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4亿国人血脂异常!转发告诉身边人,这4类食物别多吃!

 敖真灵 2022-05-25 发布于浙江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患病人数超4亿。


高血脂被称“百病之源”,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片

什么是血脂异常?


说到高血脂,首先我们要了解血脂的组成。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一般来说,临床上血脂检测的项目包括6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 A1)和载脂蛋白B(Apo B)。

而血脂异常与否,主要看四项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不同的医院正常参考范围有轻微的差别,大都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异常参考标准,可以据此测定一下。

图片

血脂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外源性的,就是我们每天进食中脂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而成;另一条是内源性的,就是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由肝脏、脂肪细胞及其它组织合成释放入血液。

人体除脑组织及成熟的红细胞外,几乎全身各组织都可合成胆固醇。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体内胆固醇70~80%由肝脏和小肠合成(内源性),只有20%是通过食物直接获得(外源性)。

而人体的甘油三酯正好相反,80%是通过食物直接摄取合成(外源性),只有20%是通过肝脏合成(内源性)。因此不同类型的高血脂,具体干预手段不同。

图片


最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四项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又称为“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图片

正常血管壁的内面有一层光滑的内皮细胞,当血脂增高或其他因素损害内皮细胞时,低密度脂蛋白便可乘虚进入内皮细胞。天然的低密度脂蛋白经内皮细胞氧化作用以后,很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而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可对细胞产生损害,使吞噬了脂质的吞噬细胞积聚、变性,形成动脉粥样斑块中特有的泡沫细胞。当泡沫细胞堆积过多时,会粘附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并聚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脱落或破裂,很可能引发脑卒中、心梗、肺栓塞等疾病,甚至导致猝死。

因此,一般来说,“坏胆固醇”的数值在正常范围内越低越好,因为其数值越高,脂质在血管壁沉积的速度就越快,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越高。其正常参考值为<3.37mmol/L。无其他风险因素人群,最好控制在0~3.4mmol/L。


与心血管病风险呈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被称为“血管清道夫”,也被称为“好胆固醇”。

HDL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血液和细胞中过多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将沉积在血管壁的胆固醇、血小板颗粒剥离下来带回肝脏,转化为胆酸,最后变成胆汁,经胆道—肠道排出体外。故HDL被美其名为“血管壁清洁工”。HDL越高,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越小。

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0.96~1.15毫摩尔/升、女性为0.90~1.55毫摩尔/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也是评估风险大小的重要因素,两者的差值越大,风险越大。   


最易受饮食影响的指标: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通过血液循环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及体液中,脂肪组织中贮存的三酰甘油可占总量的98%以上。当机体需要能量时,三酰甘油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经过氧化释放能量,十分有效地满足机体需要。

血浆中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是坏胆固醇的“帮凶”,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当体积大的坏胆固醇无法侵入间隙较小的血管时,甘油三酯能将大的坏胆固醇变得“小而密集”,使其顺利侵入血管间隙,也更易形成大斑块。心肌梗死患者中最突出的血脂改变是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在相对年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更为常见,故认为高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是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一般而言,18岁以下人群,甘油三酯的参考值是<0.36~1.69mmol/L,而18岁以上人群的参考值是<1.7mmol/L;甘油三酯指标受饮食影响很大,只要饮食中摄入的脂肪多一点,甘油三酯水平就会升高;反之,降低高脂食物摄入,偏素饮食,该数值就会下降。

在没有其它危险因素时,仅新发现甘油三酯≥5.65mmol/L,就需要降脂药物治疗;如果合并胆固醇升高,可考虑他汀类药物。

为什么出现血脂异常?


