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精忠报国的英雄赞歌 ——读冼芹光先生长篇 小说《忠义公演义》 文 / 陈德民 近读广东作家冼芹光的小说《忠义公演义》,深深地被小说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以至于爱不释手,用了两天的时间一口气将其近15万字的文稿细细读完。 这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也是一部含有言情和武侠成份的可读性很强的小说作品。书中描写的是公元398年至公元417年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段止暴平叛的故事。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通过阅读小说,人们就可以感知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那个时代的人文风貌。小说《忠义公演义》的上半部,讲述的是主人公冼劲因止暴救人,进而设计端掉了官匪勾结盗窃官银的犯罪集团,引出的一段儿女情长的故事。冼劲智勇双全深受花艳红的爱慕。但冼劲不为红颜所动,告辞花家镖局折道返回故里。花艳红一路狂追,却半路杀出个文武兼备的富家小姐沈婷。两位花容月貌的美貌少女都爱上了冼劲,由此演绎出一场疯狂的夺爱大战。三年后,冼劲参加广州中兵参军一职的武略大考,以武功和兵法双科第一的优异成绩,被广州刺史吴隐之录用为帐下的中兵参军。《忠义公演义》从第十六章开始,再现了发生在东晋时期东南沿海地区海匪造反、英雄平叛的战争风云,海匪头目孙恩企图推翻朝廷夺取天下,被东晋大将刘裕剿杀,大败后落荒而逃的海匪残余跟着卢循、徐道覆一路渡海南下,妄图由珠江入海口夺下广州城,以期长期盘踞于南粤一带。为了拒敌于陆地,中兵参军冼劲和江湖侠女花艳红夫妇率领五百冼家扬威兵镇守珠江入海口,他扬长避短,巧计用兵,使兵力是己方六倍的敌匪残余遭受重创。残匪见此路难通,便暗地从其他地方乔装猎夫登陆进城,兵分三路,里应外合,广州城不幸失守。卢循领兵反扑珠江口,欲收获冼劲为己所用。冼劲奋勇拒敌,不幸落入敌方的圈套。花艳红见夫君为敌所缚,冲入敌营营救时身中数刀而亡。卢循欲以高官厚禄择用冼劲,冼劲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卢循最终被刘裕统兵剿灭。朝廷追封冼劲为始兴太守,授谥号忠义公。 冼芹光的小说《忠义公演义》,以恢宏的场面重现了古代中华大地上曾经的烽火岁月,其塑造的武艺超群、智慧过人、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主人公形象深入人心。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场景与人物描写,典雅优美的语言叙述,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穿透岁月的迷雾,真切感受到历史的风云。从文学角度分析,笔者认为这部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推崇—— 小说主题思想鲜明,弘扬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忠义公演义》是一部描写在南粤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代名将冼劲的传奇故事,小说通过对其行侠仗义为民除害、历史战争场面凶险和英雄人物宁死不屈等情节的生动描绘,树立出一个受人尊敬的主人公冼劲的高大形象。讲述了冼劲文武兼备,侠肝义胆、英勇抗敌,精忠报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引诱,仍临危不惧,坚守气节,视死如归,彰显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和民族精英的家国情怀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一段时期以来,受到新历史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有些作家以肆意解构历史为荣,似乎那些激情豪迈的爱国主义、献身沙场的大无畏精神从未在历史上发生过,认为这些不过是浪漫或虚构的想象;甚至有人提出要为谋害岳飞的刽子手秦桧、投降日本的大汉奸汪精卫平反的奇谈怪论。本书作者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站在道义与良知的高度,以历史史料为依据,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精心谋篇布局,将一个个记载于典籍中的散章片语,在人民大众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进行加工打磨,构建出一部气势恢宏、覆盖大半个中国的历史画卷,也映照出作者冼芹光发自内心的深沉的思想底色。 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提升了读者对作品中人物命运走向的高度关注。 