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柔驼岭关——鲜为人知的长城关隘20201226

 活力的荒野 2022-05-25 发布于北京

  

      2020年12月26日,与萧艾、客舟听雨、虫子一行四人拜访了一座鲜人为知的明长城关隘——驼岭关

驼岭关坐落在怀柔区渤海镇与九渡河镇交界的驼岭山上。关口远离长城主线,只是在《四镇三关志》中的昌镇地形图之黄花路有过提及,除此之外,史料鲜有记载,中国长城遗产网也未曾提及。故而在墙友眼中是一座“偏关”。

因手头资料缺乏,没有查到驼岭关,请教客舟听雨兄才得其祥,据其提供的《怀柔地名志》记载如下:

“驼岭关:明长城隘口。位于县城(即怀柔区—笔者注)西北24.5公里,沙峪乡与黄花城乡交界处,西距吹风坨3公里,南距黄花镇4公里。该关为南北两沟的分界岭。因地处两山头间的低凹处,形似双峰骆驼,故名。该关修于明代。门洞南北长12米,宽3米,高6米。门洞上方匾额有'驼岭关’。关门东有80米,西有60米的干插边墙,直至山头。该关为进出山南北沟的必经之地,明代前期,渤海的守备属黄花路参将督管,下属7个隘口。嘉靖三十二年(1553),明帝下敕令:移黄花路参将改驻渤海所,由守备守黄花镇,仍受渤海所参将督管------。”

驼岭关修筑年代无考。《四镇三关志》有记载,最起码的是该关建筑应早于万历朝。关口(除关门券顶部用砖外)及两侧边墙均为干插边结构,且边墙墙体低矮、单薄,与黄花城段长城主线关口及墙体相差甚远,其防守能力有限。驼岭关作为内口,其西北黄花城沿安四路至延庆北口子不到30公里的距离,还建有五道长城,由南向北分别为黄花城长城(内长城)、二道关长城、双界山长城、海子口长城、北口子长城(外长城)。这道长城位于上述五道长城之内,其防守作用几乎为零,主要是平时作为行人商旅进出关口盘查、收税之用,遇到战事则在其它数道长城均被突破后,可以进行短暂防御,以延缓胡虏的进攻。

综上,从地理位置上讲,驼岭关应属昌镇黄花路管辖;从墙体材质及建筑特色上讲,应属明前期所建,只是随着附近长城主线的建成,其防御功能逐渐减弱,其通行、盘查、收税等功能渐强。

《四镇三关志》之昌镇地形图所示。

 《昌平州志》所载驼岭关位置。

   驼岭关与主线长城位置示意图。

  驼岭关北侧及山谷情况。关口北距长城主线吹风驼3公里以,是较为明显的内口,其东临大长峪堡西邻小长峪堡。关口建在似骆驼双峰中间的凹处,故名驼岭关。南北山沟于关前交汇,关北平缓,关南陡峭,是南北两沟交通联络的重要通道。

  关隘全景。

  关门北侧,关门两侧墙体均为碎石砌筑,门洞下方为碎石砌筑,上方为砖拱结构。

  

  

  

  驼岭关南侧及山谷情况。关口南沟陡峭,正对怀黄公路。1975年政府在关口东侧开凿驼岭关隧道之前,此关口还是南北交通的唯一通道,隧道建成后,此关口才废弃不用。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驼岭关原是有匾额的,史料记载匾额上书“驼岭关”,只是现在匾额无存,只余匾额底座。据当地村民回忆,匾额是当年修筑驼岭关隧道时被人盗窃。

  

  关口顶部情况。

  关城东侧有连续墙体约80米。  

  东侧墙体尽头有一碎石筑就的墩台,为东山墩。

  

  关口西侧墙体约长60米。

  

西侧墙体尽头有一碎石筑就的墩台,即西山墩。

  

  

  西山墩、东山墩位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