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度悦读(ID:yuedu37du):感悟人生冷暖,触摸生活温度!每晚8点,37度悦读与您分享精彩美文,让阅读点亮人生! ![]() 作者:悦读君-念晓暖 来源:37度悦读(ID:yuedu37du) ![]() 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一个人之所以痛苦,来源于内心的动荡不安。要想修身养性,必先学会修心。 只有去除焦虑、减少欲望、放下犹豫,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 去除焦虑,让不安的心归于平静 朱德庸说:“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成为不了你希望成为的人。 焦虑,就是对未来事物的难以把控或不确定性。 如今,无论谈及家庭事业,还是生活日常,焦虑感总会油然而生,它俨然成了人们的习常惯性。 其实,世上没有可焦虑的事,只有一颗焦虑的心。 焦虑,无疑成了损耗自身能量的最大杀手,它会让你掉入一个无形的黑洞,进而产生无休止的负性循环,直至疲惫不堪。 那么,如何克服摆脱焦虑呢? 王阳明说:“坐中静,可破焦虑之贼。” 静坐就是“内观”,可让身体清静放松,克服自我私欲、摒弃心浮气躁、缓解焦虑不安。 王阳明年轻时就喜欢在山顶静坐,有一天,他静坐了许久,突然睁开眼对书童说:“有两位客人来寻我,你下山去迎接一下。”并说出了客人的名字。 书童内心惊诧不已,因为这两个客人离此处非常远,而且很久不来往,也没有任何蛛丝马迹证明他们要过来。 带着种种疑惑,书童走下山去。走到半山腰,果然看到了那两位客人。书童惊讶得合不上嘴,把下山的原因说给两人听,两人也是惊疑万分。 这么神奇的事,难道王阳明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王阳明说,静能生慧,如果静得很纯粹,也能看到未来的事。 无论王阳明是否有洞悉未来的本领,他所提倡的“静坐”,确实是打败焦虑的很好的办法。 当你的心平静下来,空下来。心里自然开始澄澈明朗,一切的焦虑症状便会烟消云散。 正如林清玄所言: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心境即心静、心净。不牵绊过去,不纠结未来,好好活在当下,才能心无挂碍,以柔软的姿态面对世界。 ![]() ![]() 减少欲望,会有好的机缘与福报 苏格拉底说,人心中的欲念是一个筛子,筛子装不满水,无论多少东西都填满不了人心。 的确,每个人内心的欲望或多或少,它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你的选择。 人活一世,没有人能够做到无欲无求,但是,过多的追求,便会成为欲望的奴隶,从而在执念的漩涡之中迷失自己。 唯有清心寡欲、知足常乐,才能避免陷入贪欲的无底深渊。 嗜欲深者天机浅。如果一个人的欲望过多,他就必然缺少安身立命的智慧。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有个画家小有名气,他想画佛和魔鬼,但是脑子里没有佛与魔鬼的轮廓,现实中也找不到原形,所以无从下手。 有一天,画家去寺院朝拜,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和尚。这个和尚身上那种气定神闲的特质深深地吸引了他,于是,他决定赠与重金,让和尚当模特。 当画家的作品完成后,轰动了所有人。画家觉得那是一副令他最满意的一幅画。 就因为这幅画,人们开始称呼他为“画圣”。 过了几个月,画家准备着手画魔鬼了,但还是无从下手,仍然想不出魔鬼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即便找了许多面露凶相的人,也徒劳无果。 最后,他来到了一座监狱,看到一个犯人,画家决定就画他了。 谁知,当他面对那个犯人的时候,那个犯人突然在他面前失声痛哭。画家非常奇怪“你为什么哭呢?” 犯人说:“为什么你上次画佛的时候找的是我,现在画魔鬼的时候还来找我?” 画家目瞪口呆,仔细上下打量了那个犯人说:“不可能啊,我画佛找的那个人面相仁慈、气定神闲,而你看起来就是一副可怕的魔鬼形象,怎么会是同一个人呢? 那个人悲痛地说:“就是因为你,我才从佛变成了魔鬼。”画家说: “ 我没有对你做什么啊,怎么这样说呢? 那个人说:“自从得到你给我的那笔钱后,我就过起了纵情挥霍的生活。后来,钱全部花光了,可我却习惯了那样的生活,欲望也越发膨胀,于是我就抢劫盗窃,还杀了人,做了许多坏事,结果……” 画家听了他的话,感慨万分,于是他愧疚的扔掉画笔,从此不再作画…… 古人云:纵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 减少过多的物质享受,抛开五欲六尘、名利权势,才会具有大智慧,进而成就大事业。 ![]() ![]() 不要犹豫,把握时机立马行动 王阳明一直推崇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他认为,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悟透事物的本质,走向成功的道路。 如果对待事情犹豫不决,瞻前顾后,错失良机,就很难成就一番宏业。 秦朝末年,义军队伍一路势如破竹,刘邦带领军队先行攻入关中。而项羽此时也取得巨鹿之战大捷。当他随后进军关中时,得知刘邦先行占领此地,而且有想称霸的动向,于是极为气愤,听从范增建议,决定摆下鸿门宴,找个时机杀死刘邦。 在席间,范增曾多次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项羽却犹豫不决,导致张良与项羽、范增不停周旋,使刘邦得以脱身逃遁。 鸿门宴上,项羽瞻前顾后,错失了除掉刘邦的最佳时机,也为以后的乌江自刎埋下了伏笔,这一事件,也让后世之人无数次为之扼腕叹息。 一个成就事业的人,不仅要有胆识有魄力,还要有一双慧眼,懂得随时把握住良机展开行动,而不是优柔寡断,止步不前。 俗话说:“胜人者力, 自胜者强”。 一个人必须不断的磨炼自己的心性,剔除心中诸多杂念,戒骄戒躁,动静结合,才能站得高望的远,真正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至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