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2022-05-24 | 阅:  转:  |  分享 
  
作业文件

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开始实施日期 版本号:1 编号: 第1页共21页

修改记录



修改号 生效日期 修改页次 修改理由

修改号 编写 审核 会签 批准 批准日期 1概述

从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各个环节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符合规范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承担的水工工程及道路、桥梁等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除按常规要求外,请按以下技术规范规定执行:《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第6章规定(水工工程);《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第11章第9节规定(公路桥涵工程)。

3参照文件

3.1《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

3.2《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

3.3《港口工程粉煤灰混凝土技术规程》JTJ/T273-97

3.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J119-2001

3.6《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231-94

3.7《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及局部修订

3.8《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

3.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4职责

4.1施工单位试验室(站)负责混凝土浇筑的后方连续监控。

4.2施工单位木工、钢筋工、经办技术员、负责混凝土浇筑前方连续监控。

4.3施工单位物资部门负责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采购、保管、发料。

4.4施工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混凝土施工设备、水电及计量系统的正常运转及维修保养。

4.5施工单位分项技术人员负责组织混凝土浇筑施工。

4.6施工单位混凝土工实施混凝土浇注施工。

5实施要求

5.1施工步骤(混凝土施工流程图见图1)

施工前,实施方案应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审批,并附上责任管理人员和试验人员的名单,根据已审批的方案施工。

5.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委托单

在混凝土浇筑前35天,现场经办技术员应填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委托单”,委托单应按标准表格填写(附录Ⅰ),经施工单位主任(总)工程师审核后交工地试验室(站)负责人。试验室(站)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委托单”的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对于特殊工程委托人需在“委托单”上注明该工程所使用的现行规范,便于试验室(站)依据规范控制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的取值。经试拌合格的配合比,须经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发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见附录Ⅱ)后才能拿到现场使用。































































5.1.2混凝土拌制

5.1.2.1混凝土拌制应在专设的搅拌站或搅拌船集中搅拌。

5.1.2.2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必须称量。称量使用的各种衡器应定期检验,确保计量的准确。

⑴称量系统由施工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计及安装,生产部门负责土建部份施工。

⑵新开工的工程的称量系统由施工单位计量负责称量设备(不论是新购置或是转场)的检查,投入使用后按QP7-7《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规定的周期进行检查。

⑶试验员负责对混凝土配料时的称量进行监控:

─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时,应对称量设备进行零点核准。

─按配料单进行称量,其称量的允许偏差如表1:

组成材料称量允许偏差(表1)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工工程 路、桥工程 现场拌制 预制场或集中搅拌站拌制 水泥,干燥状态下的掺合料 ±2 ±2 ±1 骨料 ±3 ±3 ±2 水,外加剂 ±2 ±2 ±1 ─对组成材料称量示值进行检查,每一工作班检查次数应符合表2的要求,并作好记录。

组成材料称量示值检查次数(水工工程)2)

材料名称 检查次数 水泥,掺合料 ≥4 骨料 ≥2 水,外加剂 ≥4 ─后方人工上料的称量,不得以体积代替,称量由分项技术人员指定专人监督,试验员抽查。

─施工过程应检测骨料含水率,每一工作班至少测定2次,当含水率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测定结果由当班试验员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并应记录在(附录Ⅲ)上。

5.1.2.3在后方拌和的过程中,试验工要进行连续监控,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及水灰比的准确,并按(附录Ⅲ)填写监控记录。

5.1.2.4混凝土拌和机搅拌均匀。自全部材料(包括水)装入拌和机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其连续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拌和机设备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并经试验确定。当缺乏资料可按表3.1或3.2采用。

混凝土s)(水工工程)3.1)

混凝土

塌落度(mm) 搅拌机

机型 搅拌机出量(L) 备注 <250 250~500 >500 ≤30 自落式 90 120 150 掺外加剂时,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30~60s

掺粉煤灰混凝土搅拌时间应延长60s 强制式 60 90 120 >30 自落式 60 90 120 强制式 60 60 90

混凝土min)(公路桥涵工程)3.2)

搅拌机

类别 搅拌机

容量(L) 混凝土塌落度(mm) 备注 <30 30~70 >70 混凝土最短搅拌时(min) 自落式 400 2.0 1.5 1.0 1、搅拌细砂混凝土或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1~2min

