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生信小知识
关注可了解更多的教程及单细胞知识。问题或建议,请公众号留言;
文献分享——2014-在白血病患者中识别Pre-leukaemic HSCs
内容目录
前言关于作者背景知识克隆性造血相关内容白血病细胞相关内容NPM1基因PART1-非白血病细胞中DNMT3A突变的检测PART2-DNMT3A突变的HSCs仍可多系分化PART3-Pre-leukaemic HSCs可以耐受化疗PART4-Pre-leukaemic HSCs的克隆扩增讨论后记
前言
今天回过头来看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发现有的居然已经忘了一大半了,又得从头来看,真的比较费时间。所以,干脆一次辛苦,方便以后了,把主要的内容整理成笔记好了。
这次的文章是以色列威茨曼研究所的Shlush在2014年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研究:
论文标题:Identification of pre-leukaemic haematopoietic stemcellsinacuteleukaemia
论文地址:https://www./articles/nature13038
关于作者
这里有2个共一作者:Liran I. Shlush 和 Sasan Zandi,通讯作者是John Dick。
其中关于Shlush,我们都相对比较熟悉了,目前在威茨曼研究所。Zandi和Shlush一样,过去都是在John Dick Lab里做研究,现在也都毕业了。
放一个他们lab的网站,有兴趣的话自己去看看吧:
John Dick Lab:http://www./
背景知识
克隆性造血相关内容
白血病细胞相关内容
CD33是髓系细胞分化抗原,分子量为67KD,主要分布在髓系血细胞,特别是在分化的早期阶段。CD33在90%以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都有表达。
这里要注意:CD33是可以在髓系血细胞表达的,如果想要表示AML中blast细胞,则还要加上CD45dim
NPM1基因
NPM1基因位于染色体5q35,其编码的核磷蛋白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如阻碍核仁蛋白的聚集,调节核糖体蛋白的装配以及这些蛋白在核与质之间的转运,启动中心体的折叠,具有分子伴侣作用,并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NPM1 基因突变在 AML 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NPM1突变常发生于12号外显子,目前报道的有40多种不同的突变类型, 其中以A型突变最常见,约占70%-80%,表现为在第960-961位核苷酸之间插入TCTG。
尽管NPM1突变的类型不一,但均属于移码突变,导致核定位信号异常,从而使核磷蛋白由核内易位于胞质,该异常定位不但可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功能,同时对某些肿瘤抑制基因ARF、P53 的正常通路及功能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NPM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在FAB各亚型中亦具有异质性,见于除M3外的各亚型,在M4和M5中发生率较高。
NPM1基因突变是AML预后相对较好的判断指标。这可能与NPM1突变患者对化疗药物较敏感有关。研究发现在AML中,核转录因子NF-KB的活化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在NPM1突变的白血病细胞中,核磷蛋白由核内易位于胞质,与胞浆中的NF-KB蛋白相互作用,导致NF-KB被分解,活性降低,从而减弱NF-KB与DNA的结合能力,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注意:当NPM1基因突变后,可以直接写成NPM1c
PART1-非白血病细胞中DNMT3A突变的检测
使用深度靶向测序技术,对12个初诊AML患者的外周血DNA进行靶向测序,主要针对的靶基因有103个:
ABL1 | ADAR | ADARB2 | ASMTL | ASXL1 | ATM | BCOR |
---|
BCORL1 | BRAF | CBL | IL3RA | CD44 | CDH23 | CDKN2A |
CDKN2B | CEBPA | CHD2 | CNOT3 | CREBBP | CRLF2 | CSF1R |
CSMD3 | DDX3X | DNMT3A | DNMT3B | EBF1 | ECT2L | EED |
EGR2 | EP300 | EZH2 | FBXW7 | FLT3 | GATA1 | GATA2 |
GATA3 | GLI1 | GLI2 | HELLS | HNRNPA1 | HNRNPR | HRAS |
HYDIN | IDH1 | IDH2 | IKZF1 | IL7R | JAK1 | JAK2 |
JAK3 | KIT | KLHL6 | KRAS | LPHN3 | LRP1B | MECOM |
MED12 | MLH1 | MLL | MPL | MSH2 | MSH6 | MUC2 |
MUC4 | MYD88 | NF1 | NOTCH1 | NPM1 | NRAS | NXF1 |
PAX5 | PCLO | PDGFRA | PDGFRB | PHF6 | PIK3CA | PIM1 |
POT1 | PTEN | PTPN11 | RELN | RIMS2 | ROR1 | RUNX1 |
SEMG2 | SF3B1 | SI | SIRPA | SLC4A10 | SMC3 | SMO |
SRSF2 | SUZ12 | SYK | TBL1XR1 | TET2 | TP53 | TP53INP1 |
TTN | U2AF1 | UMODL1 | WT1 | XPO1 |
|
|
主要针对CD33+的AML细胞和作为正常对照的T细胞进行测序:

