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 光明日报实地探访!禾加竟藏着无价“国保”?

 古稀老人赵 2022-05-24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近日,《光明日报》记者到禾加镇甘泉寺进行采风活动。经镇政府工作人员及甘泉寺守护人邓由甫详细介绍,大家对于古寺的历史变迁、现存的科考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就如何做好甘泉寺文保工作进行了探讨。

文物——

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现代社会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

文章图片3

作为四川境内不可多得的

明代建筑范例

甘泉寺先后被列入

“仁寿县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图片4

光阴数百载

这座古刹仍屹立在陵州大地

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甘泉寺

细品文物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甘泉寺,坐落在禾加镇楠林村,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距今已有580余年历史。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历经岁月变迁,古刹早已在历史的烽烟中面目全非。

但其历史、艺术及科考价值,却是悠悠岁月无法磨灭的。

文章图片10

据《仁寿县志》记载,“甘泉寺在治东,明初刹也。佛殿自盾以上皆叠木而成,无一牝牡榫。”

文章图片11

寺内留存的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募叩修路碑名记》也记载道:“邑之甘泉寺自明宣德建修以来”。由此可知甘泉寺从始建之初,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文章图片12

建成之初,甘泉寺规模宏大,占地达134亩,依其地势从高到低,建数重殿宇,是远近闻名的香火胜地。

文章图片13

////

文章图片14

寺外,是一片翠绿的楠竹林。微风吹过,“沙沙”声在山间围绕,宁静且悠远。

航拍视角下的甘泉寺,雄伟壮观,悄然屹立在山林之间,显得这座百年古刹更为神秘。

文章图片15

但,这座神秘的古刹,现今却仅存一座主殿。

文章图片16

如今的甘泉寺,仅存大雄宝殿一座,部分厢房石刻和石围墙保存完好。

文章图片17

《仁寿县志》记载:“献贼(张献忠)扰蜀时,烧其寺殆尽,惟佛殿火之辄息,贼恚,以刀砍门而去。至今焚处焦黑如帚许,门限刀痕四,入木皆二寸许。”

此时的古刹,几乎失掉了原先的模样,渐隐于深山之中。

文章图片18

建国后,甘泉寺还曾用作学校和乡政府驻地。途经多次变故,寺庙里的建筑又有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损毁。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被破坏的大雄宝殿门槛

现存的大雄宝殿屋面施青灰色简瓦,脊饰已毁;门槛也被砍得印迹斑斑;屋内雄伟的大佛早已不见踪迹。

文章图片21

大雄宝殿内的壁画

大殿四周内壁上原有的明代彩绘佛传故事壁画,被石灰浆涂抹,不见天日。

随着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逐渐重视,甘泉寺的保护工作,也被重视了起来。

文章图片22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仁寿县文物管理所多措并举,对甘泉寺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大雄宝殿以及石狮石象附近设有围栏

2011年,仁寿县文物管理所对甘泉寺进行了抢险加固维修。

文章图片25

监控室

2014年,县文物管理所在甘泉寺安装了监控设施,进一步加强了古刹的保护工作。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此外,仁寿县文物管理所还请来有资质的单位,对甘泉寺整体进行了测绘,并为其整体维修做出准备,让古刹恢复当年的风采。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关于甘泉寺,邓老先生的记忆犹新,七十余载如一日。

这座古寺的守庙人名为邓由甫,如今已是77岁高龄。今年,是他守护甘泉寺的第20年。

文章图片31

邓由甫为记者讲解寺庙构成

甘泉寺之于邓老先生,是从小长大的地方,是家乡情怀的寄托地,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

每每讲起古寺,他总是滔滔不绝。

文章图片32

邓由甫是楠林村人,从小可以说是在甘泉寺长大的,关于寺庙的记忆,充斥了整个童年。

他见证了甘泉寺由学校到敬老院,再到乡政府驻地的变迁。

文章图片33

邓由甫年轻时在成都靠做木匠谋生,在一次偶然中,他从一位老教授那里得知甘泉寺极具科考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于是,他毅然回乡,义务担起了甘泉寺守庙人这一责任,并呼吁大家重视对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文章图片34

邓由甫追回和保存的文物,存于大雄宝殿内

光阴二十载,为了保护这座寺庙,邓由甫跟人拌过嘴、打过架,追回了无数被人拖走的残破石雕并保存起来。

文章图片35

甘泉寺手绘位置图

他还凭借记忆手绘了甘泉寺的位置图和各大宝殿的形制,成为修复甘泉寺的重要参考。

文章图片36

不辞辛苦,不问回报!邓老先生的倔强挽留和执着守护,让更多世人认识了这座古刹,让一个历史文明得以延续和发扬。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甘泉寺之所以珍贵,在于它的价值不可估量。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五大主殿手绘图

损毁前的甘泉寺,气势颇为壮观。

灵官殿、玉皇楼、哼哈二将殿、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藏经楼等多栋建筑。

文章图片44

从原山门的方向,穿过两对屹立的石狮、石象,深幽的青苔小径尽头,就是甘泉寺现存的大雄宝殿。

文章图片45

大雄宝殿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代建筑的特点,青灰色简瓦覆顶,雄伟古朴,斗拱精美。

文章图片46

这是一个完整四合院结构的古寺。从大雄宝殿内巨大的金丝楠木柱和墙上斑驳的彩绘壁画中,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

文章图片47

殿内堆砌着柱础以及墓塔的残件,精美异常,被保存于此。

文章图片48

大殿顶棚上,有精美的双龙莲花长方形藻井,被修复前是八仙过海图。

文章图片49

墙壁上石灰浆脱落的地方,斑驳的壁画显露出来,虽然只见冰山一角,但不失细腻精美,呈现出明清风韵。

文章图片50

大雄宝殿内这几根支撑屋顶的经柱之础,均为当地产的大楠木,材质特殊,防潮性能极佳,几百年来无变形、腐朽的迹象。

文章图片51
文章图片52

大殿左侧厢房房廊几根廊柱的柱础,也有精美的雕刻,其中部分还有上彩的痕迹,具有较高的古建筑、石刻等研究价值。

门口威武的石狮,雕刻精美的石柱、考究的房屋结构……这一切都在告诉世人,这座建筑经历过岁月的打磨。

文章图片53

昨日之变迁,今日之影像,明日之历史。

文明,除了用影像将其记录,还应用实际行动将其传承和发扬。保护文物,应是华夏儿女代代相传的美德。

文章图片54

百年古刹

繁华落尽仍历久弥珍

甘泉寺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也是仁寿乃至全人类

最为宝贵璀璨的文化财富

文章图片55

文物的保护刻不容缓

我们须携手让文物“活”起来

继续讲述甘泉寺的传奇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