装料体积总数不应大于搅拌机标定容量的110% 800 2.5 2.0 1.5 ≤1200 - 2.5 1.5 强制式 400 1.5 1.0 1.0 ≤1500 2.5 1.5 1.5

5.1.2.5混凝土搅拌时间每一工作班应由当班试验员至少检查2次,并作好记录。

5.1.2.6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应按配合比通知单的水灰(胶)比,增加水泥浆。

5.1.2.7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检测拌和物的稠度,且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对坍落度至少检查2次,并应在附表Ⅲ上作好记录,其检测结果应符合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5.1.3混凝土运输

5.1.3.1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与搅拌能力和浇筑强度相适应。

5.1.3.2运输工具宜用搅拌车。在运输距离较近的地方也可使用手推车或1t小翻斗车。

5.1.3.3运输工具在使用前应用水润湿,但不能留有积水。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发生离析,泌水和坍落度损失较大等现象。运至浇注地点后,如发生离析现象,应进行二次拌制。二次拌制时,不得任意加水。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保持水灰比不变。

5.1.3.4采用吊罐运输混凝土时,罐的活门应开启方便、关闭严密,不得漏浆。吊罐的装料量宜为其容积的90%~95%。

5.1.3.5采用皮带机运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皮带机的倾角应经试验确定。

─皮带机末端的下方应设置到浆板。做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有2~3%的砂浆损失。

─皮带机的最大运转速度不应超过1.2m/s。

─皮带机水平运输距离不宜超过两条皮带机接运,且不宜大于40m。

5.1.3.6采用管道运送混凝土时,泵送管路的水平换算距离应与泵送能力相适应,并留有余地,输送管接头应严密。泵送混凝土拌和物前,应先用水泥砂浆对管壁进行润滑,其配合比应与该泵送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砂浆配合比相同。泵送作业应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使混凝土泵照常转动,防止管路堵塞,在常温下,若间歇时间超过45min,应将存留在导管内的混凝土拌和物排出,并加以清洗,泵送时应使料斗内经常保持约2/3的混凝土拌和物,以防止管路吸入空气,导致堵塞。

5.1.3.7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中,应以2~3转/min慢速搅动混凝土拌和物。

5.1.3.8当班分项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拌和物运输情况,每一工作班至少检查2次。

5.1.3.9水工工程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3.3规定。路、桥工程运输时间不宜超过表3.4规定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min)(表3.3)

气温(℃) 采用搅拌车 采用其他运输设备 ≤C30 >C30 ≤C30 >C30 <25 120 90 90 75 >25 90 60 60 45

混凝土拌和物运输时间限制(min)(表3.4)

气温(℃) 无搅拌设施运输 有搅拌设施运输 20~30 30 60 10~19 45 75 5~9 60 90



混凝土入仓方法,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根据各方面的条件,预

一般混凝土入仓工艺有以下几种:

5.1.4.1人工打铲入仓

此法适用于断面小的细薄构件。能保证混凝土入仓均匀,。不会导致骨料离析

5.1.4.2吊罐入仓

此法适用于大体积构件,下料快。混凝土入仓后再由混凝土工进行分灰

5.1.4.3皮带机加串筒(或流槽)此法适用于下灰高度大于2m的构件,混凝土通过串筒(或流槽)

5.1.4.4泵送混凝土入仓

此法适用于运距较远或较高的构件。混凝土通过高压泵和输送管道输入仓内。

5.1.5混凝土浇筑

5.1.5.1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⑴浇筑前,应以脚手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应清理干净,并掌握水文、气象预报。

⑵混凝土入仓过程中,应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其自由落差不宜超过2cm。如可能发生离析时,应采用串筒,斜槽等下落措施。

⑶浇筑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应根据气温、浇筑能力和振捣设备综合分析确定。其最大允许厚度,应满足表4规定。混凝土入仓后,须按予先确定的分层厚度进行人工分灰平仓。



混凝土分层允许厚度(表4)

