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兆元 | 诗性婚俗的叙事:周仲强《诗性婚俗——台州“洞房经”的审美研究》序

 seawn 2022-05-25 发布于上海

全文共2923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原文刊载于周仲强著《诗性婚俗:台州“洞房经”的审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基本信息

作者:周仲强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ISBN号:978-7-5161-6867-7

定价:82.00元

丛书名 : 越文化研究丛书

作者简介

周仲强(1965-)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台州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浙江省文化创新团队领衔人。出版专著多部,曾获浙江省非遗图书“十佳百优”奖,市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序  言

对于婚俗的研究,学界在其历史过程与民间形态的资料搜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近年将婚俗视为一种文化遗产,强调其原生态保护,对于婚俗的文化形态进行详细描述和记载,是婚俗文化探究的显著特征。这种历史与现实的资料搜集的目的很明确:为了文化遗产保护,为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们在强调其保护意义的时候,一般会强调婚俗的社会功能,比如对于家庭稳定和谐的意义,对于两性关系和谐的意义等。为了说明这些问题,学者们一般还会联系到原始时代的一些风俗来讨论,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讨论,以见出这些文化形态的历史源流,及其恒久不变的功能,这些研究无疑都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婚俗之美,婚俗之诗性传统,这样的显在的事实却很少有人关注。民俗是生活的华彩乐章,它具有树立规则、信仰崇拜和审美陶冶等几项最为重要的功能。婚姻习俗更是这样:人类两性关系如果没有婚姻这样一种制度的保障,那就乱套了,所以婚姻的第一功能就是建立规则。中国人将这事看得极为重要,认为嫁娶制度是伏羲氏开创的,又说是女娲开创的,也有说是黄帝开创的,无论是哪一位开创的不重要,因为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奠基者,这就是说,文化的奠基与婚俗的建立息息相关。婚姻的规则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否则就会演变为猴群般的以力为王,战端不已的野蛮局面。当然这不仅是中国,整个世界,人类的第一规则应该是两性资源分配的准则与食物分配的准则,所谓食色性也,人类的最根本的属性是生存与繁衍的规则,没有这些规则,其他便无从谈起。

但是民俗规则不是一种强硬的外力形态,而是一种自觉的尊奉,这就需要一种内在的信仰。就婚俗而言,夫妻男女首先是与天地阴阳宇宙大化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是一件神圣的大事。婚姻典礼,一拜是天地,这种神圣性进一步强化了规则,即生活的准则。

既然是神圣的生活原则,那也一定是美好的,所以雅致审美,诗性狂欢便成为民俗活动的重要特征。民俗不是那种僵硬的形式来迫使民众服从,相反是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吸引民众的认同。所以,除了少数的民俗行为,多数民俗活动都采用了娱乐性、审美性的方式,获得民众广泛而自觉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审美娱乐是民俗功能实现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民俗审美本身,也是民俗的目的——通过审美行为,提升日常生活的境界,培育民众生活的激情,以升华人生。

可是,我们过去对于婚俗之美,婚俗之诗性重视不够。民俗学对此研究不足,美学研究更是远离婚俗之美。现在周仲强先生勇敢地有远见地开辟诗性婚俗的研究空间,真是了不起的创造!

仲强老师前些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师从著名文学理论家殷国明先生,其研究论题是金庸武侠,金庸武侠这个具有神话与传奇色彩的论题与民俗学有丰富的关联。在华东师范大学这个充满浓郁的民俗学研究氛围的校园里,几代学人学术积淀,不受到感染很难。周仲强一边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一边思考着回到浙江开拓民俗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方略,因此不时地和我讨论些问题,我们十分投缘。等到他回到浙江,寄来了一份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申报表,课题就是研究台州婚俗的“洞房经”。他用功甚勤,论证有力,一举申报成功。一位现代文学的访问学者,迅速转型成长为一个民俗文化研究者。很快,他又建立了“地方民俗与文化研究所”,并担任所长,成为一方带头人。这样成就的取得,一方面是当代民俗文化的复兴,国家与地方社会保护和重建民俗传统蔚然成风,时代促进了他的民俗研究与事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学术传统的陶冶养成,我们始终把培养学术带头人作为使命,我们希望华东师大的学生不是一把散沙撒到水里,连个泡沫都起不来,我们的学生应该是一粒粒种子,种植在中国地域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默默无闻地,如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回报社会。仲强就是这样的一位践行华东师大教育理想的人,自觉带头服务社会,所以我们会由衷地赞美他。

台州的“洞房经”是中国婚俗文化的一朵奇葩。此前,陈华文教授进行过相关研究,仲强继起,乘着非遗保护的东风,写出了第一本关于台州“洞房经”的专著,把“洞房经”的文化形态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丰富了中国婚俗研究的内涵,这是一项贡献。他研究“洞房经”的著作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关于婚俗和“洞房经”的一般研究阐述和研究,后一部分则是关于“洞房经”的审美研究。而在开头,仲强提出了婚俗研究的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方法,我非常赞同。多学科的视野为民俗研究带来活力,这是一个显著的事实。中国学术的失语症,在民俗研究和美学研究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唯有识之士在努力寻求自我,体现出世风日下之下的文化自觉。对于台州“洞房经”,最高的传承方式,也是最为基本的传承方式,是让它回到婚礼仪典中。他们选择在婚博会亮相,选择活态保护,都是十分正确的保护形式。民众需要精彩的、文化含量高、美轮美奂的婚礼,但是他们往往不得不选择粗陋的婚礼仪式,是不是他们自己也很庸俗呢?不是的,是社会上的婚礼服务业没有向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老百姓别无选择。作为民俗研究者,民俗资源的开发者,应该将这种文化形态加以整理推荐,成为城乡婚俗的选择之一,建立专业的有品级的婚庆服务公司,这样婚俗文化的保护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长期以来,民俗学界长于嘴上功夫,缺乏民俗实践能力。希望仲强老师在这个方面再做一些探索,做地方民俗资源的研究者,更要成为地方民俗实践者,地方民俗的传承和开拓者。

本书的突出成就是“洞房经”的审美研究,婚礼仪式研究不能仅仅是开始—进入—出离的通过仪式,应该多方面感受婚俗之美,认识婚俗之美,这也是建设美好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从事审美研究的人,应该是美的生活的塑造者。美不是空洞的存在,是附丽在各种文化行为、形态之上的。婚俗之美,是人生之美的最高境界之一。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的两大成功之始,当然是盛大的典礼,也是最令人陶醉的审美感受。这个仪式的审美狂欢,不是男女行为本身,而是一系列的歌唱诗性表达对于婚姻这个自然行为的升华,是人们从生物性转变为社会性,然后提升为诗性的过程,因此,便在人生中展开了华丽的进程。生物性是野蛮的,社会性是僵硬的,而诗性是有审美华彩的,人的生命,人类的境界在此才达到了一种崇高之境。因此,我们需要仲强老师这样的民俗的审美研究,这是一种诗性的民俗学,一种审美的民俗学。这是研究,也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塑造。当然,这种探索还是初创性的,还是有待提高的。但迈出这一步是多么重要啊!

期待“洞房经”这样的美俗能够代代传承,期待更多的人像仲强老师一样从事民俗学的诗性研究。

田兆元

2015年3月1日于海上南园

    文章来源:《诗性婚俗:台州“洞房经”的审美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