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朴:诗一样美的小说 ——读陈德民长篇小说《红杉树下》

 昵称79734495 2022-05-25 发布于江苏

当年青年们爱唱的一首歌

近读一部江苏作家陈德民的长篇小说《红杉树下》。开卷之后,竟然在三天时间里,只要有时间,我就书不离手、手不离书,因为这部40多万字的小说从头到尾没能让人有停下来的章节。看到最后快结尾的高潮时候,我禁不住被其中的情节感动的热泪盈眶!

《红杉树下》 陈德民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就我和作者陈德民的年龄来说,对知青插队那段历史虽然不是亲身经历者,但是1974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是十岁左右的孩子,我们当时已经很记事了,应该说对那段特殊的历史并不陌生,那些知青也就是我们的大哥哥大姐姐。因此,他们的经历我们还是熟悉的,同时很有感情。我的感觉是:陈德民小说中逼真的人物形象一定有生活的原型,这样感人的故事也不是随便能够编造出来的,但是其中的情节是得到了作者恰如其分的艺术构思和匠心独具的精巧处理的。整部小说通过十位知青插队时发生的故事,反映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一群青年的纯真爱情和复杂命运,扣人心弦,令人不禁会掩卷深思……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是城市知识青年“广阔天地炼红心”的地方,因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主人翁郑东杰、文澜以及陈霖、章艳、李晓斌、刘学卿、许明松、徐叶青、乔琳、董淑娟十位知青响应国家号召怀揣一颗红心,从大城市南京来到了苏北大地上的东安县桃林公社东山大队。近四年的时间里,他们经历了太多的磨炼和考验,也发生了许多该发生和不该发生的故事……有艰辛也有困苦,更有成就和启迪。

郑东杰、文澜在灯下学习。

十位知青给东山村带来了新的气息和变化,他们毕竟是胸怀理想、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城市青年,他们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参加农业社劳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改变落后的传统耕作手段、提高农村管理水平等等,为东山大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他们也有很多的无奈,很多的挣扎,和犯了一些年轻人容易犯的错误。 小说中,不但描写了十位知青,同时对东山大队里像“弹绵匠”、小曼等农村青年这些小人物也做了生动感人的描写。队长赵刚强暴小知青乔琳,和小乔琳从羞辱、憎恨到最后的顺从,以及嫁予赵刚为妻……让人为之不平和扼腕叹息。每一个人物都鲜活如生,每一个人物的心理刻画都准确到位,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安排合理,每一个故事情节都自然到顺理成章。主人翁郑东杰与文澜海誓山盟的爱情在郑东杰回城后,由于受到当时一场特殊的变故和特定的通讯条件的限制,加上被还留在东山村对郑东杰心生嫉恨的许明松从中作梗,然后在不断的误解中,一对深情相爱的恋人从此在漫长的三十年里不得相见。尽管郑东杰做过多少次的努力,但始终没有与文澜再见的机会,寻找之路道阻且长。

作品中风光旖旎的马陵山。

故事始终在“情景再现”中不断继续和深入,最后,进入高潮时结尾,两位主人翁终于再次相见,但却是在北京西城区积水潭医院,同时有他们当年插队时偷偷生下便送人的儿子健生、和郑东杰从来就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个女儿文晓彤,也算是“大团圆”,但不幸的是文澜在大团圆中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旅程…… 已是身家数亿的大地实业公司董事局主席的郑东杰,按照文澜的遗愿,将她的骨灰安葬在了三十多年前见证他们相爱的马陵山坡那株红杉树下,他也投巨资为东山村的教育、旅游、农业转型发展做出贡献,并决定移居东山村管理这片产业,深情地守护着那处红杉树下爱人的墓地……这简直就是诗一般的结尾! 读《红杉树下》就其文字而言也给人美伦美奂的艺术享受。陈德民笔下东山村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及其景观环境都十分美好,淳朴的民风民俗让人返璞归真,优美的海州大调更是令人心醉神迷。还有对主人翁郑东杰开始喜欢文澜的一瞬间那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描写:“郑东杰见文澜白皙的脸庞透出淡淡红润,灿若桃花;明亮的双眸含情脉脉,美丽的双唇如玫瑰花瓣娇嫩欲滴,流露出江南少女特有的神韵。一个正值青春期的青年对异性特有的情愫像初春的小草在他的心底萌芽,像一泓清泉上的涟漪,在他的心底荡漾开来……”对文澜的形象描写:“只见文澜穿着军绿大衣,里面穿着一件绸缎对襟小棉袄,脚穿翻毛皮棉鞋,脖子上围着一条装饰用的红色丝巾,把她白皙的肌肤映衬得更加娇美。此时,她那鸭蛋形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水灵灵的眼睛笑起来就像一弯月牙,令人着迷。”对东山大队马支书抽旱烟的情形描写

当年的知青们。

则更为传神:“马支书蹲在一条长凳上,说声“不用”。便低着头掏出旱烟袋,将烟袋锅伸进一只用棉绳挂在烟袋杆上的黑色小布袋里,开始专注地往自己的烟锅里装烟丝。这支烟袋的杆儿约莫一尺长,光滑透亮,呈深棕色;烟杆一头是铮亮的铜烟锅,另一头是用半透明的玉石雕制的淡绿色玉烟尾儿,工艺较为考究。马支书喜欢抽土烟叶,说土烟叶比洋烟丝过瘾。一尺长的烟袋杆系着一只黑色的烟袋包一天到晚别在腰间。烟瘾上来了,就随地在石头或凳子上坐下来,然后摆好架势,把烟锅里压满烟丝,从衣兜里掏出拇指般粗细用竹竿做的火纸桶,拔出里面的火纸卷。又掏出一只四边光滑的钢板做的打火刀和一块半透明的鸡蛋大的石英块,石英块被磨得像鹅卵石般光滑圆润。他将火纸紧贴着石英块,用打火刀在石英上擦出火花,火纸卷落上石英溅出的火花就燃起了红色的火星。他对着火纸卷上的火星轻轻吹了两口,灰黑色纸头上的红色火光就会明亮起来,成为点燃烟丝的火种。然后他将火种靠近烟袋锅里的烟丝,把烟袋玉尾含在口中吸了几口,浓浓的烟雾就从他一闭一合的口中徐徐吐出,形成一个个环形的烟圈,向上飘去。这时,马支书总是眯缝着双眼,每抽一口,口中就会发出“呲呲”的声音,悠闲地享受着吞云吐雾的乐趣。他每次抽烟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这一连串的动作,仪式感相当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抽烟,才能真正地享受到抽烟所产生的腾云驾雾的乐趣,领略到其中令人荡气回肠的神韵以及无与伦比的生命体验。其他胡乱啪嗒几口就说是抽烟的人,简直都是瞎鬼扯! 一袋烟不多会儿便成为一点灰烬留在烟锅里。马支书把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烟灰便撒落在脚下的地上……

马支书的长杆烟袋。

总之,《红杉树下》是一部诗一样的小说。作家优美的文字、高超的艺术构思,和亲近人性彰显一代知青家国情怀的成功表述,令人百读不厌。小说像苏北大地上优美的海州大调充满诗意!小说中知青的春天和这个社会的春天,都自然地来的那么令人振奋! 《红杉树下》写出了苏北大地诗画一样美好的故事和境像!

杨朴,山西作家。某地文化旅游局工作人员。

《红杉树下》,陈德民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