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姚明还高十厘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米36的巨人鲍喜顺用经历来告诉你,这或许是一场“浩劫”。 ![]() 他1951年出生在一个蒙古牧民的家里,那时候大家的经济条件普遍不高。 因为家里贫困,父母就给他取名喜顺,希望他平安喜乐一生顺遂。 当然,许下这个愿望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鲍喜顺和常人有异。 他刚出生时,的确和普通婴儿没什么区别。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逐见端倪了。 他的食量越来越大,家中的口粮总是满足不了他的需求。 他也自知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子,于是上完小学就辍学了。 因为文化程度低,也不认识汉字,所以鲍喜顺想出门打工的念头早早就被扼杀了。 他也只能从小就帮忙干些农活。 然而干的活越多他就越容易饿,他们家饭桌上的饭他一人就可以干完。 但是为了不增加父母的压力,他也就只吃自己的那份。 每次父母问他吃饱了没,他都会嘴硬说饱了。 尽管三餐不济,但鲍喜顺的身高还是不可自控。 才15岁,他就飙到了1米89,而且没有停下来的趋势。 这时的大家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觉得鲍喜顺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他帮村里的泥瓦匠盖房子,别人甩泥都得用尽力气瞄准了,他只要踮起脚就可以了。 到了后来的2米,他父母坐不住了。 带他去医院检查,看是不是传说中的巨人症。 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各项指标都正常,真的是自然长高的。 ![]() 听到消息的鲍父鲍母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他身强体壮,一个人能顶三个人,干起活来又快又省力,养活自己不是啥难事。 忧的是他的吃穿住行都是特大号,衣服鞋子买不到合适的,都得手工定制。 这笔钱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小数目。 而且钱不重要,重要的是鲍喜顺受不了外界对他的指指点点。 因为身高异于常人,所以大家总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最让他受打击的是,他有次去逛动物园,比动物还吸人眼球。 小朋友都围着他拍照,有些家长也好奇地掀开他的蒙古袍,看下面是不是接了假腿。 这种一出门就被围观的感觉,让他很不自在,甚至产生了自卑心理。 ![]() 于是他变得自我封闭,基本不上街。 所以鲍母就一直亲自做儿子的衣服。 可自己终究不能陪儿子一辈子。 在鲍母重病时,她还牵挂着为儿子赶制了十多双棉鞋。 而鲍喜顺就算在自己的圈子里固步自封,他也不是一路喜乐顺遂的。 他靠着身强体壮,一直做着建筑之类的工作。 但吃不饱睡不好的生活让他经常觉得关节痛,有时候痛起来都得扶墙走。 他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因为自己常常睡地板,得了风湿性关节炎。 鲍喜顺才20岁,肯定不能放弃治疗。 于是鲍父就卖了家里的一只羊换了六百块,带他去沈阳求医。 但这是慢性病,仅仅一头羊,是万万不够的。 由于贫乏的家庭无法负担起鲍喜顺的医药用,而家中也不可能缺少劳动力。 所以鲍喜顺主动放弃了治疗。 他灰心丧气地走在大街上,却被馅饼给砸了个正着。 2米多的身高在人群中鹤立鸡群,篮球教练想不注意他都难。 教练找到鲍喜顺,邀请他加入篮球队。 在得知他的情况之后,还表示可以承担他的治疗费。 他们一家喜出望外,觉得这是天赐良机。 于是鲍喜顺就直接留在沈阳,跟着教练住进了军区大院。 ![]() 虽然他依旧是鹤立鸡群,但是还在身边的队友都是1米8起步。 这样显得自己也不是特别的奇怪。 因为身高优势,所以他被寄予厚望。 所有人都觉得他防御和灌篮能够轻而易举。 但现实很残酷。 教练说到做到,带他积极治疗,但是却一直没有成效。 鲍喜顺也十分珍惜这个机会,总是拼尽全力去训练。 可又经常在训练时,因为突如其来的疼痛而无法行动。 因为风湿病他的训练强度大大减少,实战机会也少得可怜。 练习不够,也就业务能力欠佳。 所以他在篮球队一直都没有什么作用。 于是他陷入了一种失望和自责中。 他无数次想证明自己,可现实告诉他他不可以。 于是,接连失望的鲍喜顺再也顶不住压力,结束了短短两年的篮球之旅。 从成都回来,他觉得自己干啥啥不行,年纪轻轻还有病,就变得更加自卑了。 这种内向的性格让鲍父发了愁。 眼瞅着孩子到了适婚年龄,同龄的大小伙子都积极找对象去了,就剩他们在家不出去。 但着急也没用哇,村里的好心大妈了解他们家的情况,知道鲍喜顺也不是什么坏孩子。 就积极地张罗着给他相了几次亲。 可女孩子们都不愿意,因为鲍喜顺真的太高了。 太高找不到媳妇,可是能找到媒体。 这些年来,慕名而来的记者想要采访这位“高人”,但大部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因为他实在接受不了别人把自己当另类关注。 ![]() 就这样晃晃荡荡十几年后,鲍喜顺以为他的人生就要孤独着过了。 然而上天垂怜,给了自闭的他又一次被看见的机会。 一个餐饮店的老板辛幸找到他,邀请他为自己的餐厅站台,吸引顾客。 鲍喜顺刚开始不是很愿意,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抛头露面的生意,更害怕这是个骗子。 后来辛幸三顾茅庐,并开出了10天1000块钱的诱人条件,鲍喜顺动摇了。 突然间他想起母亲临终前给他赶制鞋子的场景,他瞬间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应该再让人担心了。 于是他想借此机会,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辛幸交给他的任务很简单,只需要他每天在餐厅门口站一会儿就行。 一连10天后,开业效果意想不到的好,很多人都慕名前来看看这位传说中的高人。 鲍喜顺为餐厅带来了可观收入的同时,也得到了不菲的报酬。 看着自己的“成就”,他慢慢开朗起来了。 也不再抵触被人簇拥的感觉了。 ![]() 时间久了,他也是这十里八乡少有的名人了。 他的商务活动慢慢多了起来,有时是穿玩偶发传单,有时是替人站台宣传。 干得久了,他也转变思想,喜欢上了这一行。 再有记者来采访他,他的态度也变了。 愿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故事了。 听完故事的记者觉得他善良敦实,命运多舛,也想为他做点什么。 这天,他们脑子一转,想给鲍喜顺申请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 说干就干,他们和鲍喜顺商量过后。 就带他来到了赤峰市第二医院,做了一个全身细致的检查。 这个检查的目的,就是要医院证明,鲍喜顺的身高毫无水分,并且自然成型。 吉尼斯认证中心收到申请后大为震惊。 邀请他去国外再次检测。 看到无异议的结果后,他们通过了审核,并为他颁发了认证证书。 还在《太阳报》上,用两个版面的篇幅来报道了此事。 ![]() 同时国内鲍喜顺是“世界自然生长第一高人”的消息,也瞬间登上了各大媒体。 在认证照片里,他穿着蒙古族的传统服装,在一众外国人里鹤立鸡群,显得无比骄傲。 回家之后,政府专门为他举办了接风仪式。 ![]() 自此,他的身高不再被人嘲笑,成了为国争光的根本。 他的邀约采访多如牛毛,出门阵仗也一次比一次要盛大。 鼎盛时期,他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见面会。 被两辆加长林肯,四十辆红色马自达拉风接驾。 媒体们长枪短炮的问他,他爆红后有什么心愿。 鲍喜顺老实巴交的说,自己想要一个家。 于是,媒体帮他全国征婚。 这次姑娘们不再嫌他高,都是翻山越岭的来相亲。 但他一直没能找到有眼缘的人。 他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比他小28岁的女人夏淑娟。 夏淑娟身高168,在普通女生中很高了。 初中毕业,跟着家人做服装生意。 两人在相亲后印象良好,就决定发展下去。 两个月后,两人闪婚了。 ![]() 辛幸作为昔日好友,给他们筹备了隆重的婚礼。 婚礼在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包内举行,共耗资70余万。 两人身穿蒙古族传统服饰唱歌跳舞,场面好生热闹。 这场婚礼吸引了全世界140多家媒体进行采访,宾客络绎不绝。 婚后,鲍喜顺的新婚生活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 夏淑娟说她起初很不适应。 因为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是超大的。 而且因为身高原因,两人平时交流起来也有些费劲。 但好在他们有共同话题,都善良踏实,所以相互包容也不是很难。 时间久了,这日子也就越来越默契了。 但当夫妻正恩爱之时,医生却给他们破了盆冷水。 建议他们不要孩子。 首先鲍喜顺已经57了,其次他的身高,谁都不能保证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在和夏淑娟认真商议之后,他们不想放弃,还是决定冒个险。 婚后一年,夏淑娟剖腹产生下了一个儿子。 孩子出生体重4.2公斤,虽然比一般的要重,但好在母子平安。 ![]() 如今时隔多年,他儿子已经长大了。 ![]() 14岁的小天佑,身高已经超过1.7米。 虽然属于正常的范围,但是根据身高的遗传公式,他很有可能长到2米20公分以上。 想着曾经失败的篮球梦,鲍喜顺希望儿子能继续。 他从小带儿子打球,但是否要走上职业道路,还得看儿子自己的意愿。 ![]() 虽然现在中国第一巨人已经易主,成为了2.42的张俊才。 但这对鲍喜顺一家来说也没有影响。 因为此时的他们,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如今鲍喜顺已经68岁了,还想着要个二胎。 看来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正奔着喜乐顺遂而去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