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过硬的学校和履历,一开始要进入好的VC/PE确实是挺有难度的,但如果有长期的准备(1-3年),进入VC/PE确实也有路径可循,分享身边几个进入VC/PE小伙伴的例子吧。 路径1:审计-FDD-PE 本科同学W同学,是我们目前的PE投资界的榜样,但他一开始的起点也是审计,并不算很出彩。但是经过KP审计两年+PWC做FDD一年,成功跳槽去了弘毅资本。 之所以能转型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技能的mapping,因为财务分析是深入了解企业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每年从四大FDD往PE跳槽的人数不是少数: -四大审计锻炼了扎实的财务功底,往FDD跳槽比较自然。FDD的基础也是财务和审计,审计工作甚至看得还更细一些 -FDD工作直接服务于PE公司,扩充看公司的视角。和做审计不同,数字不需要抠得那么细,但能从整体财务和公司运作的角度去看公司,能为后续转型PE进行过渡和积累 -FDD帮助半跨入PE圈子。买方FDD的case仍然占比比较大,特别是四大FDD,不少案子都是头部PE公司委托的,能在做case的过程中,站在财务分析的角度积累PE投资的一些经验 有了财务技能的加持,去PE也是有相对一技之长— 财务。因为在做case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往往是互相搭配的,有的小伙伴更懂法律、有的小伙伴更懂财务、有的小伙伴是资源型,有一技之长走到哪都更有底气些。 路径2:投行- (董秘)- PE 从投行转型到PE也是比较常见的,因为投行的核心技能在于尽调能力及对资本市场法规的理解,这两点在具体VC/PE项目承做中都是重要技能。 我身边好几个小伙伴都是在投行做了三年左右开始寻找到VC/PE的机会,因为这个工作市场跳槽刚刚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胜任独立尽调等工作、对企业运作和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等有一定理解,同时多少积累了些业内资源。转型到PE后一般也能有投资经理的级别刚刚好。 至于为何要从投行去PE,小伙伴们大多的回答是: 1)投行做材料的routine的工作比较多 2)投行常年出差和加班(有个小伙伴做个化工项目在外地出差了一年半,简直要崩溃),生活和工作的balance比较弱 3)没有资源升不上去,且是乙方难以积累对产业和管理的深度思考 路径3:管理咨询- 企业战略部门- PE 从管理咨询或企业战略部门转型到PE也比较常见,以管理咨询为例,管理咨询的小伙伴在做case的时候重点练就了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的能力,这和投资工作中最为核心的商业分析工作整体是比较重叠的。 此头部管理咨询在一开始招聘的时候都比较注重逻辑能力、沟通能力和展示能力(PPT及演讲),这也和PE所看重的能力基本一致。比如我的一个师弟就从一开始的BCG咨询跳到了某大厂做战略,且研究的是很热门的硬科技赛道,后面红衫开始招很懂硬科技方面的人才,他对新材料研究很深,后来就被沈南鹏揽入麾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