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3-4)
2022-05-25 | 阅:  转:  |  分享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3-4)

胡经国



21、中国页岩气开发重在制度设计20140620),关于《我国页岩气开发重在制度设计》报道指出:

⑴、前景逐渐向好

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已经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完成页岩气钻井322口,累计完成二维地震近19139公里,三维地震1451平方公里,初步评价6~10万亿立方米的勘探靶区。颁发页岩气探矿权52个,勘探面积16.4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

近年来,中石化、中石油、延长石油在涪陵、长宁、威远、昭通、延安等区块通过扩大勘探,明确了一批产能建设区块,形成一批页岩气产能。其中,中石化10亿立方米/年,中石油3亿立方米/年,延长石油1亿立方米/年。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初见端倪。

“其中,陆相页岩气勘查,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和进展。尤其是,川西地区三叠系勘探取得突破,有望成为陆相页岩气产能建设基地。”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室主任包书景说。

技术进步必然是非常规能源的重要竞争因素。“截止到目前,中国已成立8个国家/省部级页岩气实验室,页岩气勘查开发关键技术基本实现国产化,可以自主组织进行设计和施工。从而,促使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成本降低30%~35%。目前,每口水平井的开发成本已由最初的8000万元~1亿元,降低到5000万元以下,经济上逐渐具备可行性。”包书景进一步指出。

与此同时,在技术规范层面,4月1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首部页岩气行业标准:《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正在制定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地震勘探、钻完井(测井、储层改造)实验测试、综合编图等8大类20项技术规程。

⑵、制度选择比资源禀赋更重要

但是,正如专家所言,中国页岩气资源类型多、地质条件复杂;含气有利区资源不清;技术发展依旧落后;开发初期成本高,再加上市场管网不发育,其大规模商业开发还存诸多制约。

中海油能源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指出,制度选择比资源禀赋更重要,有利于促进行业投资环境的改革。

中国要加快页岩气发展,“一要加强统筹和协调,进行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国家页岩气发展综合性工作方案。同时,成立宏观决策、统筹协调的高层组织机构。二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加大开放力度。放宽市场准入,完善矿业权出让和转让制度,促使工程服务市场化。同时,页岩气生产与管网运营分开,下放省及以下管网建设核准审批权限,现有管网允许第三方准入。三要统筹示范区,选择川渝黔鄂湘等不同类型的页岩气重点有利区,由国家组织协调机构牵头,多方参与,整合现有示范区,建设新示范区。在资源评价、开发技术、利用模式、管理体制、政策支持和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进行综合示范,建成中国页岩气主产区。”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指出。

⑶、多方面挖掘投融资潜力

从技术和成本角度分析,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大致涉及勘探、钻井及测井、井下作业和采气等4个主要阶段。其中,最主要的成本来自于取得矿权、钻井和压裂部分,三者合计占整个生产成本的85%以上。

据证券行业估计,中国要达到2020年600亿~1000亿立方米年产量的页岩气规划目标,以单井平均日产量1万立方米(中石油在四川省南部页岩气井的单井产量水平)、单井投资3000万元测算,2020年前国内需要钻井1.6万~2.7万口,总投资为4800亿~8100亿元,年均投资533亿~900亿元。

根据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经验,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美国政府先后投入了60多亿美元,进行非常规气勘探开发活动。其中,用于培训与研究的费用近20亿美元。为页岩气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带来了技术进步与突破,使得页岩气产业迅速获得长足发展,产量持续上升。在美国,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多元化融资渠道,以及灵活多样的金融工具,不仅深刻影响了常规油气行业,也大大推动了该国非常规油气行业的发展。

同样,“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基础研究工作,如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寻找页岩气有利区带以及一系列科技攻关等,需要国家直接投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也应发挥政府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支持页岩气开发。这对于早期勘探或当项目需重大资本开支时尤为必要。国开行亦可协助企业开展项目经济评估,提高其融资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援助计划,以支持相关法规或技术的发展等。”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指出,“此外,还应借鉴美国融资经验,充分挖掘股权融资、公司债权融资与项目融资等金融手段在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资金潜力。”

