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10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被迫放弃根据地走上了长征之路。但当时不叫长征,而是叫突围西征,是在数倍于中央苏区红军的国民党军疯狂围剿之下的战略转移。
长征之路历时一年,历经二万五千里,遭遇过无数次的艰难险阻。但关系到中央红军命运的最危险一次却是1935年5月下旬,红军抢渡大渡河!那也是蒋介石最兴奋的一次。

前有石达开被逼出走,带着太平天国最精锐的力量全军覆没于大渡河的历史,今有红军走上石达开当年之路。对历史颇有研究的蒋介石兴奋致电各路围追红军的将领:“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今共军入此汉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达开覆辙。希各军师长鼓励所部建立殊勋。”
不得不说,蒋介石对红军面临的处境看得很明白:西南一带地区地形险要,江河众多且落差大,水流湍急,极难渡过。但蒋介石没有看明白的是,这是红军,是一支有着崇高信仰、胸中燃烧着主义的队伍。
毛泽东没有变成石达开第二,蒋介石惟一的失算之处是没想到红军将领和战士们的坚韧和毅力。尽管当时的一些红军将领和战士们也曾有过牢骚和怨言。
现在我们看从遵义会议到安全通过大渡河这段历史,知道那是毛泽东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的辉煌一笔。但对当时各路指挥将领和冲锋陷阵的战士们来说,他们经历了湘江血战8万红军锐减至3万,四渡四水中之字形往复循环路、连渡乌江金沙江,再经6天会理强攻未果,又要马上急行军抢夺安顺场和沪定桥。各级将领和战士们的身体早已经是极度疲乏。
连最稳重的朱德总司令都曾两次发火。一次是对三军团四师政委黄克诚的发火,一次是对干部团陈赓和宋任穷的发火。那时候,红军命悬一线,长途转战,稍有疏忽,很可能一败涂地。形势不允许红军部队有任何重大失误。
但人是有极限耐受力的,在身体已经极度疲乏的情况下,还要进行极其艰难的长途奔袭。不只是在一些普通战士当中,个别高级将领也开始有了一些怨言。
当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曾给中革军委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当时三人团军事指挥上的不满(想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
1935年5月12日在会理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对林彪进行了批评:“你是娃娃,懂得什么?”
周恩来、朱德等发言支持了毛泽东,对长途转移中将领们的一些意见进行了统一认识。会议决定,立即北上同红四方面军会合。
在会理会议期间,希望将毛泽东变为石达开第二的蒋介石飞到昆明,在五华山龙云布置的房子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天,亲自指挥大渡河围剿红军的作战。
决定共产党红军命运、决定中国革命走向的关键时刻到了!而决定共产党红军命运、决定中国革命走向的关键一点是能否渡过大渡河。最初,红军把渡过大渡河的希望放在了抢占安顺场渡口。
要想从安顺场渡口让数万红军渡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顺利打败守军,抢占渡口;第二是必须要找到足够的船。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了军神刘伯承率领的先遣部队红一师身上。
1916年,刘伯承忍着剧痛默数治眼手术时的74刀,被德国医生誉为军神。那时,他没有紧张。但在事关红军命运的安顺场渡口一战,军神紧张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