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
2022-05-25 | 阅:  转:  |  分享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
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再写外洞的洞口、外洞,接着写怎样通过空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内洞及出洞。本课教学应在感知
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如何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出双龙洞沿途的主要景物的美并学习作者如何把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读者,
让人如临其境,似与作者同游。二、教学目标: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5个生字和词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蜿蜒、孔隙、突兀森郁
”等词语。梳理文章路线,初步掌握游记文章移步换景的写作技巧。通过朗读、交流,体会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法。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2、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
序。难点:体会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法。四、教学策略:利用希沃白板多媒体课件,把图片、音频、视频、游戏相结
合,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五、教学准备:希沃课件、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平板电脑六、教学过程:(一)赏读诗句想象
,解题导入1、读诗想象(1)师:昨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领略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出示
图,(洞庭湖、西湖、江南)引导生说出诗句。(2)出示诗句“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
a生自由诵读,想象诗句描绘的奇异景象,或提出自己的疑问。b这两句诗刻在了今天我们要去的双龙洞。(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设计意图】抓
住学生挣强好胜的心理,利用希沃白板5的互动抢答功能,激荡趣学生心中的情思,引起学习对新课文阅读的期待,也回顾了旧知,也回顾了旧
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2、解题导入(1)板书课题,相机指导理解:“记”是记载,描写事物的文字的意思,日记、笔记、游记。那么,
本文标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去双龙洞游览,是一篇游记。)(板书:游记)(2)你要是去北京长城游览,给你的游记起个名字——记北京
长城。你们还去过哪些旅游胜地?给你的游记起个名字吧。(3)古代文人也写了许多游记,如唐代诗人柳宗元《小石潭记》、东晋的陶渊明写的
《桃花源记》,你能想他们这样给自己的游记再起个名字吗?(生:)(4)游记是一种文体,在确定你的习作题目时,可以是《记×××》,可以
是《游×××》,也可以是《×××游记》。(5)叶圣陶爷爷在1957年游览了双龙洞后,写下了《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这篇经典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对“记”的理解,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为习作命题打下基础。(二)、初读课文识字,语境解词1、初读课文(课文朗读音频),
听完后,说说感受。2、理解词语。(1)检查字词,规范读写。浙江突兀森郁杜鹃狭窄额角石钟乳石笋登陆变化多端移动罗店
上源一簇臀部漆黑蜿蜒(2)借助图片,认识“石钟乳”、“石笋”,理解“蜿蜒”a出示“长城图”和“山路图”,感知“蜿蜒”。b出示
文中句子: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理解“蜿蜒”。引导感知“双龙洞”得名的由来。【设计意图】通过希沃白板5
的互动抽选功能邀请3位同学读词语,以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通过视频朗
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三)、整体感知课文,梳理线索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叶爷爷的脚步走向双龙洞,学习如何
把游览的经过有条理的记录下来。1、梳理路线,体会顺序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别着急,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
一起合作完成这张游程图。2、生交流汇报。(指名一生上台贴出相应的位置)3、师:要是我们能把它连起来说一说,就更清楚了。来对照课文同
桌互相说一说。师出示相关句子。这些语句都出现在每段的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3、师小结:叶圣陶爷爷就是通过这些过渡句把游览的景点连接
起来。4、通过游程图,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过程,(板书:游程)游览的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同学们,游记除了要交代游程,还要抓住
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感受到(板书:见闻感受)这就是游记文体的特点。4、师:叶圣陶爷爷就是这样一边走一边看,每走
到一处景点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梳理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更要探究“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的”,如此明了的梳理与探究不仅帮助学生明白移步换景是怎样表达的,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了铺垫。通过智慧课
堂,学生利用手中的平板,将所画的句子和所完成的图表拍照上传,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取长补短,加深理解。同时教师通过后台作答情况的统
计,根据学情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选择有效地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聚焦景物特点,品析写法1、师过渡:春末的一天,
叶圣陶爷爷踏上了去双龙洞的旅途,一路上的景致不断地映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2、交流第2自然段。(1)生边
读边思考: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师指名回答,相机出示文中语句。(3)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路上景物的特点?
(预设:明艳)(师相机单击课件,让词语变红)(4)师指导朗读,读出这一片明艳的景色,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3、体会作者写溪流的句子。
(1)师: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写这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的句子?(师指名读第3自然段)(2)师: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你能
找出相关的句子吗?(相机出示课件)(3)师:你能找出句中的反义词吗?(师相机将课件句中的反义词“宽、窄”和“缓、急”标红)(4)师
:你认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排比、拟人)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预设:愉快、期待)(5)师指导朗读,提示读出愉快、期
待的心情。(6)生齐读课件出示的句子。(7)师:注意相同的词语稍微读重些,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溪流在不断地发生变化)4、生练习
仿写。预设1: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时而明,时而暗,时而快,时而慢,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预设2:动物园里的小猴子,时而跳到假山上
,时而爬到树干上,时而向游人要吃的,时而躺在那儿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太可爱了!5、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前往金华的
双龙洞,一路上欣赏着明艳的春景,聆听着溪流欢快的调子,多么惬意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前行,一睹双龙洞的风采!【设计意图】学生在自读自
悟中,合作学习中概括出特点,梳理出关键词句,品味语言表达的秘诀,通过朗读,活化画面。此时希沃白板5背景音乐,学生在渲染中,情由心生。同时指导学生在找词句中,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游览见闻和个人感受,使学习的目标指向对写作的探究,帮助学生转换阅读思维,运用真实感受突出景物特点的具体描写,为读后的仿写作了铺垫。七、板书设计:17、记金华的双龙洞移步换景游记:游程、见闻、感受
献花(0)
+1
(本文系新智慧教育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