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章甫:桃花流水梦千年一一读解黎晴散文集《桃花缤纷》

 昵称79734495 2022-05-25 发布于江苏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红杉树下》陈德民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桃花流水梦千年

          ——读解黎晴的散文集《桃花缤纷》

                 文 / 李章甫(湖南)

     晋末宋初的大诗人陶渊明写了一篇千古不朽的奇文《桃花源记》,为饱受苛政、战乱之苦的中国人展示出一片梦中的人间乐土和心灵的绿洲。

     桃花源从此成为人们千年寻梦的热土。在寻梦的队伍中,有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甚至还有心向往之的皇帝。纷至沓来的寻梦人把层层叠叠的密集脚印留在了桃花源,留在了沅水河畔,留在了武陵山水,但岁月的风霜雨雪,抹去了他们的足迹,只留下明月清风、桃花流水,山川壮丽。唐代才子卢纶在《同吉中孚梦桃源》诗中说“花水自深浅,无人知古今”,古人已逝无可寻,寒雁飞过尚留声。

     解黎晴先生由团结出版社2019年2月出品的《桃花缤纷》就是试图艰难寻觅、解读历史遗存的宝贵信息,艺术地再现人们的千年寻梦之旅。

     桃花源本是一处荒僻、偏远、闭塞的流放之地,正是这种不与秦汉通人烟的闭塞,陶渊明的“乌托邦”之灯才能在此高高挂起。引来八方朝拜,万众仰视。南朝作唐籍大诗人阴铿有“沅水桃花色”的诗句,第一个将沅水与桃花源连在了一起,刘禹锡十年谪居武陵,写下大量关于桃花源的颂歌,更是撩拨起世人探秘桃花源的兴趣。唐朝的大诗人王昌龄还在武陵的潕水之滨修筑了“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可见,武陵是一道与桃花源不可分割的风景。正是这些寻梦文人丰富了陶公《桃花源记》的内容,扩展了人们的眼界,于是一个大桃花源进入解黎晴先生的视野。

     解黎晴先生在《高举阁上品茶味》有这样一段话:“听说非洲探险的旅行家雇用过很多土著搬运行李。第四天所有的土著都拒绝行走而静坐不动。头领解释——'三天都在赶路,今天要等待灵魂追入躯体。’我们不也总是匆忙赶路么?总是来不及回味和反省,来不及后悔和修正,便头也不回地走过了一道道门槛,漏掉了一处处风景”。解先生为了不漏掉桃花源的每一道风景,他至少在这片土地上回返往复、寻寻觅觅了31个春秋,才有这部美文集。

     解先生以散文家的笔触、诗人的语言描画了桃花源的奇妙风景,还端出了一道道美妙的文化大餐。

     陶公笔下的桃花源令人神往,但内容简约,而解先生则用生花之笔带你深入其中,让桃花源的每一处景点都在你脑海里鲜活起来。对一些重要的景点,作者往往会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描写。如,写秦人村,他除了在其它文章中提及外,还专门为此写了《秦人村,风景足为外人道 》《秦人村里隐奇踪》《秦人宅听泉》等文章,力图增强景点的鲜活感。对于自然美景的描写,他也会不惜笔墨,换个角度再说。如写夷望溪,他就有《悠悠泛筏夷望溪》《错把夷望当漓江》等佳作。解先生沿着千古寻梦人的脚印走,走着走着,就越过了陶公笔下桃花源的域界,仿佛到处都是桃花源,到处都有道不尽的美,到处都有迷人的诗,他与古今寻梦人一道,一路寻觅一路歌,激情触发了他的灵感,美文在他的胸中奔涌而出。他写桃花源,写桃源山、桃花山、桃仙岭、西山,山山出彩。他写水,写武陵溪、澄溪、大观溪、夷望溪、沅水、酉水、潕水、五柳湖,道道水边有奇葩。他写武陵山水间名胜古迹,亭、台、楼、阁、道观、寺庙、廊、桥、牌坊,维妙维肖,精准到位,颇有专家之风。 

     但青山无言,桃花不语,潺潺流水只会带走历史的记忆。只有附着在有形物上和民间传说故事中,才能踏入桃花源,闯入人们寻梦的梦境王国里。

     作者在《走在千古骚人的身后》《追寻陶渊明的芳踪》《桃花源,千古寻觅的梦中家园》引读者游览靖节先生的梦境,堕入了桃花源历史文化的长河。桃花源1600多年前是道家文化圣地,这里到处都是道家建筑,弥漫的是道家文化气息,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抒写了千年寻梦人,将道教文化转向为陶渊明文化的精彩演绎。参与这一过程的历代文人墨客、达官名人、羽士高僧、布衣学子、流寓客官、地方官绅、还有楚平王、宋徽宗、乾隆皇帝,他们或兴建体现陶渊明文化的建筑,或吟诗题咏,或撰事纪志,或著文立碑,或挥毫入匾,让陶公的理想王国完美升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快了桃花源建设的步伐,把梦境化为现实,实现现实对梦境的超越。我们在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古今中国人追求梦想,为实现梦想,不屈不挠,创新不息。

     在文集中,我们看到了善卷文化的烙印,屈原的长歌,千年文人寻梦途中留下的墨宝,文光灿烂,目不暇接。

     你看,《天宁碑院的风采》,展示的是一个奇妙的碑林世界,石碑上刻有自屈原以降3000多首(篇)灿烂的诗文、500多副楹联和题榜,叫人叹为观止。《方竹亭前吟回文》让你尽享回文之妙。《遇仙桥头赏奇诗》写桃花源才女许芙蓉用一首半叠字藏头螺旋诗招亲的风流佳话,真乃拍案叫绝。《把古今游人忙煞,唯桃花流水依然》,让读者从楹联中透视不同游人对桃花源的感悟之美。《德山脚下的汤汤枉水》见证善卷、屈原的文化遗风。《诞生“山鬼”的河流》《行吟鬼柳与思屈亭》《屈原舟过白鲢洲》吹来一阵阵魅力独具的鲜活的屈楚文化之风。《千年不倒的圣物——溪州铜柱》,是一篇精美的民族和解精神的颂歌。还有那遍布武陵的摩崖诗画和神秘的悬棺文化,还有那崖洞军事文化,也叫人惊诧。

     桃花源文化丰富多彩,中华民族追求梦想不遗余力,旧梦圆罢,追新梦,越追越有新神奇。文集呈现的就是一首首精彩的追梦的诗。

                                                                      2019年11月20日完稿于潺陵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作家传略

李章甫,系湖南省安乡县第三高级中学高级讲师,长期从事高中和中专的中文教学与研究,在省内外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其中,《阴铿诗解读》(评论专著)获丁玲文学三等奖,并有多篇作品选入湖南省地方中学校本教材。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常德市作家协会会员。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