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通灵大法:李亦畬《五字诀》集解(六)

 大山里的蜻蜓 2022-05-24 发布于陕西
文章图片1

李亦畬宗师

呼吸通灵大法

一一李亦畬《五字诀》集解(六)

李新方

【原文】三曰气敛。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务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

文章图片2

李亦畬《五字诀》并书

【解曰】“三曰气敛。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这里的几个关键词需要特别注意,气势,在意的主导作用下,人体能量构成之力的整体状态和内在实质、作用方向等,出自《淮南子·兵略训》:“兵有三势……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逾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

散漫,涣散、松懈,出自汉代焦赣《易林·归妹之离》:“绝世无嗣,福禄无存;精神涣散,离其躬身”。又,《朱子语类·卷六九》:“唯东坡说道:涣散他小小群,聚合成一大群”

含蓄,包含、容纳、深藏、意味深长,出自唐代韩愈《题炭谷湫祠堂》诗:“森沉固含蓄,本以储阴奸”。又,宋代司马光《和邻几六月十一日省宿书事》诗:“上有长松林,蔽日深杳冥。下有万仞壑,含蓄太古冰”。《朱子语类·卷三八》:“至于上大夫之前,则虽有所诤,必须有含蓄不尽底意思,不知侃侃之发露得尽也”。

中国传统武术,不论何门何派,都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也都能练出具有技击威力的气势,但能够达到气敛入骨,气势含蓄,在运动中气势抟聚而不散漫者不多,而气势散漫则身必散乱,故当拳脚或器械出击后,如果未能有效地击中目标,就必须先撤回来,调整身形,再伺机出击,也就是不能做到连续进攻而气势不散,此时就很容易为敌所乘,故俞大猷《剑经》云:“如何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曰:明破此,则得其至妙至妙之诀矣。盖须知他出力在何处,我不于此处与他斗力;姑且忍之。待其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然后乘之,所以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也。但如果遇到真正懂太极拳的人,这个“其至妙至妙之诀”就未必适用了。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故气可敛而不可散。然而,气作为武术内功和修炼文化中各门各派共有的一个基本概念,还包括气、氣、炁、机等几个具体概念:气是口鼻呼吸之气,不练功的人也有;氣是水谷精微之气,饮食消化吸收后产生的营养物质,有人服用某些药物辅助练功,练的也是这个气;炁是先天真气,生命活动的能量,是武术内功和修炼文化中各家修炼的重点。但实际上都是三种气同修,故曰混元气,差别只在于修炼的重点和方法不同,武林中有句话;“炼成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无人敌”,但这句话过头了,混元气藏在下丹田,仍然没有达到气敛入骨,更达不到气势抟而不散,在实战中只要一动,气势就会散漫,丹田中的混元气也会很快耗散,只有进入机的修炼层次才可以达到内则气敛入骨,外则气势抟而不散,太极十三势就是机的修炼之具体方法。

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势,即坎离震兑,乾坤艮巽,金木水火土十三种气机,按照李师传授的方法修炼,体内的气机很快就会与宇宙的气机合而为一,宇宙能量源源不断入体,按照太极规律运化,形成十三种气机,能得机骨气自敛,内则气敛入骨,外则气势腾挪,掷人于丈外只在呼吸之间,而且连续进攻气势抟而不散,葛福来(葛显斋)《八方捶解》就是在得到李师传授后,内功修炼的经验心得:“拳打八方,脚踢万里,而身惟一气。气在骨而神以明,身即神而拳自以。练而由心,用而自神;不对而准,不发而至。无一意不到,无一处缺陷,无一瞬迟滞。方即是圆,自有不失之势;攻即是防,独藏莫测之机。无劲非着,无着非劲。极小极大,极柔极刚,极慢极快。无形方有真意,万法皆一太极”。

文章图片3

太极拳打手

“务使气敛入脊骨”,脊骨,即脊椎骨,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小孩刚出生的脊椎数量是32~33,成人脊柱由26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1块(由5块骶椎融合构成)、尾椎1块(由3~4块尾椎融合构成),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骨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等功能,为全身骨骼之主干,故又称脊梁,比喻在国家、民族和集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宋代黄庭坚《题竹尊者轩》诗:“平生脊骨硬如铁,听风听雨随宜说”。又,《朱子语类·卷五二》:“况当世衰道微之时,尤用硬着脊梁,无所屈挠方得”。元代关汉卿 《拜月亭·第一折》:“你心里把褐衲袄脊梁上披,强似着紫朝衣”。

脊骨内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上通于脑,脑脊髓为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组成周围神经的十二对脑神经和三十一对脊神经,都由脑脊髓发出,按分布则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藏神经,其中枢部都在脑脊髓内,故气敛脊骨即所以总敛全身之气,特别是内藏神经又称自主神经,即内藏功能的调节全在元神的作用,其节前神经元都在脊髓内,故气敛脊骨对于修炼元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脊骨又为督脉之所在,气敛脊骨即所以直接修炼督脉,直透三关,神贯于顶,位于脊骨尾椎的尾闾为先天真气的发生之所,位于腰椎的“命门,为十二经之主……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赵献可《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故命门又为生命之门。欲使气敛于脊骨,就必须尾闾正中,脊骨节节上拔,而又节节松沉,上下一气贯串,立身中正安舒,变换于胸腰胯,相合肩肘膝,相吸相系,动牵往来,气贴于背,气由脊骨向外向前合,则天地之真气自能与体内先天真气合而为一,敛入脊骨,力由脊发,连续进攻而气势不散,自无“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之虞。

