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022-05-25 | 阅:  转:  |  分享 
  
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事故特征区域(装置)名称天然气站、窑炉、受限空间内部、涂塑定型等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1、窑炉熔制、导热油炉、涂塑定型等
加温过程中使用的天然气以及产生的一氧化碳等均具有毒性和刺激性,发生泄漏将造成人员中毒窒息。2、生产过程中因设备检修,进入容器内作业
或设备损坏,检测仪器损坏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可能发生的季节、时段在生产作业过程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并无明显季节性规律事故危害程度
1、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2、硫化氢:公司污水处理站污水池易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是
无色、剧毒、酸性气体。有一种特殊的臭鸡蛋味,相对密度为1.189,易存在于地势低的地方,如地坑、地下室里。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有
毒气体累计超标等都会造成人员中毒死亡。事故征兆进入有限空间、容器内作业不经置换或置换不彻底,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或用具不合适
进入容器应急组织与职责组织与人员成立以车间主任(班组长)为组长的事故现场处置小组,人员构成以本班组(岗位)人员为主。应急职责1、
发现事故和隐患及时处理和报告;2、事故初起时,实施现场应急处置;3、听从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挥进行应急救援;4、预计事故扩大
时报告并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应急处置步骤处置负责人发现异常出现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中毒,作业人员工作过程中昏迷等
事故第一发现人报警向班组长报告:x日x时x分,在xx位置发生人员中毒,xx在设备检修中被有害物质伤到出现昏迷等症状,请求支援。发现
人所在岗位车间主任/班组长;向部门领导报告:(报告内容同上)班组长响应升级,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报告内容同上)班组长向11
9和120报警(如需要,报告内容同上)发现人或班组长应急处置立即上报值班长,进行现场通风,在可能条件下阻断毒源,或将伤者挪移现场。
发现人立即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指挥无关人员快速撤离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调集救援器材,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救助。并报告企业负责人或
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好现场处置工作。班组长人员救护应将伤者及时抢救出危险区域,放在通风处,及时通知卫生所到现场急救,并通知公司安全
生产处及公司有关领导,设置警戒线,以防无关人员误入再次发生中毒事故,致使事故扩大。b)轻微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
鲜的地方,解除一切有防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场所应保持清净、通风,并指派专人维持秩序。c)轻度中毒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
吐等症,可直接送往公司卫生室或附近医院救治。d)中度中毒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通知卫生室或拨打120赶往现场急救。e
)重度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或使用苏生器急救。并拨打120赶往现场急救。f)重度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救护车
送往较远的医院救治,就近送医院抢救时,途中要做吸氧、人工呼吸或心脏挤压等抢救措施,并有医护人员护送。指定人员救援接应打开应急救援通
道,指派专人引导救援力量到达。班组长应急扩大通知车间扩大撤离人员区域,增加消防等隔离措施班组长或指定人员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
。注意事项处置流程不同情况下,报警和应急处置、人员救护等可同时进行或适当调整,以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和产生次生灾害为准则。佩戴个人防
护器具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救援器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护绳等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1、应急救援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先
抢救受伤人员。2、应急救援时应注意,防止事故扩大。3、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应急救援行动。自救
与互救1、在空气呼吸器发出警报时,应立即退出毒区。2、使用滤毒罐时,一旦闻到刺激性气味应立即退出毒区。3、嗅觉不灵敏者不能使用滤毒
罐。4、在纯毒场所不能使用滤毒罐(应使用氧气呼吸器),着装重型防化服。5、在使用保护器具前,切记要进行气密性检查。6、如事故发生在
夜间或无照明区域,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7、护送受伤者迅速脱离事故现场,至空气流通处,安静平卧,解开衣服以利呼吸,严密观察,等待医生
前来救治(较轻者)。5、伤者伤势严重、呼吸困难或停止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复苏,并速请医生诊治或立即送往医院。6、在专业
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对受伤者的急救不能终止。人员能力确认1、非电气作业持证人员禁止参加电气作业抢险。2、进入事故现场救援必须保证2人
以上,严禁单独行动。3、进入现场人员身体素质要过硬,没有生病或身体不适。救援结束1、险情排除后,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进行认真的检查,
防止遗漏,再次造成事故。2、保护好现场,以便查清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3、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对现场进行彻底清洗处理
,人员、设备、现场卫生,全面到位。然后报生产部门检查。其他特别警示1、保持救援电话畅通;2、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保养;3、应急疏散时的人数查点;4、救援结束后的人员、物资查点。联系方式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7877A...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