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匠心和初心 融进躬耕一线的行动 有些人言语不多,却能用专业破解难题;有些人总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精耕;有些人不显锋芒,却在岗位上散发出一道道微光。炼铁总厂自动化工程师张云朝就是这样一个人。 作为一个拥有25年工作经验的自动化工程师,张云朝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对事业坚定的追求精神。 加入山西建龙5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原料6KV开关站供电系统改造、360㎡烧结制粒机变频改造等十余个电气自动化项目,使产线的设备稳定性和自动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他也因此荣获2021年度公司先进个人、2021年度公司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要持续不断提高设备运行品质,满足工艺质量要求。这是张云朝一贯坚持的工作理念。 360㎡烧结机制粒机原采用液耦调节转速,调速过程中液耦温度升高、故障率增多,烧结提产受到较大制约。张云朝主动请缨,组织设备与工艺人员,锁定关键因素进行讨论分析,最终敲定改进方案,利用360㎡烧结定修的有利时机,同步对制粒机进行变频改造。 在定修前,他提前完成了项目前期设计、变频器安装和电缆敷设工作,使变频控制系统与现场制粒机具备了对接条件。2020年9月,制粒机变频改造如期开工。原定工期为3天,由于初期人员力量薄弱,相关施工技术要求高。张云朝横下一条心,全力协调各方力量,坚持昼夜施工,频率给定、频率反馈、启动信号给定……一项项接线、打点、调试,仅用了36个小时,改造一举成功! 该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设备运行缺陷,满足了制粒机工艺操作要求,为烧结提产提效提供了设备保障。同时降低了机械故障率、节约了电能消耗,年创效120余万元,具有显著经济效益。 设备必须要服务生产,张云朝深刻感悟到,保障产线的稳定运行就是设备管理者的第一职责。 通过提案和专案改善,他把自身专业技术转化落地,持续提升设备性能。2020年-2022年累计实施提案65项、专案改善7项,如265烧结主抽变频器带惯量启动、堆取料机通讯控制电缆改无线通讯等,技术创新触达多个生产环节,为产线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在600T回转窑供电系统故障快速供电改造中,为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运行早达效,他带领技术骨干从紧从快、满负荷工作,全过程参与跟踪联络柜安装调试、桥架安装、电缆敷设与接线等工作,严格质量,严控进度,最终机组试车一次成功。 项目投用后,电气总电源事故处理时间由8小时缩短为0.5小时,保障了白灰供料时间,减少了非计划停产,年创效11.9万元。 回转窑供电系统改造一落定,张云朝又马不停蹄转战老区原料火车受卸线,着手对A101、A201皮带机进行变频改造,破解高压断路器因频繁启停导致故障率高的现状。在火车受卸东配电室,张云朝正与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改造后供电系统可以满足皮带机频繁启动需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为受卸线正常卸车提供保障,项目非常值得期待!”他信心满怀的说。 要保障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性,就要不断强化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2021年9月,张云朝先后到河钢承钢、承德建龙、华信特钢、常州宝仪进行考察调研。基于现有工况分析,提出烧结智能制造具体发展规划。经过充分讨论,确定了堆取料机无人值守、烧结机自动布料改造、混合制粒自动加水及热水箱自动补水等多个创新推进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烧结自动布料改造项目将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应用到烧结机,在建龙尚属首次。虽然项目技术难度大、专业性强、没有成熟经验可取,但他带领团队不惧困难,稳步推进该项目。 在技改创新方面,张云朝也有着许多“大手笔”。2021年,由他主导的600吨回转窑煤粉制备PLC信号干扰处理、200烧结脱硫脱硝热风炉火焰检测调节等五个技改项目竣工投用,使生产效率和稳定性都得以大幅度提升。同年10月,他设计发明的“可调节式火检探头”和“风机故障单停系统”两个项目成果顺利完成专利申报。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张云朝五年如一日,奔波在工作一线,以苦为乐。他身边同事说。“总感觉张工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劲,从没见过这么拼命工作的人”。 如果热爱是一种动力,那么担当就是一种境界、一种能力、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奉献。和张云朝一样,在山西建龙,还有很多不怕吃苦、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建龙人,他们在岗位上辛勤耕耘,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