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18,什么书值得买?

 韦海生 2022-05-25

这是「书邦人」的第 209 篇原创文章
在知乎上,有人私信让我帮他挑一些好书,准备618一起买。我就把公众号的书单和好书推荐栏目发给他,让他自己选择。

因为买什么书来读,是个人的事,我的意见只能当参考,还有一点,就像在《我是如何选书的》这篇文章里说的,我选书有自己的偏见,别人不一定能接受。

不过什么书值得买,我还是有一些经验的。比如不要买哪些书,我写过《不管多便宜,你都不要买这4类书》和《闲着也不必读的四类书》。

比如买书上瘾了怎么办?我写过《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你是不是一边疯狂买书,一边不想读书?》和《我买书太多,读书太少,有负罪感,怎么办?》。

比如怎样避免买到盗版书,我写过《在哪里能买到正版书?》。关于读什么书,我写过《读什么书,比读多少书更重要》和《你有读过10遍以上的书吗?》等。

这么说下来,真正值得买的书不多,你总不能因为有几张满减优惠券没有用上而冲动消费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你冲动消化了,花了几百一千买书,也算不上冲动消费,只要买得到值得买的书来读就好。

我大概梳理了一下,下面这几类书还是值得买的。

1、传记类

虽然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建议你少读人物传记?》,但不表示传记类书籍就不能读,而是少读,理由见《我为什么要读人物传记?》。

你可以选一两个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读一读他们的传记,看他们遇到问题如何解决,他们有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是怎样思考问题的等等。

比如《富兰克林自传》、《曾国藩传》、《人生舞台》和《梁启超家书》等。

我两年前读过50本人物传记,并把每一本书都列出来简单介绍过,你可以在公众号回复「传记」两字获取文章链接。

2、工具书类

你可能习惯了在遇到问题时,就到网上搜索寻找答案,可在家里放一些必备的工具书还是有必要的。

当你有空,或者不方便上网时,翻开手边的工具书,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提前学到今后可能用到的知识。

再说,正规出版的工具书,一般很少出错,网络上的回答却不敢保证都是正确的。

比如家庭日常的疾病预防,网友的回答各说各的,连每个医生说的都不一样,这时你不如翻一翻《默克家庭医学手册》更实用。

这类参考书还有像商务印书馆双色版的《成语大词典》、第七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等。

《古代汉语词典》第一版比第二版好,还便宜,2000多页厚厚的一大本才十几块钱。

3、历史类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可怎么明智,很少有人深入去思考,因为除了历史爱好者,平时主动阅读枯燥的历史书的人不多,更别说买书了。

其实读史书,功利一点说能从中找到现实问题的答案。或像我在知识星球里写的:
当你遇到自认为天大的事,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发现它非常渺小,渺小到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就觉得没有什么好苦恼忧愁的了。
还有一些人,看到某个人携款外逃了,某个人在国外随地吐痰了,看到某家企业被外国人控股了,就说是民族之耻。

其实他还是历史书读少了,那点事放在历史的荒野里,根本不值得一提。

推荐几本历史书:《三本轻松有趣的历史读物》,我在读的《王明年谱》,猫头鹰出版的《从黎明到衰颓:五百年来的西方文化生活》和刚出新版的《枪炮、病菌与钢铁》。

4、各学科经典

为什么有的人读了很多书,视野还是很窄,不能站得高看得远,认知水平还停留在小学生阶段?因为没有培养查理·芒格提出的跨学科思维模型

简单说是读书的面太窄了。虽然你读了很多书,也读得很深,甚至达到专家级水平,可是你却无法从整体去把握全局,看不清眼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变成这样。

当你跨学科读了很多书,其实也不用很多,每个领域读三五本经典即可,你就发现自己像开了眼一样,看到以前看不到的线面体,跟你学一门外语看到另一个世界没什区别。

不管是文学,数学、物理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还是经济学,甚至玄学,都值得读,每一类书的经典都值得买,这些书买来多读一读,没有任何害处。

至于其他书,假如你的藏书不多,可以适当多买一些;如果你买了很多,至少有500本以上,在买一本书之前,可以这样问自己:「这本书比我家里的同类书更好吗?」答案是肯定的话就买,否则凑单也不要买。



5月27日 21时42分起
更新解读《纳瓦尔宝典系列文章
我是韦海生,平时喜欢读书和写作,这是我20年的阅读历程,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一个人的阅读史(2022修订) ,也欢迎加我微信(53160813)交流或加入我的读书星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