捣实方法 浇注分层厚度(cm) 水工工程 路、桥工程 插入式振捣器 50 30 附着式振捣器 30 30 表面(平板)振捣器 无配筋或配筋稀疏时 20 25 配筋较密时 15 人工振捣 无配筋或配筋稀疏时 20 20 配筋较密时 15

⑷振捣

振捣方式:振捣可分为人工插捣和机械振捣,机械振捣根据振捣器类型又可分为:插入式振捣、附着式振捣和表面平板振捣三类。

插入式振捣器的振捣顺序宜从近模板处开始,先外后内,振捣呈梅花点布置,移动间距控制在300~400mm;距模板边控制在50~100mm。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预埋件芯管、吊环或充气胶囊。

─插入式振捣器应垂直插入混凝土中,并快插慢拔,上下抽动,以利均匀振实,气泡上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0~100mm,保证上、下层结合成整体。

─表面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附着式振动器应与模板紧密连接,其设置间距应通过试验确定。

振捣控制:应使松散的混凝土沉降稳定、砂浆开始上翻、气泡基本不再上冒。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预先明确,经设计及工程监理审查认可。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易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但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用水冲射形成毛面时,须达到0.5MPa;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

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



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干净,在浇筑次层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应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缝应铺一层10~30mm厚的1:2水泥砂浆。

—重要部位及有防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或石榫;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

—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以防止滑移和增强抗剪。—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需要达到的强度,一般最低不少于1.2MPa。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时,不得低于2.5MPa。混凝土达到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对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分段浇筑时的横向工作缝,箱梁或梁悬臂板边需现浇混凝土的纵向垂直工作缝,大体积混凝土的分块垂直工作缝,大型悬索桥锚碇外墙口内模板等,施工时可采用一次性金属网模板做工作缝。这种金属网能提供良好的粗粒结构结合面,不再需要仔细凿除打毛。

连续浇筑高度较大的混凝土构件时,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分层减水。

⑺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宜采用二次振捣及二次抹面,如有泌水现象,宜从上部吸管等方法排除,禁止在模板侧面开孔防水,以避免带走水泥砂浆。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中断,其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硬化速度和振捣能力经试验确定。一般可参照表5.1和5.2的规定执行。

水工工程浇筑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表5.1

混凝土入模

温度(°C) 允许间歇时间(h)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火山灰,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30~50 1.5 2.0 20~29 2.0 2.5 10~19 2.5 3.0 5~9 3.0 3.5

路、桥工程浇筑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min)5.2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不高于25℃ 气温高于25℃ ≤C30 210 180 >C30 180 150

如果间歇时间过长,应在现场进行重塑试验,不能重塑时,按施工缝处理。

⑼在混凝土烧筑过程中,前方应派木工、钢筋工值班,经办技术员则对浇筑现场全面负责,随时监控支架及模板的坚固性及稳定性以及钢筋保护层、预埋件的位置等。

5.1.5.2码头胸墙、靠船墩、系船墩、桥梁墩台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要求

⑴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要认真考虑每层的浇筑厚度,以及第二层复盖时间不超过第一层的初凝时间,根据前面的条件,算出混凝土每小时的搅拌强度。

⑵趁低潮位浇筑混凝土时,还应绘制潮位和混凝土上升的相关曲线,依据曲线来调整混凝土的浇筑强度,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大于潮水上涨速度,并保持混凝土在水位以上进行振捣。底层混凝土初凝前不宜受水淹没。

⑶严格分层,确保不出现冷缝。复盖时间如果超过下一层混凝土初凝时间,因下层混凝土不会产生塑性变形,这样上层混凝土在振捣时就会振裂下层混凝土形成隐性裂缝而破坏。所以在施工中应避免冷缝产生。

⑷大体积墩台基础混凝土,当平截面积过大时,可进行分块浇筑。分块应符合下列规定:

—分块应合理布置,各分块平面积不宜小于50m2;

—每块高度不宜超过2m;

—块与块之间的竖向接缝面,应与基础平截面短边平行

上、下邻层混凝土间的竖向接缝,应错开位置做面企口,并按施工缝处理。

基底为非粘性土或干土时,应将其润湿,以避免混凝土中的水分被基底吸收,影响混凝土与基底的粘结。基面为岩石时,应加以润湿,铺一层厚20-30mm的水泥砂浆,然后在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应参照下述方法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

