开透明的。这次公布价格,就是希望尽快推动酒店机器人产业尽快走出价格乱象。” 九号机器人这次发布会是一次兵行险招,也势必会引来众多负面的评价和影响。其中质疑最多的就是九号机器人恶意卷起价格战,以及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毫无新意。酒店服务机器人产品性能越来越同质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很多产品基础功能做得不够好,华而不实的功能却越堆越多。在目前阶段,对于酒店服务机器人来说,一是要压下成本用价格来驱动市场;二是优化核心功能稳住基本盘。如同酒店无论怎么宣扬自己的概念超前和品牌调性,酒店始终是一个以住宿为核心的空间场景,最后都要落地到卫生、安全等琐碎的基础运营上。其他功能虽不冲突,但更多的是锦上添花。对于酒店机器人,配送服务无疑是价值根基所在。2019年,九号进入酒店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后,酒店服务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高达93%的使用需求都是配送需求,而其中90%的需求不过是送一瓶水和一份外卖。 在最新发布的九号飞碟机器人中,去除了冗余的设计更加专注于实际的配送需求,采用32L的单箱格,同时增加了双杯托的设计,完全能够满足标准化2人份的外卖存储空间。虽然智能机器人在酒店的主要运力是为了解决外卖的最后一百米,但看似是简单的从A点到B点的送物,实则在具体的物业空间下,企业开发者要考虑到大量的问题:成本控制、算法指标、持续服务、完整方案等,从算法和硬件的选型开始让它们适配,还要根据场景进行优化。九号飞碟机器人的价格击穿行业底价,在技术的稳定性上却提高了配置,这来源于九号对未来配送服务机器人的判断——未来五年内真实世界的商业化路径一定是稳固的人机协作模式带动效率。除了开创性的采用“前驱”底盘设计提高机器人运动性能以及24小时超长待机的续航性能,九号飞碟在产品迭代中真正做到技术壁垒的是自研的 VILO-SLAM 2.0 3.5D 超融合多模导航系统。 很多多层建筑存在多楼层结构极度相似的情况,而传统的机器人三维结构感知难以应付,经常出现楼层判定错误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机器人在运行中识别环境轮廓外通过对楼层号、照片海报、墙面纹理等信息的复合,更能识别出细节和纹理,大幅度提高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保证机器人的导航稳定性。 九号机器人此次首度公开产品价格并且把价格压到2万以下的门槛,无疑给了竞品很大的压力,犹如“鲶鱼”入场,搅局原本内卷却缺乏生气的机器人市场。如此低的价格,正是九号机器人背靠母公司软硬一体实力的展现。无论是智能短交通还是服务机器人产品,其核心本质是软硬件结合的移动平台。基于九号公司近20年的底盘研发经验,上百次产品迭代、数千万次载人运行数据积累,九号机器人移动平台(RMP)的底层技术优势得以让九号机器人在酒店空间场景迅速完成商业化落地。在底层架构的基础上,九号机器人根据酒店场景的特殊性重新调整技术架构,在九号飞碟机器人中加入了云服务能力,降低本地单位算力成本,以实现算力的无限拓展。一款智能终端硬件设备,首先让技术实用,实现具象场景的商业化落地,下一阶段必然走向规模化的量产,推向更大的市场。而当下,很多科技公司仍然沉浸在“象牙塔”里。“九号的创新,就是让人们印象中高大上的智能机器人落地为一项普通的服务, 把人类简单、重复的劳动做好,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小县城,只要像买菜扫二维码一样简单就能获得产品和服务,只有这种润物无声的变化恰恰才能给行业和社会带来深刻的变革和影响。”董纪冬在发布会上说到。 作为短交通产业的产能狂魔,得益于平衡车、滑板车、电动车以及机器人各产品供应链的互通关系,九号机器人在量产成本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也正是软件算法的技术优势叠加硬件成本的供应链优势,九号机器人得以用更加普适的价格降低更多使用场景和区域市场的尝鲜成本。据悉,九号机器人不仅布局在目前的酒店或餐厅市场,也将会面向更广阔的如办公室、医院等室内楼宇配送场景。这次九号机器人产品发布,带给行业更多的可能是警醒和思考,正如董纪冬所言,“这个行业的价格乱象和恶性竞争终会有结束的那一天,这件事九号不做也会有其他人来做,只不过我们希望可以推动整个行业进化的更快些。”值得注意的是,九号机器人发布一个月之后,另一家酒店配送机器人企业也公开发布了自己新品的价格。当虚幻的泡沫被戳破,滤镜下的素颜被行业重新审视,每个人都必须正视自身的弱点和优势,让行业回归理性和有价值的竞争可能才是这次事件最大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