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的课题

 新用户7668ogXv 2022-05-25 发布于陕西


您可以选择男声或女声,体验不同声音

来倾听本文章,释放您的双眼和双手

      有些思维和观念,可能大家都听过;但是,能真正的理解和应用这些思维,才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异。

       我最佩服的是阿德勒的课题分离,以前怎么也理解不了,甚至想不通,认为这个思维是反人性的,但是经历了很多以后,回过头来再着这个课题分离.才能慢慢地理解,也才能真正地应用。

      比如,孩子不好好学习,怎么只是孩子的课题,难道就不是父母的课题,父母真的不用去干涉或听之任之吗?

      其实,父母更应该影响孩子的人生目标,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明白他学习课题是没有人可代替的,而父母把孩子自己学习的课题,当成父母的课题,只能降低孩子的主动性和内法动机,得不偿失。

      人际关系的烦恼,主要根源就是分不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而课题分离,是建立健康关系的基础,我只负责把我的课题做好。同时,课题分离更要区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表达需要”:表达需要是我们自己的课题,而别人接受还是拒绝,那是他们的课题。

      二、“拒绝别人”:别人提出请求,那是别人的课题,而接受还是拒绝,那是我们自已的课题。

      三、“忽视评价”:别人如何评价你,那是别人的课题,焦虑别人如何评价你,是你的课题,与别人无关;不要害怕和在乎别人如何评价,因为不是你的课题。

  关注读书例公众号,一起分享读书和心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