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半世纪以来我收藏的四川银币、铜币品展

 天府源泉 2022-05-26

四川银币和铜币在中国造币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但在早几十年并未得到藏界重视。近几年突然炒得很热。笔者近半世纪先后收藏了几枚,从目前的市值看,已从草根变成了凤凰,也是一种惊奇。因是家乡土产,不免也是一种骄傲和欣慰,对得起几十年的淘宝历程。

现汇总撰写博客,以餐泉友,并期望得到赏评。

一、四川省造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银币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铸,四川省造币厂铸行,有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五种。根据币面书体不同而分楷书、行书两类。 
    另有英文字母错版、大头龙灯、小头龙藏、四角龙、无头库等。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廷整顿各地造币厂,令四川所需银元向湖北省

银元局搭铸,该币一度停铸。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新开铸,至光绪三十

四年(1908年)止。

     
 
该藏品实测直径18.6mm,厚1.2mm,重2.67g。因背龙与币面左逆45%,是一枚难得的错版币。

     
 
该币“四川”二字下方的珠圏正常,左边四点花饰右侧有两颗珠点呈水滴状相对排列,其他珠点也有不规则现象;“寶”字贝部第三横只写出一半,并未与左边一竖相连;“釐”字的里部一竖不出头;珠圈为110颗;此面版简称为“水滴”版。据说,二横半贝和水滴版相对少见。

     
 
其龙图面上緣的SZECHUEN的E、N和CANDAREENS的E字母有明显裂纹、缺笔画。分析是光绪后期压模铸造,此模一直延续到宣统元宝七分二厘银币也有使用。

 二、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银币

   
 
一枚自藏的原色原味的一钱四分四厘银币,龙头完整、除边缘上緣“四川省造”四汉字和背面左英文有浅打外,龙鳞、字口较清晰。是一枚难得的藏品。

   
   
该币实测直径23.7mm厚1.4mm,重5.36g.边齿为橄榄齿。与有的同面值钱币相比,此藏品的龙珠上的火苗仅有五条,其余同面值的多为6条。

   
   
三、四川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此种型式的“四川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本人藏有两枚,一枚是《四川光绪折金龙配通俗面》元宝版相似的钱币。另一枚是七尾蟠龙版。

A、《四川光绪折金龙配通俗面》尔宝版

     
 
 
此币按大清银币规则,重量应为7.179钱(26.5g),标准含银量89.668%。 实测为重:26.05g,直径:3.9cm,厚2.5mm。实际含银量在大清后期均不足80%。

     
 
该币珠圈内携刻满、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四川省造”,下环“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各一十字花星。边齿为直齿,齿深峻。币面文字和龙图压力深,立体感强。币地章光洁,机制纹明显、清晰。用敲击法检验,声音清脆,余音缭绕。立照如图:

 

 B四角龙点边须混云无刺版”

   
   
从该藏品的币面、币背的文字和龙图看,汉字和币值等文字书写方法规范、字口雕刻压铸清晰,龙图细节部位清晰,花饰及英文字母完美,币中心的内珠圈均匀无粘连,边道及内齿均匀,直线边齿深峻清楚,地章平整,透着金属光泽。

 
   
      
测试币直径39.5mm厚2.4mm,符合民国七钱二分钱币规则,不泛是一枚真品钱币。但因实测重仅18.92g(严重低于币制规范),因敲击声音是非铜质声音,无颤音,但也不是铜样尖锐刺耳,也不是铅质的沉闷,判断铸造材质可能是银配比严重低于大清或民国银币铸造“国例”标准的材质铸造之物。

该藏品细节部位均可经得起推敲,考虑到清代后期或民国早期币制与钱币铸造混乱状况的历史渊源和现代仿币的一般粗糙的情况,疑为当年私铸或伪铸品或就是官方造币厂铸造的减银配比的真币

      姑且当一种币图图例,一并展示。

 四、四川省造宣统元宝七分二厘银币

     
      
据《中国钱币》2016年第1期(总第138期)罗阳(广东深圳)《四川省造宣统元宝七分二厘版式研究》一文称,成都造币厂宣统年间七分二厘辅币的压制数量不足28万枚,流传至今已不多见 。

     
      
以下是四川成都造币厂在宣统年间(1901-1911年)铸造的稀世“四川省造宣统元宝七分二厘”银币藏品。

右云普通版

     
 
藏币直径19.3mm,厚1.0,重2.66g符合大清银币制造规则。

     
 
币面和币背泛着天然银色光泽,包浆自然,老道。因币背面左龙爪上的浮云在中间,按罗阳(广东深圳)《四川省造宣统元宝七分二厘版式研究》一文称之为中云龙版。

     
币面“宣统元宝”的 “宝”字从“尔”。所有汉字雕铸清晰,尤其是“宣统元宝”几字颇有书法笔锋,韵味十足。

   
 
