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还有多少辆坦克?

 朝_五_晚_九 2022-05-25 发布于湖北

本文编译自Covert Cabal的《How Many Tanks Does Russia Really Have? And Where Are They?

俄罗斯已经在乌克兰损失了相当多的坦克,截至发稿日(524日)oryx上有视频和图片证实的坦克损失数已经接近700辆(697辆),实际的损失数只会更高,毕竟不是每一辆被摧毁的坦克都“有幸”能获得一张照片,还有一些则是在俄罗斯控制的区域内无法达到证实。不过700辆也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已经超过了英国(227辆挑战者2)和德国(226辆豹2)的总和,那么不仅要问,俄罗斯究竟保有多少辆坦克,然后这些坦克中还有多少能够运作?

Image

受损后被俄军抛弃的T-72B3M

俄罗斯保有多少辆坦克一直是坊间热门话题,如果你在网络上搜索,会得到许许多多的数据,不过“公认比较靠谱的”数据大概在2000-2500可运作坦克,“看起来比较麻瓜”的则是说俄罗斯还拥有10000-20000辆坦克,可以看到这些数据的差距相当大,那么具体情况究竟如何?要知道俄罗斯坦克的储存模式各有不同,有些坦克是保养起来准备打世界大战,而有些只是留着拆零件,然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它们都存放在何处?这些设施的位置和坦克数目都是极为机密的,几乎不可能从任何渠道获得任何总括性的清单,所以本文的博主花了无法统计的巨量时间来寻找这些坦克的存储基地。

Image

俄军后备坦克库存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要问了,“军事基地那么隐秘,你怎么可能找得到?”嘛,这个问题实际上没有那么“不专业”,甚至可能是对军事装备了解不深入的朋友们的共同问题。坦克存储基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能用上这些坦克。但是履带式车辆(尤其是还是坦克这种超重型车辆)长途运作不仅油耗惊人(况且你还有这么多数量),而且伴随而来的故障也非常恼人,我想俄罗斯人也不会希望这些车辆还没开到目的地就全部趴窝了吧(虽然他们在乌克兰就是这么干的)。

Image

准备对库存中的坦克进行检修和维护

如果你已经想到了这一层,那么你就抓住了要点——运输。无论是送进去还是运出来,坦克都还是不要亲自上路的好。所以大宗货物最廉价的运输手段是什么?是铁路。这名博主采取的方法就是在卫星地图上顺着俄罗斯铁路网寻找坦克集散中心。另外要提一句,根据军区及下属部队编制来探究坦克数量的做法并没有更有效,先不提这些资料同样也是“绝密”打头,从苏联解体到今天,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组成和番号已经经历过多次改组:以129近卫机炮师为例,它在2001年改名为第17近卫摩步师,但是2009年它又降级为第70独立近卫摩步旅,最终在2018年它成为了第127摩步师(前身为由第59独立摩步旅扩编,再往前也是一个机炮师)下属的第114近卫摩步旅。这还仅仅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摩步旅,要是以此找寻这些单位的配属坦克,那简直是没完没了。

Image

正在进行铁路运输的俄军坦克

将话题拉回到俄罗斯“坦克存放点”,俄罗斯陆军保有着一定数量的坦克存放基地,这里存放着因经费问题被裁撤掉的大量坦克,用于动员后的坦克配给为现役车辆提供备件,而如上文所说,这些基地由于运输问题都与铁路线相连,而存放坦克的场地通常都是非常巨大的,可以很容易地从卫星地图中判读出来。

22中央坦克库存基地

Image

该基地位于拜厄,卫星图片判读数量为500辆上下,其中看上去可以挽救的数量不到一半。基地内还有多座大型库房,里面我们当然是看不到的,不过假设全满,大概有着300辆左右的库存容量。

1295中央坦克库存基地

Image

该基地位于阿尔谢尼耶夫,这里存放着近1000辆坦克,但是大部分坦克的状况肉眼可见地“失去运作能力”,即使是做最乐观的估计,大概也就250辆左右的坦克是可以修好的。

2544中央坦克库存基地

Image

该基地位于科佐尔喀,保有着大概600辆坦克,虽然卫星图片上看起来只有350辆左右有维修的价值,但实际上这里的装备保存得没有那么糟(只针对该基地而言)。最近的一次动用储备是在2014年从这里腾出了一批T-64BV假装成“乌克兰军队被俘坦克”填充给顿巴斯分裂武装,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详细介绍过

1311中央坦克库存基地

Image

该基地位于叶卡捷琳堡,该基地的仓储规模一直在下降(向其他基地匀出装备或是直接就地拆解),最新的卫星图片显示该基地仍保有250辆左右的坦克,并且几乎都可以被修复服役。该基地内部也有数座大型仓库,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概率不会有多少额外的坦克。