22、《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4)》在京发布20140620),6月16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和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在北京联合发布《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4)》。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能源格局新变化,中国应借助“一路一带”战略契机,构建能源重点,深化与环里海国家和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报告系统分析了世界能源供需形势的变化。在供应方面,首先,西半球非常规油气开发带动全球能源形势改善。美国随着自给能力提升,可能会调整在中东地区的政策,给中东局势带来变数。其次,受乌克兰冲突影响,未来几年欧洲很可能加大对天然气供应和整个能源安全政策的调整力度。俄罗斯油气出口将更加重视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在需求方面,伴随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发展,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油气消费中心。

在这种形势下,报告指出,目前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模式、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突出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对外应继续积极推动周边外交,借助“一路一带”战略契机,构建中国能源重点,深化与环里海国家和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中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并加强能源金融监管,减少国际油价波动。中国应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利益共同体,大力建设互利共赢的世界能源合作机制,并强化中国在其中的作用。对内,要彻底改变“安全=加大供应”的惯性思维,树立“安全=效率”理念;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通过科学供给满足合理需求。

23、韩文科:页岩气是革命性变革企业应突破观念

据报道(20140625),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经济每月谈”,6月25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办。本期活动的主题为:“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

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要深刻领会革命的精神。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能源供应没有走一条依靠传统式发展的道路。它在不断地追求新的变化,就产生了页岩气革命。我们现在开采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在地表页岩层以上的地壳上面,页岩再往下人类没办法开采。页岩气打破了这个局面。页岩气在页岩层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这就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是观念极大地突破了。能够促进企业更加追求用现在的科技去寻找保障未来能源供应的资源,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路径,而不是在老路上前进。

24、水力压裂法:我们应该知道的事

据报道(20140625),北美非常规油气的大热,令其开采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水力压裂法”也频频曝光于人前。作为当今油气行业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技术名词,水力压裂法可谓北美页岩气开发的“大功臣”。它带来的海量页岩气,不仅拉低了整个北美的天然气价格,同时也令美国实现能源独立的底气更足了。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水力压裂法对整个能源行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人红是非多。近年来,水力压裂法受到的诟病也不少。全球众多环保团体就是水力压裂法最坚定的反对者。他们担忧水力压裂法争夺水源,指责水力压裂法污染地下水。甚至还有人认为,打破地下岩层开采油气,是十分可怕的举动,有可能导致地震的发生。

关于水力压裂法的争论尚无定论。不过,我们可以先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一窥究竟。

⑴、并非新生事物

水力压裂法,是指使用掺入了化学物质的高压水流对页岩层进行压裂,人为造成很多缝隙,将石油或天然气从岩石缝隙中释放出来,并顺着井筒流到地表的油气开采方法。

由于非常规油气当道是近几年的事,因此许多人以为水力压裂法也是一项新生技术,其实不然。

虽然水力压裂法的大量应用的确是在近些年。但是,早在1947年,美国的堪萨斯州就进行了水力压裂的试验。该项技术于1949年获得专利权。当年晚些时候,哈里伯顿石油固井公司(HalliburtonOilWellCementingCompany)将其投入商业运营。有数据称,从那时起至今,大约90%的美国油气井,都采用了水力压裂技术。非常规油气在该技术的应用领域,还要算是“后起之秀”。

提及用水力压裂法开采非常规油气,就不能不提“页岩气之父”乔治·费迪亚斯·米切尔(GeorgePhydiasMitchell)。正是由于他的大力推动,水力压裂法才在页岩油气开发中大放异彩。米切尔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页岩勘探和开发技术。他一手成立的米切尔能源公司,更是总计发现了200个油田和350个天然气田。

