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文/陈立俊 ![]() ![]() ![]() 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值得讴功颂德的历史人物太多太多,光是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就有五百九十四位历史人物平雕石刻㇏。此处介绍几位(不限于五百名贤)在苏州、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古代名人,以示读者。若有谬误,不吝赐教。 ![]() ![]() ![]() 阖 闾 任用元臣建大城, 招贤纳士重民生, 实仓设守治兵库, 举国昌繁好太平。 有阖闾才有苏州古城,他应是苏州古代第一名人。阖闾举用伍子胥、孙武治国安邦,建造大城,爱民亲民,发展生产,兴修水到,振军备武,即"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一度成为南方霸主。 伍 子 胥 建造大城传万古, 文韬武略助吴王。 明君有识成天业, 庸主昏淫国土亡。 伍子胥是苏州的功臣,吴国的功臣,为阖闾重用。亲自建造苏州古城,出谋划策全力辅助阖闾治国安邦,使吴国政治军事民生稳定繁荣。阖闾战死后,其子夫差上台,昏庸无能,沉迷女色,非但不听伍子胥忠告,还逼迫伍子胥自尽,并抛尸江中。后越国灭吴,夫差逃到阳山自杀。 干将.莫邪 夫妻造剑誉春秋, 巨匠名声永世留。 利器精良传四向, 雌雄三尺已难求。 三尺,宝剑别称。干将.莫邪夫妇是吴国技艺超群的造剑大师,为吴国当年扩军备战立下汗马功劳。作为铸剑师,干将.莫邪活动范围比较大,除在苏州相门外,还到江苏常熟、安徽芜湖、浙江莫干山等地铸剑,广泛传授技术。据考证,吴国造剑技术比西欧要早近二千年。文献记载,干将莫邪铸有一对雌雄剑,雌剑献给吴王阖闾,阖闾死后随葬于虎丘剑池,因为保护虎丘塔的原因,阖闾墓不能挖掘;雄剑干将留在身边,后来不知所终。因此,要考证雌雄两剑下落很难。 白 居 易 路堤合一护农田, 海涌阊门两景连。 刺史初衷防水患, 招徕商贾及游船。 诗人白居易,曾任苏州刺史(相当于市长),虽然任职年余便称病离开,但在苏州却留下不朽业绩。那时阊门至虎丘(原名叫海涌山)一带多湖泊,河道宽,十年九涝。白居易一到任,了解到这个长期困扰当地百姓的问题,就在阊门至虎丘间,筑一条长堤,治水护田。这条长堤人称白公堤,形成的山塘河紧傍堤堰,船只穿梭,货物聚散,于是逐渐形成繁华集市一一七里山塘街。山塘街一头在阊门,一头连虎丘,又有半塘烟水,商贾云集,游人如织,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苏州旅游网红打卡地。 范 仲 淹 两任知州一载余, 育人行善筑河渠。 儒贤伟绩万民颂, 造福江乡富市闾。 范仲淹,苏州人。实际在家乡时间很短,曾两次任苏州知州(市长),计一年半。时间虽短,却在苏州做了影响深远的三件大事。一是奉皇命,到苏州治水,提出排泄太湖水,分流入江入海的措施,开凿的白茆江等至今仍是太湖水入海重要通道。大规模治理太湖水患,就是从范仲淹开始的。二是在苏州办州学(公办学校),教书育人,这是范仲淹的创举,得到宋仁宗的认可,下诏令天下州县立学。三是委托胞兄购买千亩义田,创立范氏义庄(慈善机构)。中国的义庄制度也是范仲淹首创。 冯 梦 龙 科场久困逐功名, 花甲终于补贡生。 编撰三言兴白话, 民歌戏曲更晖盈。 冯梦龙, 著名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戏曲家。科举屡试不第,五十七岁才补为贡生,六十一岁终于当上福建寿宁知县,可是只任职四年便告老还乡。仕途窘悴,文学创作颇丰,著有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张 士 诚 盐民造反作吴王, 赈济穷人杀虎狼。 镇守江南施善策, 余怀九四点高香。 张士诚,别名张九四,江苏大丰人,早期贩私盐。元末不满朝廷残酷的剥削和统治,率乡亲们造反,杀富济贫,响应者众多,从家乡一路杀到苏州,不断扩大地盘,打败元军守敌,特别是杀死经常要享受初夜权的蒙古人(元军),开官仓,救贫民,深受百姓欢迎。张士诚称吴王十余年间,亲民爱民,提振各业,减轻赋税,也无战事,人民生活安定。与此同时,朱元璋、陈友谅等反元义军,各自割据一方,争夺地盘,称王称霸。朱元璋地盘紧靠张士诚地盘,便重兵攻下苏州,俘囚张士诚送至南京,张士诚宁死不屈,自杀身亡。苏州人当初不能接受朱元璋的统治,非常怀念张士诚,暗地挂天灯、点九四香、吃酒酿饼等,纪念张士诚。 况 锺 公推公选降苏州, 吏治严明去毒瘤, 民众挽留三续职, 清正廉洁显风流。 整顿苏州等府衙政务,是明宣德皇帝痛下决心的事。苏州是当时的经济大市,但钱粮难以收缴国库,陷入″民困吏奸″困境。朝廷决定为类似苏州的九个州配备知府,赋予一些特别的权力。这九人都由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及都察院(相当于纪检委)公推公选,严格审核。苏州是重中之重,所推荐出的人选,最后还须由内阁首辅杨士奇保荐。况锺就是这样被推荐任苏州知府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推公选,京官空降。况锺到苏州观察调查了一个月后,将六名恶胥(为非作歹的小官)当堂掷死(抛扔),还有一批贪官逮捕法办,另罢免常熟、吴江正堂(县长)等十一名平庸官员。况锺在苏州任职十三年,力革旧弊,为民请命,为民除害,减轻百姓负担,深受人民爱戴,当得知其要离任,三万七千多人上书挽留。况锺后来又要回京升迁高官,近二万人再次上书留任。朝廷只好将况锺升为三品,续任苏州知府。况锺是为数不多的,由老百姓上书留任的三任知府。 ![]() ![]() ![]() ![]() ![]() 作者 : 陈 立 俊 ![]() 陈立俊,大丰三龙人,一九五一年出生,有过教师、司法警察、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三个阶段工作经历,喜欢写写新闻、散文、随笔等等短文二百余篇,曾在省、市、区等报刋上刋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