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碧色寨站位于云南蒙自县碧色寨,建于1909年。滇越铁路的开通,使最初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碧色寨,成为这条铁路线上的一个特等站、一个异常繁忙的中转站及贸易集市、云南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滇越铁路从昆明到越南的海防,全长854公里,分为越南段(越段)和云南段(滇段)。如今所说的滇越铁路是指其滇段部分,昆明至中越边境的河口,全长468公里,是中国连接越南的铁路干线。 2、↑ 旅游第三天,在入住的罗平融庭酒店用早餐,现煮的米线、小米粥合口味(手机拍摄)  3、↑ 上午8点半离开罗平县,出发前往蒙自。途中走了一段崭新的高速路,路况相当好,车子很少。见到“弥勒”路牌时,丁导介绍,弥勒冬季温暖,他的父母每年冬季从成都到弥勒避寒,泡温泉疗养。因为“普者黑”是六月份赏荷花,所以我们原本行程里的“普者黑”换成“碧色寨”,也不安排去弥勒。(手机视频)
 4、↑ 将近中午12点半,来到蒙自市草坝镇,在一个农家乐午餐。蒙自市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海拔1200米。(手机拍摄)

5、↑ “农家乐”有个大池塘,供人垂钓  6、↑ 原以为就坐在大棚下吃饭,没想到要步行到这间大房子里
 7、↑ 注意到门口的牌匾

8、↑ 走入大院  9、↑ 这一餐又吃了不少野菜和花,名字都是第一次听说。令人惊讶的是汤用花生浆煮野菜做的,喝不习惯。让餐厅改做 “西红柿蛋汤”,端上来一看,是用煎过的鸡蛋+西红柿煮的汤,把大家乐坏了。这真是不同地方不同吃法。
 10、↑ 午餐后上路,司机牛师傅直接把车开到离碧色寨车站最近的入口,若是进入景区停车场必须购票乘坐景交车。下车后步行前往车站,途中见到一排旧瓦房,这是当年的仓库。
从1910年起的30多年时间,碧色寨一直扮演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的角色。等待运输出国的锡、皮毛和大米装满仓库,亚、欧、美商人纷纷在这里开设洋行、百货、邮政局。每天有40余对列车在此停靠,拉人装货,洗车加水,热闹非凡。  11、
 12、↑ 顺着这个斜坡往上走,图片中蹲在地上正在拍摄的是随行摄像师小杰,旅行结束后他专门做了视频。

13、↑ 这是世界上仅存的轨距为一米的铁路,即米轨铁路或称窄轨铁路(准轨为:1.435米)  14、↑ 早上离开罗平时气温14度,下午气温上升至将近30度,温差真大(丁导拍摄)
 15、↑ 铁路的一侧摆放电影《芳华》的剧照
 16、↑ 在电影院观看《芳华》后发了新浪微博,翻看微博,时间过得真快,已经过去三年多了
 17、↑ 铁路旁摆放冯小刚导演拍摄电影时的工作照。
上世纪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蒙自吹响了部队的集结号角。碧色寨火车站成为运输伤员和物资的重要通道。在这里记录下那一代人的青春铁血风采。  18、↑
 19、↑ 如今我们来到了《芳华》拍摄地,看到剧照,电影里的场面浮现眼前
 20、↑ (丁导拍摄)
 21、↑ 碧色寨不只是一个火车站,它还是一个村庄,窝在山脚,面对着碧波荡漾的长桥海。最初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碧色寨叫做“坡心”,因地处半山而得名。某法国驻蒙自官员发现了它依山面海的美景,从而更名为碧色寨(摘自景区介绍)
 22、↑ (丁导拍摄)  23、↑ 当1903-1909法国人修建这座车站时,北回归线穿越滇越铁路的那个交点,刚好是碧色寨的位置,法国工程师尼弗里留下刻有法文的北回归线标记。  24、↑
 25、↑ 站前巴黎制造的老钟,已没了指针,斑驳的墙壁、生锈的铁架,有种穿越的感觉。
一百年前,这里富商云集、洋酒咖啡,错落杂陈。其开放和繁华程度,在滇南一带首屈一指,被称为“小巴黎”。  26、↑
 27、↑ 电影《芳华》剧中主角黄轩饰演的刘峰与何小萍依偎坐在站台上
 28、↑ 黄墙绿椅,法式时钟,这里成了游客争相拍摄点,丁导蹲在地上为团友拍照
 29、↑
 30、↑
 31、↑ 景区的店家出租“军装”和假辫子
 32、↑
 33、↑ 一群摆拍的“女兵”

34、↑ 滇越铁路碧色寨车站介绍 
35、↑  36、↑ 一百年前洗车加水的百年水塔
37、↑ 《芳华》剧照  38、↑ 跟随电影去旅行
 39、↑ 车站站房
 40、↑
 41、↑
 42、↑ 百年前那个曾经属于碧色寨繁华时代的风采,已经随着空荡荡的轨道和人去楼空的洋行悄然逝去,只有红瓦黄墙似乎还在向人们讲述着它的故事。
 43、↑

44、↑ 碧色寨是一座因为滇越铁路的兴旺而兴旺,又因为滇越铁路的衰败而衰败的火车站。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客运业务的碧色寨车站,又变回100年前小山村的样子。在电影《芳华》、历史及摄影爱好者的发掘下,这里重修被人们发现。它是幸运的,而这份幸运或许可以追溯到100年前法国人的浪漫基因。 结束碧色寨车站游览后将前往元阳。 (图片摄于2021.03.15,除署名外,其余为先生拍摄,部分文字摘自网络、旅游书和博客好友老李大哥的评论,博文于2021-04-09 06:44:41发布在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