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行进的过程之中。本文所讨论的头痛,是指由外感或内伤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排除某一疾病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兼症头痛。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居于人体之最高位,手足三阳经皆上会于头,五脏六腑之精华亦皆上注于头。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并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导致头痛。 现状 中医治疗头痛有几千年的历史,以方药、针灸、按摩等为多见,疗效肯定。而因头痛发病机理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常久治不愈而反复发作,且可常导致失眠、抑郁、神经衰弱等症并发,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头痛患病率的逐年攀升,有没有一套适合家庭使用,易掌握、易操作的方法,在病灶形成初期就能快速止痛,防止其缠绵及并发症的产生呢? 解决方案 笔者在对耳穴的研究当中发现,耳穴对疼痛性疾病有显著的止痛作用,常有报道国内外学者将之应用于产妇的无痛分娩、腹腔手术的针刺麻醉,对于头、颈、肩、背的疼痛性疾病,大多也有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近年来更是得到中西医的普遍肯定与关注。 利用耳穴诊治疾病,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如今耳穴疗法已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并被世界卫生组织(WTO)确立为治疗200多种病症的有效方法,因其疗效可靠且安全简便,近年来更是风靡100多个国家。 耳朵穴位分布与人体对应,恰如一个倒置的胎儿;耳朵与五脏六腑及全身经络密切关联,如同一个缩小的人体。疾病在形成、转归、康复的过程中都会在耳朵上留下轨迹。耳穴的刺激方法有很多,临床常使用的有毫针法、电针法、埋针法、穴位注射法、压丸法等。 对于头痛的家庭保健,则可于头痛初起采用压丸的方式进行,通过刺激耳穴来激发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快速止痛,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易普及等特点。 所需材料 王不留行籽若干,镊子或止血钳一把 备选穴位名称及作用(详见下图) 【基础穴】 【神门】位于耳朵三角窝后1/3的上部(三角窝是耳朵上部呈“Y”字形的三角形凹窝),具有镇定止痛作用,另外有安神、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 【皮质下】位于对耳屏内侧面的下1/2处(对耳屏是耳垂上方贴近面颊的瓣状隆起),主治痛症、失眠、神经衰弱、假性近视等。 【交感】位于对耳轮下角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主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痉挛等。 【随症选穴】 【额、颞、枕】对耳屏上的穴位,主治头部相应部位的头痛头晕,分布依次如图所示,前头痛加额,偏头痛加颞,后头痛加枕。 【胃、肝、胰胆、膀胱】位于耳甲区,其分布如下图所示。根据寻经取穴,前额痛加胃,颠顶头痛加肝,偏头痛加胰胆,后头痛加膀胱。 头痛辩证耳穴处方
耳压方法 选好相应的穴位以后,用镊子或止血钳取王不留行籽贴覆并按压(王不留行具有很强的通散作用,可由按压通过耳穴刺激经络及脏腑,临床是妇科的常用药,常用于通经下乳及活血消肿),按压时穴位一般会出现明显的刺痛、胀痛或酸麻感,所取穴位轮流按压,一般于数分钟之内,头痛可明显减轻或消失,常有立竿见影之功。 注意事项 若头痛缠绵,须假以时日多加按压;若治疗效果不显著,应进一步明确诊断,综合治疗。 ![]() |
|
来自: 昵称34392700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