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们这帮“杂碎”,怎么能这么好吃?

 城北十五里666 2022-05-25 发布于北京

“你这个杂碎”

“我顶你个肺”

“凭借大开大合的风味,剑走偏锋的口感,从谦卑低调,一路翻滚逆袭,终于乾坤颠倒,从尘埃里开出一朵朵异香的花来。”

这是《风味人间2》对杂碎的描述。

杂碎,俗称下水,通常是指牛、羊、猪肉的边角料,包括肠、肚、心、肝、脾、肺、筋、蹄、头等,总而言之,只要不是我们常吃的部位,都算杂碎。

中国人吃杂碎的历史由来已久。

但一开始并不是为了猎奇,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里,穷人们就靠着富人们不吃的边角料打打牙祭,为了尽可能地吃得好些,他们绞尽脑汁,不断增添料码,久而久之,就锻造了风味各异的“杂碎江湖”。

猪杂

既然聊起了杂碎,肥肠当然要首当其冲。

提起肥肠,可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爱者如获至宝,恨者避之不及。

文章图片5

对于老北京来说,童年的味道一定有一份卤煮。

卤煮,是北京人对它的亲切叫法,全称应该是卤煮火烧或者是卤煮小肠。

一个煮着肠子、肺头、火烧、五花肉和豆腐泡的大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即使离着老远都能闻着那种猪下水、猪肉混合老汤后散发出的异香(独特香味)。

文章图片8

点完单后,老板熟练地从热锅中提溜出几截小肠、几块肺头、五花肉、豆腐泡和几个火烧,再拿来一把锋利的剪刀,狂剪一顿,咔嚓咔嚓声中汁水四溢,那美味的音符,能扣动你的心弦,也能勾起你的食欲。

剪完放进碗里,再把一大勺浓郁的汤头淋上去,辣椒油和醋蒜汁爱放多少放多少······

文章图片10

四川江油,肥肠之乡,在这座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城里,肥肠的狂热粉丝比比皆是,于是肥肠变成了:红烧、干煸、酱爆、回锅、豆花、芋儿、蘸水肥肠。

文章图片11

如果说上海的草头圈子(猪的直肠,连着肛门那一段)浓油赤酱,贵气十足,那么苦辣酸甜咸的九转大肠,五味兼具,满满生活气息。

牛杂

在广东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无论是繁华喧闹的街头,还是狭窄破旧的小巷,自然草药和牛杂味道融合后散发出来的奇特香味,成了老广难以割舍的家乡味道。

文章图片14

好吃的广式牛杂,浪迹于市井小巷里。

如果把老广的舌尖乡愁,绘成一幅画,多半是夜色泛黄时,街灯照着那一摊摊冒着蒸汽腾腾的小推车,后面是佝偻的阿婆正用剪刀娴熟地剪断杂碎,爽脆的牛肺,弹牙的牛心,软糯的牛筋,坚实的牛肠,以及能爆汁的面筋······

文章图片15

入嘴时,率先攻占味觉系统的是浸满汁水的牛肠,其后的牛脆骨也弹性十足,让人吃的时候,饶有滋味。

文章图片16

懂行的食客都知道,在阿婆即将收摊之际,去捡锅底的萝卜吃。那萝卜,才是人间真绝色,卤了不知道多久,捞起来时就像海中凝脂,透着亮黑亮黑的光,入口即化,唇齿生香。

文章图片17

在一家家流动的牛杂摊位前,那些捧着小碗,捏着竹签,或坐或站或蹲,或浓妆艳抹或素面朝天,上至白发阿伯下至红领巾小学生,呼噜呼噜的声音此起彼伏,个个吃得油光满面,满嘴留香。

文章图片18

羊杂

西北地区是吃羊好手,杂碎界的头牌在这里自然就是羊杂了。

吃羊杂最好的时候是冬季。在寒冷的日子里,西北人的餐桌上,从早到晚,每一餐都少不了它的踪迹,早餐以羊杂制汤,午间爆炒羊杂,夜幕四合之时,羊杂烧烤火热登场。

文章图片20

一锅羊杂汤,是西北冬日最暖人的滋味。

去街边小摊上,要一碗羊杂汤。碗要大海碗,足够大才配得上吃羊杂汤的人的心;汤要沸腾的,舀出一瓢来泼到羊杂上,还咕咚冒着泡泡;辣椒要多放,红彤彤地浮在面上,再冷的天也不怕;最后再朝老板娘要上几撮香菜洒上去,不羡鸳鸯不羡仙。

文章图片21

纪录片《风味人间 第二季》

海碗里,羊肺几片,羊肝几尖,羊肚几条,羊头肉若干丁,面上漂浮着辣椒香菜,像是在燃烧,没等下嘴,心就暖了一大片。

文章图片22

一碗羊杂,各地皆有自己的风味。

陕西人喜欢在汤里加入粉条,宁夏人热爱“面肺”,到了河南,熬汤要加入羊骨,吃的就是个整整齐齐。

文章图片23

鸡鸭杂

除了猪牛羊,鸡鸭杂碎也是绝味。

文章图片24

重庆著名的黔江鸡杂,是江湖菜中的米饭杀手。

以鸡胗、鸡肠、鸡肝等鸡的内脏为主要原材料,在烹饪时,放入适当的泡椒与酸萝卜调味,做出来的鸡杂辣中带酸,酸中有鲜,吃着十分带劲。

文章图片25

在武汉,鸭被卤了个遍。

鸭心、鸭肝、鸭胗、鸭肠,加上永远啃不腻的鸭掌、鸭翅、鸭脖,谱写着武汉的城市风味。

文章图片26

此外,南京也是吃鸭好手。

鸭子的躯壳,被做成烤鸭、盐水鸭、任何鸭;鸭子的内在,也都进了南京人的砂锅里。盐卤过的鸭杂与鸭血切丁,与红薯粉丝一起,组成了名声大噪的鸭血粉丝汤。

文章图片27

火锅是众多杂碎的最佳归宿。在滚烫的红汤中放入鸭肠,稍一加热肠身便卷曲起来,几秒后捞起放入口中,只觉那身板按摩你的牙床。

文章图片28

国人向来深谙”变废为宝”之道,在物质不丰的岁月里,杂碎写满了底层人民自力更生的底色,它是是一段被时光镌刻的记忆,也是一句最不忍听到的话语:“你吃,妈不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