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省书法创作研究院 :李纪永

 lj0279 2022-05-25 发布于安徽

图片

艺 苑 掇 英

图片

 安徽省书法创作研究院

图片

艺术简介

    李纪永,安徽泗县人,1968年6月生,自幼喜爱书画,1990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1995年后师从书画名家、文化学者杨士林先生学习书画、收藏、古陶瓷鉴赏等知识。2015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师从王作均教授。现为:蚌埠市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书法创作研究院研究员、安徽财经大学创业导师、蚌埠市政协委员、蚌埠市消防宣传公益使者。

     书法作品先后入展、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二届行草展、八届全国展、全国首届青年展、全国五届楹联展、全国书画小品展、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展、中国书协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当代名家系统工程500人书法精品展、文化部主办的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曾获中国文联等单位主办的“二十一世纪全国书画精品展”(书法)金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安徽省职工书画大展一等奖、安徽省第七届艺术节优秀奖、第三届安徽省画院联展优秀奖;入选2009年度书法报海选“兰亭诸子”及地域风皖军书法100强、安徽省百名最具潜力书法家等。

图片

性生笔先   墨妙无前

——读李纪永老师《午日阳光》

吴金昌/文

      午后,阅读李纪永老师新著《午日阳光》,如品普洱,养眼,养胃,养心,养性,初冬时光也变得生动起来。《午日阳光》收录了李老师2020-2021两年间创作的小品,尺幅多在30cm-60cm之间,犹如苏州园林的花窗,玲珑剔透,气象万千,流连期间,如行山阴道上,满眼繁花,目不暇接。李老师的书法取法高古,汲取了王羲之、王献之行草的流畅飘逸,融入了虞伯施《孔子庙堂碑》的内敛沉静,结合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感悟,自成一体,个性鲜明。李老师的书法笔法精到,起承转合,一丝不苟;结字精妙,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章法灵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用墨自然,墨分五彩,焕然华章;气息流畅,静穆幽迥,超然出尘。

     八十一篇书法小品,或楷书,或行草,不疾不厉,心平气和地书写,书卷气自然流淌,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朋友圈里有许多书友,也关注了一些书法公众号,经常能看到一些书友的新作,或大字对联、条幅,或一首绝句、律诗,初看夺人眼球,细读却显得单薄,究其原因,或因能力不逮,或为心浮气躁,初学者和江湖书法家大多如此。李纪永老师书风淳正,属于文人书法,他有深厚的古代文学艺术修养,这本作品中既有李白、杜甫、高适、韩愈、柳宗元的诗,也有柳永、辛弃疾的词,也有《水经注》《世说新语》《南田画跋》等著作,当然也有《穆子严墓志》《翁方纲大观帖跋》《争座位帖》等经典碑帖的临摹……字数都在百字之上,蔚为大观,其书法之工,治学之严,让人感奋和钦佩!作品集后附有《玄斋絮语》,这是李纪永老师书法学习、书法创作和书法批评的心得体会,真知灼见,让人惊醒,发人深思。例如,“学习书法,不但需要技术上过关,亦需要思想上过关。思想上的过关比技术上的过关甚至更重要”,不学技术,无法叩开书法的大门,没有思想,则无法登堂入室,正如庄子笔下的为梁惠君解牛的庖丁所说“臣之所好道也,进乎技矣”。

     再如,“世间之美皆因对比而产生,无无即无有,无白即无黑,书法一道,亦需熟里有生,秀中存涩,重内藏巧,巧中寓拙,舍此便堕下道矣。”书法是对比艺术,蕴含着道家的哲学,不懂中国传统思想,也就无法领悟书法的精髓。这本书法集既是李纪永老师艺术创作的总结,也是他五十年人生智慧的结晶。他说:“人过五十,犹如日到中午,一生的历练、沉淀、精力、体力,在这个时候达到峰值。这是个能跑、能动、能玩,心智又十分成熟的年龄段,能看懂人情世故,能分清是非曲直,能笑对声名利禄,能冷对世界变换,这真真恰恰是人生最灿烂的时刻。”书如其人,修艺先修身,德艺双馨,方为文人。李老师钟情于书画艺术,致力于书画艺术的传播,他主持的蚌埠市书画院近年来为一市三县书画爱好者开办多届公益班,邀请省市书画名家举办上百场讲座,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我市群众书画艺术创作的水平,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为城市双创工作做出了贡献。李纪永老师为人谦和,说话时脸上始终带着真诚的微笑,走近他,与他交谈,感觉他就是午后那一缕温暖的阳光,心会不知不觉沉静下来,温暖的诗意在日光里静静流淌。借用鲁迅先生送给瞿秋白的一副对联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送给我们敬爱的李老师!

 (作者:现为蚌埠市第一中学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