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良春:附子中毒的预防及解毒法

 崔m95b7p4dpv0m 2022-05-25 发布于辽宁

太医说:朱良春先生指出:效弱递增、得效递减,慎重选择规格,煎煮时加适当辅料并调控煎煮时间、用水,都有预防附子中毒事件的发生,还提出两点解毒方法,可供借鉴。

关键词:温里药;中药炮制;药物煎煮;附子;朱良春;何绍奇;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整理者简介:何绍奇(1944·2005)(一说1943年生),男,四川省江油县武都镇人(后迁梓潼),著名中医学者和中医临床家。1960年从蒲辅周先生门人陈新三及当地名医肖安相、郭崇智学医,工作后,又为名医姜春华、朱良春、叶橘泉遥从弟子。1978年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首届研究生班,1980年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院执教,并从事内科临床。后担任《中国中医药报》“绍奇谈医”专栏作者,兼任张仲景国医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多所学校的教授、名誉教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中国医药学报》、《中医杂志》特约编辑,欧洲中医进修培训中心终身教授、阿姆斯特丹门诊部主任、荷兰中医学会学术部专家。在学术上,他精通经典,涉猎诸家,过目不忘,堪称“中医活字典”;其文笔犀利,文风质朴,见解独到,且尤重视剖析临证得失,实事求是地记录自己的失察失误,以警同道及后学。自谓:“书读百家浑忘老,医学群贤愧未谐”。其一生著述甚丰,曾任《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卷》《实用中医内科学》《朱良春用药经验》等书籍的主编、副主编及编委。著有《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

正文:

附子在临床应用广泛,用之得当,效果卓著。

但也不可滥用附子。

某些医生,因其温阳振颓有速效,往往滥用附子,曾有人统计过某名医一段时期的处方,无一方不用附子,无一人不用附子;

还有人撰文说什么方药里都可加附子,就像做菜放味精提鲜一样,这都背弃了辨证论治精神,

是欠妥的。

所有药物,都有利有弊,必当用始用之。

关于附子的用量及用法,朱老曾多次向吾辈指出:

一是不同的人对附子有不同的耐受性,有人用30~60克没有问题。

有人仅几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

因此,除危急情况之外,应当慎重,不妨先从小剂量(3~6克)开始,如无反应,可以逐渐加大,采取递增的方式,大致以30克为度。

得效后就不必再用大量,亦可同样采取递减的方式,慢慢减下来。

二是熟附子的加工,是用卤水浸泡后再在笼屉里蒸熟,其有毒的成分会受到破坏,而有效成分不变。

但其蒸制过程目前仍是经验性的,建议研究单位作一些测试,为加工者提供最佳加工方案。

日本的加工方法是高温高压,以破坏其乌头碱内酯,这样人汤剂就安全多了,也毋需先煎、久煎(当然日本汉方医附子的用量很小)。

以目前状况而言,如附子用量较大,仍以制者入药为妥。

且必须先煎半小时,煎时最好加生姜三五片,或再加入蜂蜜一匙同煎更好。

四川医生的经验是:以口尝不麻为度。如果感觉口舌发麻,就应再煎。

另外煎附子之水要一次放足,不能中途再添加水。

附子中毒最先出现的症状是头晕,心慌,口、舌、唇、四肢发麻,说话不爽利。

此际可用淘米水一大碗即服,有缓解中毒症状的作用,然后可用甘草60克水煎服。

严重者除上述症状外,兼见恶心呕吐,皮肤冷湿,胸闷,心律慢而弱,血压下降,早搏,心律不齐,体温下降,或突然抽搐,应及时送医院急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