—在混凝土中掺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减小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的散热速度。

—混凝土用料应避免日光曝晒,以降低初始温度。

—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

在混凝土中掺大块石。

改善混凝土运输和浇注条件,防止暴晒。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块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掺块石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应选用无裂纹、无山皮水锈的块石。块石的厚度不小于150mm,块石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块石距模板边的距离不小于300mm。

—块石应立放在新浇筑的混凝土层上,并被混凝土充分包裹。埋放前应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块石与块石之间的净距不得小于100mm。

5.1.5.3钢筋混凝土梁在支架上浇筑的要求

⑴浇筑简支梁的混凝土时,一般宜按梁的全部横断面斜向分段、水平分层地连续浇筑。

⑵在支架上浇筑一般跨径悬臂梁混凝土时,应从跨中向两端墩台进行。其邻跨悬臂应从悬臂向墩台进行。悬臂梁桥吊梁的混凝土,应在悬臂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70%后再进行浇筑。

⑶在支架上浇筑较大跨径简支梁及在基底刚性不同的支架上浇筑连续梁或悬臂梁的混凝土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

—加快浇筑作业,使全梁混凝土在最初浇筑的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

—将梁分成数段,按适当顺序分段浇筑,以消除支架沉降不均匀的影响。

—在支架上预加等于梁自重力的荷载,使支架充分变形。预加荷载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逐步撤除,预压后的支架标高与设计不符时,应进行调整。

—梁、板组合结构,应保证梁与板良好结合。采用预制梁和现浇板时,即使设计计入梁和板的收缩差影响,但混凝土龄期差一般不宜超过3个月。

5.1.6混凝土养护

5.1.6.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加以覆盖,结硬后保湿养护。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

养护方法应根据构件外型选定,可采用:

⑴盖草袋、土工布(或加塑料薄膜)

⑵黄泥(砂)围堰蓄水养护

⑶塑料管扎眼喷水养护

⑷涂养护剂养护

5.1.6.3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与所采用的水泥品种、温度、空气湿度及掺外加剂有关,其具体规定见表6。

混凝土潮湿养护时间(表6)

水泥品种 构件类型 混凝土潮湿养护时间(d) 水工工程 路、桥工程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一般构件 ≥10 ≥7 厚大构件 ≥14 矿渣,火山灰,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一般构件 ≥15 厚大构件 ≥21 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洒水。

5.1.6.4混凝土养护用水的条件与拌和用水相同。

5.1.6.5认真填写养护记录,根据“养护记录”核实所浇筑的混凝土构件是否达到养护期的要求。(养护记录见附录Ⅴ)

5.1.7混凝土的施工缺陷(此处“缺陷”一词引用自JTJ269-96《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5.1.7.1混凝土的表面缺陷有以下几方面:

⑴外轮廓线不分明:线不直、面不平、表面光洁度差。

⑵模板拼缝漏浆、裙脚漏浆,在漏浆部位形成蜂窝。

⑶新、旧混凝土接茬掉泪、不平整。

⑷拉杆洞缺陷。即拔不出的拉杆,未在模板面端头预先进行处理,而直接在混凝土面烧断。

⑸鱼鳞状水印。是由外模一次安装到顶,内模分层施工,当构件设有水平施工缝而造成。

5.1.7.2振捣技术差,造成混凝土的表面缺陷

⑴表面气泡多、麻面、砂斑、砂线等。

⑵蜂窝、孔洞、露筋等。

⑶松顶、表面龟裂。

5.1.7.3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水化热以及老混凝土的约束力造成的混凝土施工缺陷

⑴混凝土裂缝

⑵新混凝土上部裂缝

5.1.8混凝土施工缺陷的修补

5.1.8.1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对混凝土结构性能有影响的施工缺陷,必须会同设计单位、监理研究确定修补方案,并按有关技术要求进行修补。

⑵修补材料应选用粘接强度高、稳定性好、不收缩(或微膨胀)颜色与混凝土基本一致的材料。

⑶修补完成后,应立即遮盖,防止烈日曝晒或雨淋。用水泥配制的材料,还要进行认真地养护。

5.1.8.2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修补,可按以下规定进行:

