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赠语:老赖,社会主义没有羊毛可薅了,赶快回火星吧。 8月8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近期P2P网贷机构风险频发,部分借款人借机“恶意逃废债”,逾期不还款,等待P2P平合资金链断裂倒闭,从而逃脱还款义务,加剧了P2P平合的风险爆发;全国整治办将协调征信管理部门将上述逃废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和“信用中国数据库,对相关逃废债行为人形成制约。 上面这一大段话,简单来说就是:网贷老赖终于入征信了,处理老赖的“正门”已开。这对于当下风雨飘摇的行业来说,是一个大大的利好,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老赖凭本事借的钱,也得凭本事还了。 金融风险与风险控制是矛与盾的关系。 金融市场常说,收益与风险是等价的;实际上,风险与融资人(借款人)的成本才是真正等价的。网贷天眼数据显示,网贷出借的综合利率连续4年在9%以上,算上平台费用,借款人的综合借款成本至少在15%,很多平台的借款成本甚至会超过24%甚至36%的上限。换言之,网贷的资产多为次级贷,“矛”十分锋利。 面对锋利的矛,网贷的“盾”却不够厚实,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是评估一笔借款风险的关键,很多网贷借款人并不是没有还款能力,而是没有还款意愿。 捷越联合创始人王晓婷表示:一部分有能力还钱的借款人恶意逾期,等待网贷平台资金链断裂倒闭,从而逃避还款义务;而另一部分不懂法的借款人以为平台倒闭了就不用还钱了,严重侵害了投资人利益。尤其是对那些业务合规的头部平台来说,其中很大一部分风险来自于借款人的恶意逾期。 为何会有这种行业现象产生?核心原因是网贷借款人的违约成本太低。 仲财通总经理丁志刚认为:违约失信的成本低是因为要认定、惩戒的成本太高,而失信惩戒来得慢,手段少。 次级贷的借款人鱼龙混杂,违约成本低,而网贷平台和出借人的维权成本催收成本却很高。为保证还款率,网贷平台通常会使用非常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暴力催收。催收虽暴力,但不得不说,在一定时期,这种不受法律和道德认可的方式,的确保护了平台和出借人的利益。 但是随着舆论谴责的加剧和监管的关注,暴力催收虽然没有完全消失,却不得不偃旗息鼓。暴力催收终结,但成熟的替代品没有跟上,这导致很多有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不足的借款人,成为“老赖”。 网贷雷潮,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贷后管理的失控也是其中之一。 网贷是个生于次级贷,长于次级贷的“草根”,草根很无知,草根很可怜。多数平台没有学会正规金融机构的玩法,也没有获得和正规金融机构平起平坐的权利,只能以“土炸药”的方法去做“黑火药”能完成的事,比如现金贷资产的高息覆盖高逾期,比如以期限错配弥补流动性,再比如暴力催收弥补借款人还款意愿不足。 网贷的禁令很多,但获得的替代品很少,这让读懂新金融想起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对于校园贷的那句表态:银行应为大学生金融服务“开正门。网贷行业何尝不需要一扇正门呢? “矛”与“盾”如果平衡,金融风险可控,网贷行业可以健康成长,如果“矛”与“盾”失衡,最终必将产生矛盾,除了老赖所有人都是输家。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行业需要扶持的时候,监管终于出手。 王晓婷表示,《通知》的出台,是监管部门从国家层面开始对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与治理。她指出,近期网贷行业风险频发,在一定程度上与借款人的逃废债现象有关。过往由于网贷平台借款人的信息未纳入到国家征信体系中,一部分借款人产生了侥幸心理,如今,这些老赖的名单有望纳入征信系统和信用中国数据库,将对逃废债行为人形成制约,能够有效约束借款人的行为,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威慑力,能够敦促借款人还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借款人的金融素养。 除了监管的扶持之外,民间的“黑火药”也越来越成熟,比如互联网仲裁。 丁志刚表示:通过网络仲裁虽可以将审理成本降下来(最低几十块钱),但执行层面和社会组织的联动还有巨大的发挥空间。现在的人很大程度依赖于网络,利用网络对失信人进行警示、曝光和限制其行为,效果会非常好,凭目前的技术条件实现起来并不难。比如法院执行系统与支付宝、微信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就可以联动起来,针对失信人在网络上交易可以做出响应,进行风险提示,对其网络消费进行一定的限制等等。 当下,网贷行业处于危墙之下,不过各界的正能量越来越多,雷潮的缺口开始被堵上,行业明日可期。 (注:丁志刚相关内容来自网贷之家) |
|
来自: 昵称5689619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