4/12人有DNMT3A突变(9,10,11,12)
3/4人中正常T细胞内也可以找到突变(9,11,12)
在AML细胞中的DNMT3A突变VAF值较高,而正常T细胞中的DNMT3A突变VAF值较低
为了看一看在AML患者中DNMT3A突变的情况,作者又找来一批样本——71个确诊为AML的患者,取初诊时患者体内正常遗传学的血细胞进行一代sanger测序:

找到这些样本后,对这17个人做ddPCR(定量分析)检测VAF值,结果如上图:
又对其中2个样本检测了FLT3-ITD:

可以看到其中:在CD33+的AML细胞中可以发现有FLT3-ITD的存在,而在正常T细胞中基本上没有,在第2个患者中的MLP细胞中有发现。
由此作者推断说,突变发生有一定的顺序:
早期先有DNMT3A突变
而后出现NPM1c和FLT3-ITD
这样推断的话,其实也还算是有逻辑性的吧。
PART2-DNMT3A突变的HSCs仍可多系分化
为了探索DNMT3A突变细胞起源,因为目前认为DNMT3A先在正常细胞中出现,慢慢发展到AML细胞中,所以于是对11个DNMT3A突变/NPM1c的AML个体中正常细胞(CD33-)进行测序。
同时取了3个时间点的样本——初诊、缓解和复发。
关于流式分选策略:
CD33- CD34+ CD45dim CD38- :
MLP:CD45RA+
HSC:CD90+ CD45RA-
MPP:CD90- CD45RA-
CD33- CD34+ CD45dim CD38+ CD7- CD10- :
CMP:CD45RA- CD135+
MEP:CD45RA- CD135-
GMP:CD45RA+ CD135+
作者对上述分选出来的AML患者体内正常HSPCs细胞和AML中blast细胞(CD33+ CD45dim)进行ddPCR对DNMT3A和NPM1c做定量检测:
上面的图a和下图b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患者数据——no.11号患者:

从图a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有(细胞数量差异):
从图b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克隆大小差异):
在初诊时,NPM1c克隆相对较小,只有GMP和Blast细胞中存在。在复发转移时,NPM1c克隆则在成熟和不成熟细胞中均有表达,且GMP中NPM1c克隆长大了。
在缓解期间,NPM1c被全部清除。只有DNMT3A突变的存在。说明DNMT3A突变克隆不是AML致病克隆。
不同时间点下:在HSC/MPP细胞中,仅带有DNMT3A突变,而没有NPM1c突变。可能NPM1c并不是来自HSC中,而是从下游的祖细胞而来。
复发的Blast细胞中DNMT3A的VAF变小,可能是因为一旦发病后,DNMT3A就不再是主要的克隆,而慢慢减小。
下面对11个个体中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不过文中没有具体说明这个样本的时间点,但是根据b图可以看出这个样本应该是在初诊时采集的):

不成熟的HSPCs(如HSC、MPP、CMP、MEP、MLP和GMP)都可以检测到DNMT3A突变,而成熟细胞(如T、B和NK细胞)中很多没有DNMT3A突变。这一点的话和疾病相关吧,因为AML就是分化阻滞嘛,即使不成熟细胞中带有突变,在向下分化过程中肯定会有阻滞在某个阶段,然后成熟细胞中就带有较少的突变。
这里作者说这个证据可以说明DNMT3A突变可以促进AML中NPM1c的发生??有点疑惑??
有3个人的数据——10、16和14,他们在HSC/MPP时没有DNMT3A突变,而到了CMP时就有了DNMT3A突变,有2种解释:1)因为HSC/MPP时VAF比较低,检测技术测不到。2)可能这个突变是在HSC/MPP→CMP过程中获得的。
但是我发现有个患者非常奇怪——28号。HSC/MPP时就存在DNMT3A突变,到了CMP时却没有了??到了MEP后又出现了,而且还是DNMT3A突变和NPM1c共存??好像这个现象不局限于28号,在57、35、16、36、14中都有这个现象。
有想法的同学欢迎来讨论。
PART3-Pre-leukaemic HSCs可以耐受化疗
对下图有个详细的分析:

与初诊时相比,在缓解和复发时,DNMT3A突变的VAF值略高或基本一致。
初诊和复发时的CD33+的blast细胞会同时携带DNMT3A突变和NPM1c突变。而缓解期的CD33+细胞只有DNMT3A突变,说明这些细胞不是AML细胞,而是仅仅携带有DNMT3A突变的干祖细胞(具有向下分化的能力)
在复发的样本中,大多细胞类型都具有2个突变,而只有HSC和MPP细胞只带有DNMT3A突变。说明HSC/MPP细胞并不是真正的AML细胞,在HSC/MPP→CMP/MLP过程中可能获得新的突变,出现pre-leukaemic HSCs细胞。
no.57患者生存时间较长,所以可以通过观察这个样本,比较早期缓解(3个月)和晚期缓解(36个月)时DNMT3A突变的情况:

