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津冀城市群,问题何在?优势何在?|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

 longhy2000 2022-05-25 发布于北京

字数统计:2715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5分钟

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相比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经济发展速度

由表3、表4可见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和比重的指标变化。京津冀2014年到2019年GDP的总量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从10.32%下降到8.56%,下降了1.76个百分点;同期,长三角占比由23.23%提升到24%,提升0.77个百分点;粤港澳大湾区占比由10.52%提升到了10.89%,提升0.37个百分点。特别是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比较,从2014年的占比基本持平,到2019年已经低于粤港澳大湾区(不包含香港、澳门)2.33个百分点。此升彼降,京津冀与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差距在拉大。

如果我们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也能看到相同的变化。五年来的情况,京津冀与长三角比较收入差距略有拉大,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差距仍保持在2014年的水平。由于京津冀的人口比重大体没有太大的变化,长三角人口增长1.5个百分点,粤港澳大湾区增长0.39个百分点,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还不是十分明显。

表4 我国三大城市群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2019)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省份统计年鉴整理。

(二)产业结构优化

从产业结构来看,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比较快,2014到2019年的五年期间下降了12.34个百分点,即从2014年在产业结构中占41.05%下降到2019年的占28.71%。长三角也有下降,但是只有不到6个百分点,粤港澳大湾区也是下降不到6个百分点。全国平均下降近4个百分点。

表5 我国三大城市群第二产业产值与比重变化(2014-2019)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省份统计年鉴整理。

京津冀第二产业在五年之内的大幅度下降,应当引起警惕,如果说是件好事,就是因为服务业经济提速比较快;如果说是问题,是因为第二产业作为一个实体经济,在五年之内有大幅度的下降,可能会影响整个经济基础。伴随第二产业的下降,第三产业的增加比较快,2014-2019年间,京津冀第三产业占比增加13个百分点,长三角只有增长不到7个百分点,粤港澳大湾区更少,第三产业比重提升6个百分点,可以说京津冀向服务经济迈进更快一些。

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从整个城市群来看,北京有疏解而少辐射,也就是依然对周边地区缺少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北京第二产业的比重已经很小,与河北的经济联系缺少途径。另外,天津经济最近几年出现衰退,对协同发展有一定影响。这种衰退与近年来政策上对天津滨海新区支持不够有很大的关联。而河北产业结构仍然存在问题,传统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没有变化,创新能力尚有不足,新兴产业的进入缺少良好的配套条件。所以,传统制造业下降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等现代制造业并没有过多进入,而是用第三产业来补充第二产业产值的下降。对于河北当前的发展阶段来说,这样的发展途径,也是值得反思的。

(三)创新中心建设

京津冀一直以来是国家科技人才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京津冀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也基本上达到了要求,但是和国内发展比较快的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相比却表现落后。

表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人员全时当量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省份统计年鉴整理。

表6显示的是工业企业的科技人员数量变化情况。京津冀企业的研究与开发人员增长率的下降,是京津冀科研效率下降的一种反映。京津冀企业人才资源的效益普遍不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是当务之急。比如,北京是全国人才、科技人才最集中的城市,但最近几年北京的科技创新指数也在下降,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通过科技创新带动的经济发展,始终呈现后劲不足的趋势。值得关注的是,从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所代表的科技创新来看,京津冀排在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后面,而且差距还有逐渐拉大的趋势。总之,京津冀在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已经被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个城市群全面超过;京津冀同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比,有一定的原创性科技创新,但是缺少企业的支撑。

京津冀城市群在经济规模上已经具有世界级体量,在基本要素的拥有上也已经具备了世界级城市群的素质,目前主要差距还是经济与科技产业的规模和水平。京津冀在经济发展与功能分工上,与国外世界级城市群存在很大差距,京津冀2019年人均GDP为1万美元,与日本东京都市圈、美国北大西洋城市群的5万多美元相比差距很大。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如何推进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进程,本文据此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完善城市群空间结构

由于北京、天津与河北生产总值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成为当务之急。北京生产总值在京津冀区域的比重由2014年31.19%上升到2018年36.61%。北京作为中心城市比重向上提升的同时,天津、河北比重自然就会降低,天津的比重由23.66%下降到2018年21.99%,河北由44.26%下降到42.3%。

从空间结构看,北京、天津占京津冀GDP比重很高。北京、天津作为双城,2014年至2018年平均人口差距约为600万人,产值比重也比较高,而天津、唐山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在人口经济指标上也高于河北省保定、邯郸、沧州、廊坊等节点城市。城市体系的构成存在一个问题,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京津冀都有,而按照建设部的划分来看,京津冀没有Ⅰ型大城市,只有Ⅱ型大城市,保定、邯郸、石家庄就是中小城市,京津冀城市体系当中,中间缺少一个环节,出现了断层。

因为京津冀城市群要解决城市病的问题,所以从空间上看,一直主张发展“一体两翼”的空间结构。“一体”就是北京中心城区,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等,“两翼”一个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另一个就是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布局的基本方向和演化。完善城市群空间结构,短板还是缺少大城市和中间城市,所以未来在把特大城市继续做强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完善整个城市群。

(二)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

探讨京津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下降速度过快。总体来说,最近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的继续蔓延扩散和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现在很多省份都在构建产业链条上面做工作,比如部分南方省份实施“链长”制,就是要把自己省份和城市群的产业链条做强。因此,京津冀地区构建产业链条,需要有相关领导牵头,或者某一个地区牵头某一个产业,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路径。在提升区域要素市场化配制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提出要素市场化配制的体制机制意见,并提出市场化配制生产要素的措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更多地让市场配置生产要素,无疑是未来产业链条建设的主要方向。

(三)加快京津冀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加快京津冀科技和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关键就是科技人才。北京前一段时间疏解人口,所以对于整个进京人口控制比较严格,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面向“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建议对于科技人才在北京落户应该适度放松,为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培养底气和后劲。

部分资料来源:孙久文,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现状研判与发展建议,理论与现代化,2020年0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