在《忠义公演义》这部作品中,作家冼芹光以大量的笔墨,巧妙地塑造了一个个让读者喜欢或憎恨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冼劲的智勇双全,吴隐之的勤政举才,花艳红的敢爱敢恨,沈婷的才貌过人,卢循的凶恶奸诈,徐道覆的贪婪刁滑……一个个人物个性鲜明,毫无人工雕琢的痕迹,让读者感觉人物的真实、自然、可信。如花艳红初见冼劲时:“此时,她定睛细看那人时,原来是个十八九岁的俊俏后生。但见他唇红齿白,五官端正,脸似粉做的脸,衣是洁白的衣,俊俏的脸配上高大的身材,简直象一朵雪中刚刚开放的梅花。她急忙敛衽下拜……”就是这样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美男子,让花艳红在未来的日子里心有所属,穷追不已,直至舍身相救,命丧敌人刀下;还有“她心里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难道我真的很美吗?要不然胡恶霸不会看上我的。她下意识地在自己的脸上摸了又摸。可是,她怎么也摸不出自己美在那里。她真后悔自己从来没有在梳妆镜前好好地认真地照过一回脸蛋,不然,不摸也知道自己的脸蛋是个怎样的俏样儿了。想到此,她不禁跃然起身走到梳妆铜镜前认真地照起来。她这一照,照得她心花怒放:看脸庞,娇俏秀气,因为学武,娇俏中略带豪气;两道龙眉挺秀,一对双瞳两泓秋水,盈盈的能照出人影来;玲珑鼻,鹅蛋脸,气色滋润得象一朵刚刚开放的桃花;露齿笑一笑,唇红齿白!妙啊,人面桃花笑春风!”寥寥数语,作者将一个平时不爱梳妆打扮的侠女形象和遇上冼劲以后春心萌动的心理变化刻画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再看:“那边卢循飞马冲来, 这边刘裕持刀迎战, 刀枪并举, 恶战起来。战不到十合, 徐道覆弯弓搭箭瞄准刘裕射来。刘裕眼快, 一手操住疾箭,一刀奋力砍向卢循。卢循用枪架住, 双手虎口也被震麻, 刘裕欺近身旁, 伸手抓住他的勒甲腰带把他拖过马来, 卢循拼命挣脱滚落马下。徐道覆见了, 急朝刘裕射来一箭后便飞马来救卢循。刘裕正要挥刀砍杀卢循, 却见徐道覆长枪刺到, 只得丢开卢循低头躲避, 并乘低头之际, 刀尖直向徐道覆的腹上刺去……”紧张的冲杀格斗场面,紧扣着读者高度紧张的心弦,感受着东晋大将刘裕的威风凛凛,让读者在阅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激发出心中对小说里各种人物的爱恨与好恶。同时,也让读者紧紧地关注着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命运的安排,爱其所爱,悲其所悲,恨其所恨。 小说文化底蕴深厚,近似民国时期白话文和大量的诗词应用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忠义公演义》的语言艺术很有特色。我们从语言学角度切入作品,就可以发现作者在作品中自始至终都在使用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感觉像是在阅读一部具有年代感的民国时期的白话文,厚重且具有古典的语言艺术审美。小说每个章节的标题也是两句字数对齐的诗句,如:“摆雷台美女觅夫婿,书生志无意女儿情”;“红颜有意苦争春,相思无影最伤情”;“卢循兵败围广州,冼劲扬威战海寇”;“卢循战败投海死,晋帝追封谥忠义”等等,让读者翻看目录便有阅读全文的渴望。书中广泛运用诗词来衬托环境变化与人物心理,使小说的语言艺术更加凝练优美,艺术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如:“何日携君手?未语泪先流。无缘睢鸠唱,何来君好逑?若怜相思苦,早偕凤鸾俦。与君赴高唐,承欢到白头。”这首诗淋漓至尽地再现了才貌俱佳的妙龄少女沈婷对一见钟情的如意郎君冼劲的思恋之情与美好祈盼。但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这对有情人最终竟是劳燕分飞,令人唏嘘不已,扼腕叹息。这种以诗词一书胸臆的手法在书中多处出现,有的甚至意象纷呈,让读者不免产生联想,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或喜悦,或伤感,或哀叹。起到了将故事深化到直抵人心的艺术效果。 一个合格的作家,其基点绝不在于其笔头上的那点技艺功夫。他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知识分子,思考问题应该比一般人更深刻一些,更复杂一些,或者说应该深刻、复杂地去思考一些问题。而不是那种同质化的、低思想含量的大众化表达。因此,余以为,冼芹光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具有家国情怀、民族情结的思考者与书写者,他的这部讲述一代枭雄精忠报国的《忠义公演义》,也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散发出历久弥新的芳香。 2020年6月18日于金陵逸耕斋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作家传略 陈德民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华学者协会常务理事 朱自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山文学院院长 南京远东书局总编辑
|
|
来自: 昵称7973449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