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从半坡遗址的房前屋后散落的垃圾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废弃的粟类农作物、狩猎、捕鱼工具和动物碎渣,证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人已经在从事农业生产、狩猎、捕鱼和驯养猪狗牛羊等动物,过着农业为主狩猎为辅的生活。 诸如此类垃圾考古解开文明谜团和解开历史悬案的例子还有很多,将来还会有新的例子不断出现,这是“垃圾是有社会灵性的物质”决定的。垃圾保留着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和生产生活履历,考古人员可以从垃圾堆垃圾场中发现许多物件来推测或看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组织方式和水平;正因如此,灰坑考古包括垃圾考古列已成为考古的重要项目,垃圾的存在列已成为生产生活遗址的基本条件之一。一粟一骨一笄一木简无不与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有关,蕴藏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甚至可以讲垃圾蕴含文明密码。 垃圾考古不仅揭开文明谜团和解开历史悬案,也有助于揭开垃圾治理历史。距今5500年前,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已经开始农业生物质农业回用,并形成了一种“人吃粟米,猪吃稃壳;圈养家猪,收集粪便;人粪猪粪肥田”的种养结合模式。距今4500年到4000年左右的河南省柘城县山台寺遗址发现黄牛被饲喂秸秆,说明早在新石器晚期我国便在采用动物过腹转化处理农作物秸秆。距今6700年到6000年左右的半坡遗址的垃圾散落在房前屋后,说明那时垃圾是无组织排放;但距今3800年到3500年左右的夏、商朝时期的二里头遗址的垃圾则有组织有规划地填埋,再晚些的商周时期的庙台子商周遗址更是发掘出了有序分布的66座灰坑和7条灰沟(包括垃圾坑)。 (庙台子商周遗址) |
|
来自: 无知一熊 > 《垃圾治理(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