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兰围场有个谜样石碑,上面的虎枪发射方式有错误,一幅古画揭秘

 历史解密坊 2022-05-25 发布于辽宁

各位读者,提到“木兰围场”,你会想到什么?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想到“虎神枪记碑”,因为它是木兰围场的重要标志物品,但看到“虎神枪记碑”的碑文后,部分游客却认为碑文上提到的虎枪发射方式是错误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而一幅古画为我们揭开这个秘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木兰围城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内蒙古草原。公元1677年,康熙皇帝首次北巡塞外,就看中这块“万里山河通远檄,九边形胜抱神京”的地方,当他第二次北巡的时候,他直接将此地改造成皇家猎场,并其名为“木兰围场”,自从木兰围场开辟完成后,此地就成为历代皇帝、王公大臣狩猎的最佳选择。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清代在木兰围场举办秋狝活动至少90次,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秋狝活动,但通过避暑山庄博物馆中收藏的《木兰秋狝图》,就可以感受到木兰秋狝盛大的场面。

乾隆是一位非常有趣的皇帝,他喜欢将自己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围场北部的月亮沟中,有一块清代御制石碑“虎神枪记碑”,它详细地记录了两百多年前乾隆杀射老虎的事件。

清乾隆十七年,乾隆皇帝来到岳乐围场狩猎时,他用虎神枪连开两枪,直接就将一只凶猛的老虎打死,而他的狩猎技艺震惊四座,看到同行人的表情,乾隆非常满意,所以特意撰写《虎神枪记》文,并命令工匠雕刻石碑。这块石碑其正面为汉文,背面为满文,左侧为藏文,右侧为蒙文。

通过“朕约略向山洞施枪,意以惊使出耳。乃正中虎,虎咆哮而出,负隅跳跃者久之复入。复施一枪,则复中之,遂以毙焉。”我们就可以想象到,乾隆枪杀老虎时的场面,但很多游客都会认为,乾隆是端枪射杀老虎,但如果你真的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乾隆使用的虎神枪,是内务府造办处专门为乾隆狩猎所制,并未会使用在战场上,所以这把枪与正常的枪会明显不同。这把枪的枪长为4尺4寸,重为8.6斤,再加上枪尺、木托和枪鞘的重量,虎神枪最终的重量为12.2斤,从这个数据上看,它应该是清朝制作最重的火枪。当这把枪装上7钱重的铁蛋丸、装填火药2.5钱后,普通人是无法将其端起来射击的。当然,有人认为乾隆是个大力士,但这种假设根本不现实。

在徐扬画的《弘历虎神枪记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枪是被架在地上发射的,从正常情况上看,如果枪是架在地上,为保障射击的准确度,乾隆应该会趴在地上射击,而不是站着或者蹲着,但趴着射击对于乾隆来说,这是一种非常不雅的姿势,甚至有辱皇帝的身份,正因如此,古代的画家在记录的时候,会进行美化,故此图上画的都是半蹲在地上,但这种姿势与实际情况却完全不符。

如今“虎神枪记碑”静静地立在围场县骆驼头村月亮沟内,如果我们去到木兰围场游玩,可以去看一看,通过上面的文字,我们依旧可以想象到当年的场景

通过“虎神枪记碑”,我们也明白一个道理,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我们始终都要带着研究精神,只有这样才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弘扬和发展历史,否者就会落入想当然的怪圈,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事情当成真正的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