⑵、化学制剂用量有限

水力压裂法最遭人诟病的非污染环境莫属了。环保人士认为,用于压裂岩石的高压水流中含有大量化学物质,是污染的最主要来源。

事实上,采用水力压裂法注入地下的液体,其最主要成分是水和砂,化学物质的含量非常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环境毫无影响;但影响程度绝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作为压裂用液体中最重要成分之一的压裂砂,主要在水力压裂过程做支撑剂。随着页岩气开发的繁荣,压裂砂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根据能源和资源领域的咨询公司PacWest公布的数据,仅2011年一年,整个美国因水力压裂就用掉了2879万吨压裂砂。从2011年至今,美国消耗掉的压裂砂量增长了25%。PacWest公司预测,未来两年内,用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20%。这甚至催生了整个压裂砂开采业的繁荣。一众采砂公司都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⑶、抢占食品添加剂

尽管水力压裂法用到的压裂液中化学制剂的含量很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但它却实实在在抢占了人们日常食品的添加剂。

据油价网撰文称,压裂液中有一种含量很小的化学制剂-瓜尔胶。它是瓜尔豆植物种子的天然产物,可以用来改善冰淇淋等一些日常食品的口感。页岩油气的繁荣使得瓜尔胶的用量大增;随之而来的就是瓜尔豆植物价格的上涨。于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冰淇淋等一系列需要用到此种添加剂的食物,生产成本都明显上升,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了。

⑷、消耗淡水过多

环保人士对于压裂液中所含化学物质的担忧,可能略有些夸张。其实,从环保角度而言,消耗了大量淡水才应该是水力压裂法最受关注的问题。

根据美国环保署公布的数据,依照当前的钻探速度,美国平均每年大约钻探3.5万口页岩井,每口井需要消耗200万到500万加仑(1加仑大约等于3.78升,编者注)的淡水。以此计算,每年美国需要消耗掉700亿到1400亿加仑的水用于开采页岩油气。这对于日趋缺乏淡水的世界来说,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开采页岩油气过程中使用的水,约有20%还会重新返回地面。虽然这种返回地面的废水混有化学液体、重金属、盐等,对植物和水生物都有剧毒,但却为水处理行业提供了商机。越来越多的油服公司和水处理公司,加入了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压裂用水的行列。

根据欧洲著名的水专业杂志《全球水资讯》(GWI)的数据,2010年,北美油气行业水处理市场总价值已经达到25亿美元。

⑸、油气开发之外有舞台

其实,在开采页岩油气之外,水力压裂法也还有其他用途。比如,它还可以用于增加普通水井的出水量。而在美国备受环境保护署推崇的清洁能源项目——地热能发电,也可以利用水力压裂法增加地热能的产量。它具有超越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

当然,关于水力压裂法的争论,在全球范围内迄今都没有停止过。但是,争论并不一定是坏事。争论也许能让行业更加仔细地审视水力压裂法,调整这项技术,从而在前进的路上越走越好。

25、高压吸附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及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

据报道(2014630),2014年6月23日,美国康塔仪器公司与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高压吸附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暨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在中科院地化所成功召开。由来自中科院地化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各个领域和行业近50名专业人士,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后,多名专家高度评价了此次研讨会,并表达了对美国康塔仪器公司的专业仪器和专业精神的高度认可。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中国区经理杨正红先生,作为此次研讨会的主讲嘉宾,针对现阶段高压吸附分析仪在页岩气分析中的最新应用,CH4和CO2等的隔离和储存,以及过剩吸附现象等相关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页岩中的干酪根对CH4的形成、富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页岩样品处理中不破坏干酪根,在高压吸附测定中如何计算绝对吸附量?对于这些难题,杨经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与中科院地化所彭平安院士进行了探讨。

杨正红先生根据用户的要求,还针对气体吸附分析仪器在分析固体材料比表面和孔径分布过程中,如何“算得准”和如何“测得准”,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讲解。针对现阶段在气体吸附分析中常见的误区,包括微孔材料BET计算中的选点问题,BJH脱附曲线中的假峰问题,及如何选择孔分析模型等等,进行了逐一解析,得到了大家广泛认可,并引起强烈共鸣。

对于如何确保比表面和孔径分析能够“算得准”,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提供了目前最先进的专家级分析软件,拥有世界上最全面的包括BET、Langmuir、t-plot、BJH、SF、HK等经典方法在内的分析模型,以及最先进的密度函数理论(包括NLDFT和QSDFT)DFT核心文件就多达30项,同时软件提供了灵活便捷的操作方式,既可以满足高端科研工作的全部需求,也能适应一般的比表面测量需求。