⑴影响外观的严重砂斑、麻面,应用钢丝刷和压力水冲洗干净后,可用1:2水泥砂浆仔细抹平,并用薄膜覆盖养护。

⑵蜂窝、孔洞,局部缺陷应将松散薄弱部份全部凿除,用钢丝刷和压力水冲洗干净,稍干后(面干湿润状态)在表面涂刷一层环氧树脂粘结剂,然后采用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无收缩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塞修补。环氧树脂粘结剂可增加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接能力。对于体积较小的蜂窝、孔洞可直接采用丙乳砂浆或环氧砂浆修补。

⑶大面积可采用枪喷砂浆修补。

5.1.8.3露筋则应凿除至钢筋内表面至少2mm,保证钢筋四周均匀为新的同一材料包裹。修补方法同上。

5.1.8.4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⑴应对裂缝产生原因和性质进行调查后,提出修补方案。

⑵缝宽随温度变化的裂缝,宜在低温季节裂缝宽度较大时修补。

⑶宽度在0.2mm及其以上的纵深或贯穿裂缝,可采用水泥灌浆。灌浆宜采用封闭裂缝表面后间隔安设灌浆嘴,压力灌浆的方法进行。

⑷宽度在0.2mm以下,深度不大,且已经停止发展的表面裂缝,应按有关规定清洁表面后,用环氧树脂浆液涂刷若干遍以密封裂缝。或采用沿裂缝凿U形槽用环氧树脂浆液或胶泥封闭,必要时再贴玻璃纤维布。

⑸预制构件或已加预应力的构件,出现可能导致钢筋锈蚀的裂缝,且预期裂缝不会继续扩展时,应以环氧树脂浆液灌浆,密封裂缝。若预期裂缝还会扩展时,除进行灌浆外,可用聚硫橡胶覆盖或用氯丁橡胶条嵌入,加以密封处理。

⑹当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小于规定值10mm以上时,除水下区外,应予以修补。可用枪喷水泥砂浆、水泥环氧砂浆、水泥聚合物乳胶砂浆或表面涂料等措施。

.1.9混凝土浇筑令

为了使混凝土浇注能连续按预定的计划实施,确保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搅拌站开拌之前必须签发混凝土浇筑令(见附录Ⅳ)

5.1.9.1混凝土浇筑令签发流程:















5.1.9.2浇筑令的签发

⑴各种型号预制构件的第一件、各类现浇构件的第一段(根、块)和各种滑模的混凝土浇筑令由施工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签发。

⑵各种预制构件和现浇混凝土实体的浇筑令从第二件(段)开始可由施工单位调度员或主管技术人员签发。

⑶分项工程主管技术人员接到签发的浇筑令后方可开工浇筑混凝土。

5.2现场控制点及控制要求

施工方案必须经审批同意才能组织施工。施工前,分项技术人员按QI7-1《施工技术、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交底指导书》的要求向作业人员详细交底。

5.2.1质量控制

⑴施工人员素质控制

































⑵原材料质量控制











































⑶混凝土拌制、运输、入仓、浇筑、养护和混凝土施工缺陷的修补质量控制

具体控制措施见5.1中的规定。

5.2.2职业健康安全控制点

⑴遇高温天气施工,按QI7-39《高温作业管理规定》执行,防范高温中暑。

⑵施工现场严格执行QI7-45《消防工作管理规定》,避免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可设置吸烟点,配备手提式灭火器等。

⑶施工现场用电按QI7-32《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作业指导书》规定采用“三相五线制”,每台设备符合“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要求。

⑷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服从现场管理人员指挥,戴好安全帽、安全防护眼镜,穿好工作鞋,高处作业按QI7-28《高处施工作业指导书》要求系好安全带,水上作业执行QI7-27《水上施工作业指导书》。

⑸夜间作业,对视线模糊的风险,设置警示标志,配备足够的照明。对身体疲劳可能发生误操作,配备值班医生,加强现场管理,实行轮班制度。

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效操作证上岗,非施工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交叉作业和起重作业现场要有专人指挥。

⑺搅拌机和搅拌站应有可靠的基础。搅拌作业过程必须遵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搅拌船还应遵照《工程船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港四航局1984年修订)。