不论何种疾病,如果引起了脂质来源、脂蛋白合成、代谢过程关键酶的异常或者降解过程受体通路的障碍,都可能会引起血脂的异常。

血脂异常分为原发性血脂异常和继发性血脂异常。临床上以继发性血脂异常较常见。

继发性血脂异常多由全身系统疾病引起: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肾疾病、库欣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过量饮酒等)。

同时,也可由于某种药物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原发性血脂异常其发病原因通常不明确,多数专家认为可能与基因突变/缺陷及环境因素(肥胖、年龄、吸烟、酗酒、体力活动不足、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导致。

血脂异常的危害


具体来说,高血脂的常见危害如下:

危害一:导致血管硬化

高血脂会危害冠状动脉,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导致血管硬化。

危害二:导致冠心病

当人体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会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内变窄,容易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冠心病。

危害三:导致高血压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还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促使血管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

危害四:导致脑卒中

患高血脂后,血管常处于痉挛状态,而脑血管在硬化后内皮受损,导致破裂,形成出血性脑卒中。

危害五:导致肝功能损伤

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损伤肝功能。

危害六:导致胰腺炎

高脂血症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胰腺炎发生风险越高。

危害七:导致人体衰老

高血脂会导致肌体形成大量自由基,损害人体细胞,加速人体衰老。

危害八:导致肥胖

过多的脂肪出现血液中,容易在皮下和血管壁周围大量沉积下来,造成肥胖。

危害九:导致抵抗力下降

高血脂会降低人的抵抗力,易受病毒和细菌侵害。

图片

降血脂,这4类食物别多吃


不管是否已经存在高脂血症,想要血脂正常,生活中一定要控制好以下4类食物的食用量。

1.少碰盐:每天不高于5g

盐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轻体力活动的一般成人,每天盐摄入量低于5克(不到一啤酒瓶盖),相当于约2000毫克钠。

图片

某款话梅的营养成分表

此外,还要当心食物中用的隐形盐,学会看食品外包装的营养成分表。如上图某款话梅每100克的钠含量是非常高的。对于调味品、味咸或甜的零食,都要少吃。
对于夏季户外劳作、出汗多的人群,由于体内的钠含量会随着汗液逐渐流失,具体摄盐量可遵医嘱。

图片

2.限制添加糖:每天不高于25g

研究发现,在导致高血脂的因素中,吃糖多比吃肉多更危险。过量的添加糖会造成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促使病变加快。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一般成人每日添加糖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日常应注意少摄入甜饮料、甜品、糖果等高糖食物。

图片

3.限制精白米面

白米饭、白米粥、白馒头、白面条、白面包等等,这些主食加工得太精细了,血糖指数高,食用后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

日常饮食应注意粗细搭配,加入全谷物、杂豆和薯类。五谷杂粮里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

图片

但要注意,土豆、山药、芋头、藕等食物的淀粉含量比较高可把这些食材当作主食,若当蔬菜食用摄入过多会加重病情,比如土豆丝盖浇饭这样的吃法,相当于吃了两份主食。

图片

4.少碰动物脂肪及内脏

动物脂肪和内脏富含饱和脂肪酸以及胆固醇,过量食用对血脂不利。

动物性食物可选择鱼虾、禽、瘦肉不吃肥肉、虾头和蟹黄这些地方,不喝浓肉汤

图片

另外,要注意烹饪方法,日常烹调方式应选择凉拌、清炒、煮、炖、蒸等少油的烹调方式,每天烹调用植物油不超过两小白瓷勺,即20毫升。

降血脂,记住16字口诀


得了高血脂,我们要做的,是及时让它刹住车。要降血脂,务必记住16字口诀: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已经发现血脂异常的情况,血脂异常的发病率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大多数青年人认为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病”,往往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意识,加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很可能为身体埋下健康隐患。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的加速发展息息相关,有高血脂的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高于常人,因此提醒大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进行健康管理,降低指标。提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风险。

统康健康管理是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从事慢病防控的专业机构,通过健康大数据(基因检测、健康问卷、体检数据、功能检测等)精准预测为每个人找到导致疾病的原因,进行生活方式的量化评估,精准找到致病的危险因素。慢病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积累的结果,当精准查到致病危险因素后,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做针对性的干预,改变生活习惯,消除危险因素就能真正从源头阻止慢病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慢病,我们还可以做针对性的防复发、防转移的干预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