由于气体吸附分析仪是由真空系统、电控系统和机械系统综合构成的非常复杂的分析仪器,而不是简单的测量仪器。因此“算得准”的前提是“测得准”。针对如何能够测出可靠的吸附等温线,杨正红经理以美国康塔仪器公司荣誉出品的Autosorb-IQ高端气体吸附分析仪为例,从仪器的硬件设计角度做了全面剖析。

26、亚洲最大规模页岩气展今年重大能源政策全面解读

据报道(201406),亚洲最大规模页岩气展10月举办,今年重大能源政策全面解读。

第四届ECF亚洲页岩气峰会(上海)暨亚太非常规油气技术装备展览会,将于2014年10月14-16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届时,将会同期举行上海联合非常规能源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及非常规能源专家圆桌会议。

据悉,本届亚洲页岩气峰会暨亚太非常规油气技术装备展将分为以下五个主题:

①、页岩气开发之路、行业政策解读、市场趋势分析及发展建议;

②、国内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经验分享及投资状况;

③、亚太区非常规油气关键技术和装备发展;

④、亚太区页岩气开采环境和安全管理;

⑤、页岩气的高效存储、运输及应用、从页岩气到LNG:技术、装备与应用。

这是今年中共中央在4月和6月两次会议就能源问题做出重大部署之后,国内举办的最大规模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能源专业峰会及展览会。该峰会及展览会得到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单位的支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作为指导单位;是ECF国际页岩气论坛集合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及金融领域诸多权威人士和资深高管的专业资源,打造一流的商业、政策与技术交流平台。

第四届亚洲页岩气峰会(ASG2014),是ECF国际页岩气论坛自2011年以来,第四次举办国际性的页岩气峰会。它作为亚洲最大规模的页岩气峰会ASG2014将聚集超过300位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能源公司、技术设备企业、金融机构、法律人士、研究机构、智库、大学等代表,深入讨论亚太地区页岩气发展的产业政策、发展现状,技术创新与合作。这将会促进中国非常规油气的商业化进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推动非常规油气领域技术创新、成果转换、非常规油气新技术、新产品、新工业、新装备的创新发展。

亚太非常规油气技术装备展览会,是ECF国际页岩气论坛重点支持的展览会。由于国内外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及企业的大力支持,因而经过多年策划,会议和展会专业性和影响力逐年增长。同期举办的亚太非常规油气技术装备展览会,将会成为亚太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非常规油气技术装备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将聚焦中国以及亚太地区最新非常规油气资源信息,以及全面展示先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为与会者了解市场动向、把握行业商机。

作为亚洲最大规模的专业性页岩气峰会及展览会,中国国土部、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中心、中石化、中石油、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美国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BP、斯伦贝谢、哈里伯顿、索尔维、陶氏化学等,都会作为该峰会的演讲嘉宾。上述世界油服及页岩气领域巨头设备生产商哈里伯顿、贝克休斯、斯伦贝谢、壳牌、BP、国内“三桶油”,以及国内页岩气企业如杰瑞股份、神开股份、安东石油、宏华集团、华电集团等石油勘探设备公司,将参与到这一次规模盛大的展览会。展出钻机、压裂车组、井下设备等页岩气勘探开发装备。另外,与页岩气有关或有意在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领域扩展业务的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如康明斯也将参与其中。

此次页岩气峰会及展览会将借此东风,重点解析行业政策和市场投资的机遇与挑战,研讨页岩气在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以及中国当前页岩气发展中的问题和出路。鼓励和吸引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等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参与,积极自主地创新行业技术、引进国际经验,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推动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发展,兴起中国的“页岩气革命”。

据主办方透露,本次展会面积超过6000平米。有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挪威、意大利、韩国、等国的参展企业共计150余家。专业观众预计将突破2500人次。





2014年6月4日编写于重庆

2019年6月14日修改于重庆

2022年5月25日修改于重庆

6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