“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呼吸,本义人的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人的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内呼吸、肤呼吸。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内呼吸包括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内的氧化代谢等。肤呼吸,常人的呼吸量很少,而人体经脉开通后可以直接从体表接受宇宙的先天真气,故又称踵息、胎息,《庄子·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呼吸,如在胞胎之中”。

引为吸引和驱使,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又,唐代元稹《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宰相段文昌在蜀时,爱君之磊落善呼吸人,遂相奏天子,以君为殿中侍御史、银州长史、知刺史事”。明代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长城克壮,更呼吸岛帅,驶千帆继其糒”。

文章图片4

《李太白集》

又为时间短、速度快,轻而易举、举重若轻,《孔丛子·论势》:“齐楚远而难恃,秦魏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又,《晋书·郗鉴传》:“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李白《经乱离后书怀赠韦太守良宰》:“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明代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廉希宪》:“天启景运,挺生人豪。豹略龙韬,呼吸风涛”。

通灵,通于神灵,出自汉代班固《幽通赋》:“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又,唐代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包山祠》:“自非通灵才,敢陟群仙峰”。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郭上灶 ,第二度赵仙姑 。 郭性顽钝,只与追钱延年之法; 赵性通灵,随吾左右”。

这里的通于神灵,并不是通于超自然的造物主,或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而是指通过修炼而产生的某些人体超常功能,太极拳家在呼吸之间掷人于丈外,就是这样一种最有用的人体超常功能,故曰呼吸通灵,而要做到能够在呼吸之间掷人于丈外,就要开通全身经脉,进入踵息、胎息的境界,全身无处不丹田,而没有间断之处。

十三势不仅是极为精妙的技击心法,亦为开通全身经脉、修真通灵的无上妙法,根据河图后天八卦图,十三势与人体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无不一一对应。掤与顾,居八卦之坎位,五行之水,应十二正经之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以及奇经八脉之冲脉和阴跷、阳跷;捋与盼,居八卦之离位,五行之火,应十二正经之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挤与退,居八卦之震位,五行之阳木,应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按与进,居八卦兑位,五行之阴金,应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採,居八卦之乾位,五行之阳金,应奇经八脉之督脉、阳维;挒,居八卦之坤位,五行之阴土,应奇经八脉之任脉、阴维;肘,居八卦之艮位,五行之阳土,应十二正经之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靠,居八卦之巽位,五行之阴木,应十二正经之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定,居八卦之中宫,五行之中土,太极图之太极弦,应奇经八脉之带脉,以及冲脉和阴跷、阳跷。

太极拳一动无不动,每个动作都是完整的十三势,并不是这个动作是掤,那个动作是捋,那个动作是挤……而是每个动作都是十三势同在,即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同时修炼,同时还有十二正经别出的支脉十二经别、十二正经循行部位分布的筋肉系统十二经筋,十二正经在体表的分布十二皮部,还有络脉之较大者十五别络,即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脾之大络,还有难以计数的孙络、浮络、血络,都是一动无不动。太极拳就是通过经络系统这个天人合一的通道,使天地之真气源源不断入体敛入骨中,而实现呼吸通灵,周身罔间的。

“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这里,李师对呼吸、开合、蓄发三组基本概念的论述十分清楚,讲的都是蓄劲和发放过程,三者是一致的,但学太极拳的人多有误解,有的人把呼吸理解为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有的人把开合理解为画圈圈,或两个不同动作,这当然也都是一种善方便,但很显,决不是李师的本意,后面还要深入展开。

“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这里讲的就更明白了,呼吸是“呼吸人”,而不是自己在那里玩什么或顺或逆的腹式呼吸,无论是什么腹式呼吸,还是什么胸式呼吸,说到底都是口鼻呼吸,不用学就谁都会,当然也谁都离不了,但重要的是你在口鼻呼吸的同时,要用意使体内的真气,即生命活动的能量,也同时进行呼吸、开合、蓄发运动,乃能呼吸人。“吸则自然提得起”是用意提得起,故能拿得人起,招之使来不得不来;“呼则自然沉得下”是体内的真气沉得下,故能放得人出,挥之使去不得不去。可知只有达到呼吸通灵的功力后才可以呼吸人的,而尚处于口鼻呼吸阶段是呼吸不了人的,如果你的功力达到李师所传授的境界,不仅可以呼吸人,而且可以如李白诗中讲的“呼吸八千人”。

“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李师这句警示,今天读来,犹有振聋发聩之感,太极拳是全凭心意用功夫,以意运气运的是先天真气,而不是囗鼻呼吸的空气,但不论是口鼻的后天呼吸,还是体内的先天真气呼吸,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能气以直养而无害,才能劲以曲蓄而有馀,才能在呼吸之间掷人于丈外。相反,许多人一提到内功,就是什么或顺或逆的腹式呼吸,并把气向下沉,理解为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膈肌下降,是典型的以力使气,不仅没有练出什么内功,反而把身体练坏了。早在几十年前,就常有人问霍梦魁师祖,“什么是内功”?或“内功怎么练”?答曰“内功不是内功”,“你们参,谁参透了我就传给谁”,这是太极拳教学中的传心开悟法,因为很多人把口鼻呼吸的方法当成了内功,要传他真功夫,先要给他除掉所知障,实际上太极拳的一切练法都是意,都是内功,而不是另有什么内功。(待续)

文章图片5

霍梦魁师祖尝设场于沈阳火神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