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 贫穷者的心态,想要得到的,总是越来越多,贪婪者的心态,想要拥有的,是一切。 时光匆匆,欲望无限,快节奏的生活虽然给了我们极大的生活便利和物质享受。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因此变得更容易焦虑、心神交瘁,以及每况愈下的健康。 古语云:有欲者累,寡欲者安,无欲者强。 诚然,我们或许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欲者”,却可以通过修心养性来成为一个“寡欲者”。 欲成为一名“寡欲者”,首选养心,而养心,莫过于做到清心寡欲,最终让自己在生活里拥有最好的状态。 ![]() 1:寡欲,是一种智慧的培养 安格尔曾说: “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 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欲望越多,受到的困扰、烦恼和浮躁就越多。 生活里,相信大家都有过抓沙子的经验,愈是想要将沙子抓得越紧,结果漏掉得愈多。 同样的道理,想要拥有的越多,就越容易贪婪成性,非但永远得不到满足,还一直觉得自己还能拥有得更多、更好的事物。 实际上,我们只有在生活里做到减法,减掉不必要的欲望,减少不需要的事物,才能多一点自在,少一些焦躁。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篇名为《蝜蝂传》的散文,行文里提及到一种喜欢将路过之地所碰到的所有小东西都往自己背上搬的小虫子。 这种小虫子叫蝜蝂,哪怕身上背的东西早已不堪其重,但它还是一如既往地贪婪求多,以至于最终累倒在地,被身上的杂物压倒,而它也终于累倒在原地,再也爬不动了。 ![]() 所以柳宗元借助蝜蝂这种小虫子的特性和习性,说出了这么一个道理: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们的人生从来不是求多、贪多、恋多的人生,而是追求高质量、寻找高品质的人生活法。 做一个寡欲的人,大道至简,不求凡事完美,但求问心无愧就好。 然后,学着过上一种寡欲的生活,体味简单而充实的快乐。 正如梭罗所说: “大多数豪华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的舒适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 对于豪华和舒适,有识之士更愿意过比穷人还要简单和粗陋的生活。” 深以为然,做事,不要什么事情都往身上揽,做人,也不要什么欲望都往心里搁。 生活有多简单,人生就有多快乐、平静。 ![]() 2:寡欲,是一种灵魂的净化 著名明代学者王阳明说过: “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 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实际上,王阳明主张的“去人欲,存天理”,并非是告诫大家要完全摒除掉欲望,而是要分辨出七情六欲里的一些杂念,然后及时地去除那些不合理的部分。 人若是一直活在没有经过慎重和理性筛选之后的“人欲”里,自然就会被生活里的各种欲望所纠缠、干扰和伤害。 久而久之,人也就容易丧失了一些必要的、理智的判断,进而被欲望所蚕食、所湮灭。 约翰·班扬说: “母猪长得越肥,就越喜欢在泥沼里打滚;公牛长得越肥,它就越勇敢地朝屠夫走去;贪婪的人越健壮,就越倾向邪恶。” 人生在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欲望越是强烈的人,如果不加以调控、自制、权衡的话,通常也会在最后遭受到反噬。 ![]() 正如母猪长得肥胖,自身所囤积的脂肪就多,每到天气炎热的时候,如果不能在清凉的泥沼里打滚,就会热得它嗷嗷乱叫。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若是不懂得及时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调整好心态,也同样会在欲望的指引下,走向邪恶的沟壑当中。 莎士比亚说: “欲望犹如炭火,必须使它冷却,否则,那烈火会把心灵烧焦。” 凡事有度,做事有谱,欲望有止。 如此,寡欲生活,节制人生,活着才自在、从容和平静。 春秋时期的鲁国宰相孙仪平日里喜欢吃鱼,外面的人顾及他的地位,所以总会三天两头来送上上等的鱼品。 但是每一次,孙仪都会拒之门外,不接受任何人的“阿谀奉承”。 时间久了,身边的一位弟子疑惑不解,问孙仪:鱼并非是贵重之物,你又喜欢吃鱼,为何不收呢? 孙仪却说,拿了人家的鱼,就要替人做事,即便不做,内心里也会有人情债留着,可一旦替人办事,慢慢习惯了互相利用,欲望多了,我就慢慢被免除相位,到时候再想吃鱼,估计也没那个命吃了。 ![]() 吃人嘴短,拿人手长,这世间里的所有大小事,冥冥之中都透露出一种本质:世间里没有免费的早餐、午餐、晚餐。 很多时候,欲望越是容易满足,则往往越容易深受其害。 蒙田曾说: “一切对财富的过于仔细的关心都散发着贪婪的气味,甚至以一种过于有意的不自然的慷慨去处理钱财,也是不得去费心指挥和关心的。” 人心之所以无法清净,生活之所以浮躁,在于心里总放着一把欲望的枷锁。 你以为你控制得住欲望,却时常让它走向了泛滥。 你以为实现了欲望就拥有了自由和快乐,却活得处处不得自由,时时不得快乐。 不如及时止损,清心寡欲来养心,大道至简育灵魂。 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而是让自己尽可能地活出生命该有的自在、平静、灿烂。 ![]() 3:寡欲生活,丰盛人生 生活其实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是欲望。 孟子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 每个人,只有切身体验到了寡欲所带来的好处和益处,他才能真正过上更为充实,也更富有意义的人生。 心头有事三界窄,心若无事一床宽。 寡欲的生活状态,看似简单、乏味、无趣,实则宁静、轻松、自在。 白天知足常乐,晚上安宁踏实。 ![]() 正如佛曰: “执着于一念,将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同样,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欲望,奢求所有的欲望都得以顺遂实现,这就陷入了一种虚妄的执念当中。 然后,被欲望的枷锁给束缚了,被囚牢了,自然心不得安宁,生活不得舒心。 落得如此下场,试问一下,是不是何苦呢? 不如学会放下多余的欲望,弃掉不该有的杂念,丢弃不需有的烦恼。 然后,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扔掉包袱,沉淀自我,寡欲生活,丰盛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