一些部分CD33+细胞,在缓解晚期(36个月)会出现类似初诊时同时携带DNMT3A突变和NPM1c的克隆,这说明:
小结:
因为在缓解和复发过程中,DNMT3A突变一直存在,所以认为Pre-leukaemic可以耐受化疗。
PART4-Pre-leukaemic HSCs的克隆扩增
为了检验DNMT3A突变的HSC是否有功能上的改变,在重建时是否有优势,作者进行了移植实验。
实验样本:
11号患者(HSC/MPP中DNMT3A的VAF=30%)和55号患者(HSC/MPP中DNMT3A的VAF=20%)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极限稀释LDA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股骨内
在移植后第8和16周流式分析检测股骨内的植入物细胞组成
白血病细胞植入物定义为:CD45dim CD33+
非白血病细胞植入物的话是一个混合物,认为既有淋系(CD19+B细胞),也有髓系细胞(CD33+)
其实这里我是有点疑问的,为什么只CD33这个来分析,非常矛盾,我们一般认为CD33是白血病细胞,正常髓系细胞的话可以用其他的marker吧??
对于no.11患者:

no.11患者初诊和复发样本移植到小鼠16周时的数据结果:

说明与初诊时相比,复发时LSC数目更多。
又对于no.11患者比较不同植入物的组成以及VAF情况:

仅有DNMT3A突变的小鼠有9/12只,平均VAF=57%
同时有DNMT3A突变和NPM1c的有2只,其中12号的植入物中CD33细胞比例较高
只有一个植入物中超过50%的都是CD33+细胞(12号小鼠),植入物中DNMT3A和NPM1c的突变VAF都相对较高(是Blast细胞)。
又做了一个动力学实验,分别检测初诊时外周血样本,植入小鼠8周、16周后的植入物VAF:

关于这个图如何看:
图中第一列2个点分别是HSC和MPP中VAF的值
第二、三列中每个点代表一个小鼠中植入物的VAF值
可以得到的结论:随着时间的进展,DNMT3A突变的VAF越来越高。
个人觉得以上描述非常的混乱,所以我就简单写下我自己的理解:
通过图b,我们可以看到12号小鼠中,植入物数目是白血病blast细胞为主,而且突变信息验证了这一点。而3号小鼠中,植入物数目中白血病blast细胞相对于其他较多,但是突变信息中证实这些都是正常的细胞。
上面的数据表明:
HSC/MPP中发生DNMT3A突变可以向下继续分化。所以认为这样的细胞就是所谓的pre-leukaemic HSCs
DNMT3A突变可以带给pre-leukaemic HSCs一定的造血重建优势。
小鼠移植模型说明,当pre-leukaemic HSCs数目远远高于LSC时,会主要产生非白血病细胞植入物。
接下来作者用自己手上有的264历史临床AML样本移植到小鼠中的数据,总结了下移植物的细胞组成情况:
37%没有植入物
40%是白血病植入物
23%是非白血病植入物
于是作者又找到了手上有的历史数据——264个样本中有25个患者有一代sanger测序数据:
使用一代sanger测序方法对25个样本进行分析植入物的情况:

因为这是历史数据,所以没法确定到底这些植入物的来源是pre-leukaemic HSCs还是LSC。
前面证明了pre-leukaemic HSCs中是携带有DNMT3A的,那么pre-leukaemic HSCs会不会携带有IDH1/2呢?如果能证明pre-leukaemic HSCs中携带有IDH1/2也许也能说明前面的问题,这些植入物来源于pre-leukaemic HSCs。于是用ddPCR对52,64,77号患者初诊时的样本流式分选细胞分别进行检测NPM1c和IDH2的突变VAF:

讨论
确定了在白血病的发生过程中,DNMT3A→NPM1c及FLT3突变的大致顺序。
确定了在诊断时pre-leukaemic HSCs的存在,并且如果基于他们的数据,大概有25%的AML患者中有DNMT3A突变的存在。
确定了DNMT3A突变的HSC/MPP有重建的优势。
因为在缓解和复发过程中,DNMT3A突变一直存在,所以认为Pre-leukaemic可以耐受化疗,目前一些针对Pre-leukaemic突变的药物如IDH抑制剂之类的,也许可以在他们产生更强耐药性前彻底清除这些克隆。
后记
老实说,看Shlush的文章真的让人焦头烂额,可能还是自己没能达到那个层次吧,先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