⑻搅拌车运输必须遵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动力翻斗车必须遵照《运输、施工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港四航局1984年修订)。现场设置警示线,落实专人指挥,机械车辆严禁超负荷使用,按规定限速行驶。

⑼混凝土浇筑时振捣器使用、泵送混凝土必须遵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皮带机加串筒必须预防高处坠物的危害,作业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吊机吊罐作业应由起重工统一指挥,按QI7-31《起重机械起重安装作业指导书》。

⑽涂养护剂、混凝土表面缺陷采用涂刷环氧树脂粘结剂或采用丙乳砂浆或环氧砂浆修补时,作业人员应穿戴适宜的防护用品(如佩戴口罩)并落实防护措施,预防中毒。采用枪喷砂浆修补作业,必须遵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⑾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作业人员必须遵循《土建、水工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港四航局1984年修订)。

⑿台风天气按QI7-30《防台防洪作业指导书》执行。

5.2.3环境控制

⑴执行QI7-46《文明生产管理规定》,做到文明施工,模板、钢筋、木料等堆放有序,各种废料集中堆放,多余的混凝土加工成小型混凝土方块,临海作业时严禁向海域倾倒废弃物。

⑵生活污水、拌和冲洗废水、搅拌车冲洗废水、船机油废水和养护废水等应进行收集和沉淀处理后排放,按QI7-43《污水控制管理规定》执行。混凝土养护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执行,节约用水。

⑶严格执行QI7-44《扬尘控制管理规定》的规定,水泥散装车和粉煤灰罐装车作业要注意压力调控以防粉尘散失,掺粉煤灰混凝土拌制时必须严格控制粉尘的浓度,混凝土运输产生的扬尘应采取喷水措施控制粉尘,以防污染周围环境,作业人员要及时清理、穿戴适宜的防护用品(如佩戴口罩)。

⑷混凝土搅拌所产生的噪音按QI7-41《噪声控制管理规定》的要求控制。

6相关支持性文件

6.1《运输、施工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港四航局1984年修订)

6.2《土建、水工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港四航局1984年修订)

6.3《工程船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港四航局1984年修订)

6.4《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QP7-7

6.5《生产和服务过程控制程序》QP7-4

6.6《施工技术、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交底指导书》QI7-1

6.7《高温作业管理规定》QI7-39

6.8《消防工作管理规定》QI7-45

6.9《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作业指导书》QI7-32

6.10《高处施工作业指导书》QI7-28

6.11《水上施工作业指导书》QI7-27

6.12《起重机械起重安装作业指导书》QI7-31

6.13《文明生产管理规定》QI7-46

6.14《污水控制管理规定》QI7-43

6.15《扬尘控制管理规定》QI7-44

6.16《噪声控制管理规定》QI7-41

6.17《防台防洪作业指导书》QI7-30



修改号:2.0QI7-11混凝土浇注作业指导书第10页共21页



第21页共21页





清理现场,文明施工



岗位分工,操作挂牌



木工、钢筋工跟班保质量



执行砼配料单



根据情况调整配合比



按时覆盖



定时浇水,冬季注意保温防冻



专业会签



签发浇注令



浇注混凝土



标准养护试块



养护



克服上道工序弊病的补救措施



技术交底



书面交底



操作人员参加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申请批准



准备试模和坍落度筒



模板、混凝土工序交接



检查脚手架及道路



垂直、水平运输机械准备



准备工作



学习图纸和技术资料



学习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制定保证混凝土质量措施



材料合格证



试块报告单



自检记录及测温记录



质量评定记录



混凝土浇注令



混凝土施工记录



事故处理记录



资料整理



质量评定



执行工程质量验评标准



不合格的返工处理



图1:混凝土施工流程图



材料



机务



试验



钢筋



木工



质检员



主管技术员



主管生产的领导或生产总调度员



从子公司挑选合格的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



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熟悉本工程的技术资料:图纸、规范、质量标准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考试、考核



择优上岗





施工人员素质控制流程图



原材料



合格供方



钢材



水泥



其它



出厂合格证



抽样试验



退货



业主审定



发出使用指令









不合格



合格



原材料质量控制流程图







献花(0)
+1
(本文系奋斗的胡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