“四川”二字下方的珠圏正常,有的珠点有不规则现象;“寶”字贝部第三横不和左边一竖相连;“釐”字的里部一竖不出头;
珠圈为110颗;  币背的蟠龙图细节部分全部清晰,龙鳞、龙身、龙爪、龙眼、龙须、龙口和火珠有立体感,龙腾霞云,呼之欲出。币边道细齿,中环圆珠毫无粘连。边齿清晰为橄榄齿。

     
     
此版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龙珠上7条火焰的最中间那条弯曲,中间细,明显是因压模被修饰过。

五、四川汉字银币

     
      1911
年12月,四川废除了前清龙版银币,新创四川银币模,于民国元年(1912年)起正式开铸四川“汉”字银元。包括“壹圆”“五角”“贰角”“壹角”等面值的银币。早期成色尚能符合钱币规则,后期成色越铸越低,以窃取铸币余利筹集资金支配军饷为目的,成色最低到4,最后发展到铸造夹芯版和镀银币。其铸皆五角币,成色低下,含银竟有低至3-5成者。其四川“汉”字壹圆银币的成色如保持在早期状况仅有25.8g左右。经使用流转磨损后的银币,重量在25g或25g以下应该都是很正常之事。

     
     
笔者自藏有“壹圆”、“五角”、“贰角”四川“汉”字银币。

1)汉字壹圆

 

     
 
   
实测直径39.6mm,厚2.3mm,实重20.93g;

 2、汉字五角银币

     
      
该币在九点位四瓣花左侧下部有一定位点或暗记,是目前唯一发现。 实测规格:直径33.5mm,厚度1.8mm,重量13.55克。

     
      该藏品具有以下特点:

   
(1)、围绕“汉”字的横线条43根,内圈与18小圈之间的竖线条58根。相比较那些粗横竖线条的四川军政府造大汉银币来,是一种更精致的设计与布局。

   
(2)、在“汉”字面的九点钟位的四瓣花饰的左下侧有一直径约0.2mm的小点。未在互联网上获知的其他“中华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五角”币图中发现有相同者!
可能系原厂铸造的钱币。而此圆点是铸造定位点或特殊标识。使此币成为唯一存世的珍贵之币!

 
  
(3)、该币上緣和左下缘弱打,导致上部“造”、“府”、“军”、“幣”“五角”字体笔画不完整或缺失。

   
(4)、该币“汉”字面边道弱打,导致“中”字不完整,只能隐约看见字体;“华民国元年”上部笔画浅,内齿不清;三点钟位的四瓣花饰下左或右无九点位的小点。推测如是铸造定位点理应有,但由于弱打被隐含。

   
(5)、该币边齿为典型的直齿。

   
(6)、铸造精美,包浆浑厚,图案清晰,具有浓厚的时代和地方特征必然具有收藏价值。

 3、汉字贰角版:

   
      
该藏品文字和图案清晰完整,近似于未流通币。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  币面汉字书写符合规范,字口清晰,压力深峻。“造”为牛口造,“幣”字下巾未冒头,“银”字金旁为人佳金;3点、九点位花饰为四点花,边道内齿清晰。中心内珠圆精细,芙蓉花(老人笑脸花纹完整);

 
 
(2)  币背“民”字无点,“年”为斜点年。内圈和币边道之间的18小圈规整,内实圈“汉”字二十头为圆头,竖线35条,横线24条。放大的“汉”字和内实圈,18小圆圈上部均有防伪纹。

 
 
(3)  币面和背面逆时针逆90度。是一枚错版币。

 
 
(4)  边齿系深峻的直齿。

   
        
实测直径23.7mm厚1.6mm,重5.32g

 六、四川汉字铜币

     
1
)当制钱十文铜币:

     
     材质黄铜,币面呈金黄色,磨损严重,中心花似为“佛手花”。中心“四川铜币”、上缘“中华民国元年”、篆书“汉字”及18小圈,内实线圈以及横条,竖条清晰可辨。币值不能辨识,但根据直径28.6mm厚度1.6mm重6.77g,可判为当制钱十文。

2)民国元年当制钱五十文:

    a\材质红铜,币面呈金红色。中心花为“佛手花”。中心“四川铜币”、上緣“中华民国元年”、篆书“汉字”及18小圈,内实线圈以及横条(35条)竖条(45条)、边道及内齿清晰。币值“当制钱五十文”清晰可辨。