349中央坦克库存基地

Image

该基地位于托普奇哈,是一座有着1100辆坦克的大型基地,一半以上车辆的状况看起来还不错。

103中央坦克库存基地

Image

该基地位于耶夫列莫夫,103基地本来是一个超大规模的仓储中心,存有超过3000辆坦克,但是现在它的仓储量已经下降至800辆,并且其中的大部分车辆亟需修理。

227中央坦克库存基地

Image

该基地位于乌兰乌德,同样是一个大规模的坦克集散点,同时由于这里也是第5独立坦克旅的驻地,所以让该基地的坦克数目的辨识存在一些难度。不过大体上来说,227基地还存有1000辆左右的坦克,近三成的车辆看上去有拯救的希望。

7024中央坦克库存基地

Image

这是一座位于俄乌边境的仓储基地,这里原本是距离前线最近、也是最大的装甲车辆/卡车存放点,直到2018年才开始接收坦克,最新的卫星图片显示这里有近400辆坦克,并且只有少数看起来是需要修理的,换言之该基地是最有可能在需要的时候为前线提供储备坦克。

Image

187军事仓储基地

大型、尚处在工作状态的中央坦克库存基地就是这些,还有一些小型的坦克存放点,比如第187武器存储基地基地有50辆坦克已知,第245武器存储维修基地也有小几十辆,科米什罗夫的基地也有大约100辆左右的坦克。实际上,由于2009年谢尔久科夫的军事改革,很多坦克存放基地都被关闭了,这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及。俄罗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直在削减他们的坦克储备,到今天俄罗斯军事仓促基地里只剩下了6000辆左右的坦克储备,而其中最多只有3000辆左右是有修复价值的。

Image

西方-81演习中的华约装甲集群

前苏联原本保有着一个极其庞大的装甲军团,在90年代的军事基地中存储着30000辆坦克。但到了2005年这个数字下降为23000辆,等到2015年,整个俄罗斯境内就只剩下12000辆坦克了。坦克数字下降的部分原因是1990年签署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该条约将北约和华约在欧洲的坦克数量均限制在20000辆以内,不过这其中有一个小问题,就是此条约中规定的“欧洲”指的是乌拉尔自然山脉以西的地区,并不包括西伯利亚,所以大部分坦克仓储基地都是位于西伯利亚的。然而条约签署7个月后华约组织就分崩离析,紧接着前苏联也崩溃了,随着俄罗斯和北约都退出了该条约,条约本身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就不复存在了。

Image

红线就是乌拉尔山脉分界线,黑色是各存储基地标记

俄罗斯接手这些坦克之后,缺乏全面战争的威胁外加昂贵的人员及装备维护费用令这些昔日的装甲矛头变成了恼人的烫手山芋。要知道坦克是需要定期预防性维护的,每个月要进行至少一次的检查和维修,如果这种日常性的养护存在缺失,当它们需要重启并投入使用的时候,就需要代价更加高昂的全面大修。坦克是不能在室外放置数年的,更不用提苏联解体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车辆的内部和外部会生锈,任何留在内部的液体都会损害相关系统,发动机和电气元件会卡住,还有无数的其他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即使它们被存放在室内一个清洁干燥的环境中,它们仍然会随着放置时间过长而分崩离析。

Image

塞拉陆军仓库里存放的M1

以美国坦克存储标准来举例,美军要求每个月要对每台车辆进行十小时以上的检查和维护,而这种日常维护并不包括在每年年底进行的全面检查之内。说到美国,美军在加利福尼亚的塞拉陆军仓库(Sierra Army Depot)和阿拉巴马的安尼斯顿陆军仓库(anniston army depot)储存了3000M1坦克,分别对应太平洋和大西洋战区。老式的M60坦克已经不再作为战备物资储存,只有一些改装成靶车还在服役。

Image

本月初新交付的T-90M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还保有着如此庞大的后备坦克军团呢,第一当然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来维持一支“过于强大”的军事集群,考虑到俄罗斯联邦陆军仍有超过2500辆坦克在服役状态(2021年底数据),将这些暂时派不上用场的坦克送去储存基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另一个原因则是生产一辆现代坦克所需的时间比以前长得多。二战的时候,前苏联可以在一年之内生产16000辆坦克,而现在,即使是财力和设备充裕的美国陆军,也只能做到336辆一年的最大产量。而美国人对未来战争的预计是,在每个月的战斗中,陆军都会至少损失390辆坦克,也就是说到了第九个月的时候,美国陆军的现役坦克保有量将下降到158辆。生产跟不上,那么将坦克保存在仓库里就变成了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Image

本月初被击毁的俄军T-90M

我们现在清楚了,俄罗斯的坦克储备量约在6000辆上下,其中有近一半的车辆看上去是可以得到修复的,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俄军现役坦克的总数了。虽然这些后备坦克的重启使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至少一点可以肯定——战争远远不会那么容易结束。

最后还是例行常规的指路环节,备用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