   
    “造”为“告”造,“民”为无点,“年”为点年。“汉”字二十头为方头。“幣”字下“巾”冒头,“银”字“金”为两点金,“四”字内撇捺为八字。18小圈均未出“须”。3点和9点位花饰为四点花,中小点。

 
 
  
直径35.3mm厚度2.1mm重17.77g。据资料介绍是重庆铜钱局铸造。

     
b\ 
该版本的四川铜币还有一种黄铜版本。其币面汉字中心小珠圈小珠,18小圈及内实线圈均携刻更芊细,之间的横、竖线条数也多于上一版。     该币自然锈蚀,经清洗后可见中心花仍为“佛手花”。

     中心“四川铜币”、上緣“中华民国元年”、篆书“汉字”及18小圈,内实线圈以及横条(49条)竖条(约70条)、边道及内齿清晰。币值“当制钱五十文”可辨。

    “华”为草头华,“民”“国”无点,“年”为横年,“造”为“告”造(但下口被封),。“汉”字二十头为方头。“幣”字下“巾”冒头,“银”字“金”为两点金,“四”字内撇捺为八字。18小圈均未出“须”。3点和9点位花饰为四点花,中小点。

     
      
此藏品实测直径36.9mm厚2.3mm,重18.22g.四川汉字铜币当制钱五十文是四川铜币中的稀少品种,存世少,全品的更少。此币兼点金和佛手花两大特色实为少见。据说,“佛手花”作为四川铜币系列的大名誉品,一直以精美的图案和吉祥如意的寓意,倍受藏家追捧。然而“佛手花”因其数量稀少,被称为“点金易求,佛手难遇”。特别是中间佛手花图案清晰,花纹深刻的美品,更是异常难觅。市场上出现一枚,即刻被藏家拿下,让其他藏家留下遗憾。

     据网络信息披露,曾有泉友以惊天价转出一枚。

 3)民国二年当制钱一百文:

     此币值有红铜和黄铜两种版本。

     红铜币实测直径39.4mm厚2.4mm,重20.53g.“汉”字中心横条37条,18小圈与中心实线内圈之间的竖条57条。中心花为芙蓉花。

 

红铜当制钱一百文

   
      
黄铜币实测直径41mm厚2mm,重21.12g. “汉”字中心横条35条,18小圈与中心实线内圈之间的竖条54条。中心花为芙蓉花。
     压模有裂纹导致币面和汉字有流延。18小圈均为未出须版。边道内齿为短齿,边为光边。

 4)民国15年中心“川”字每枚当两百文,背嘉和图。

     
      
此币值的铜币存世量较多。压制规格混乱。笔者藏有7枚,直径在35.4-35.6mm左右,厚度1.7-2.0mm,重量从11.3-14.57g不等。品相差,磨损严重的有5枚。光边。民国十五年面3点9点位有4瓣花饰,中心小点。中心内圆冠凸字“川”。

     
材质有红铜和黄铜两种。

  5)民国2年四川造币厂造200文双旗铜币

   
    
此币由民国二年铸造。实测直径42.8mm,厚2.2mm,重23.84g.是大200文版。

     
    币面上緣“中华民国二年”,下缘“四川造币厂造”。中心实线内圈,镶嵌嘉和麦穗图,直书“贰百文”面值。3点,9点位携刻十字花星。

     
      币背上携刻英文“THE REPUBLIC OF  CHINA”,下缘是币值“200CASH

(200仙)”。中环用小珠圈围成,内携刻五彩双旗。

     
     
此币虽磨损严重,但据说是民国时期四川铜元中唯一使用英文的一种,现存世量极少,  有专家称其为铜币十珍之一,目前市场价格不菲,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6民国十九年奇葩“边铸每枚当一百”铜币

      1937年,国民党在建立“中华民国”执政后的第16年头,“就以内战为第一要务,军务费、债务费占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

   如果不计债款收入,1927年至1930年,民国政府每年财政赤字之累计已高达47,110万元。中国人民确实是生活在灾害频发的水深火热之中。

     有史料记载:四川“自1927年上年入秋以来,川东、川南一带,淫雨不止,已显潦情”。

     但民国政府因财政状况极差,完全不顾及防灾抗灾,各省很少的一点水利经费也经常被官吏贪污挪用”。

     至此,由于灾荒连年,收获奇歉,政局腐败,米商屯积,至阎境米荒严重”。

      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民国十九年,四川边远地区的地方政府私铸发行了一枚铜币。即被泉界称为铜币奇葩的“中华民国十九年,边铸 每枚当一百”铜币。因币面冠以的文字,直接抱怨物价太高,老百姓苦不堪言的社会背景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文字代钱币背图”,又映射时政的钱币。

此币币面依廓缘无边道内齿。上方镌中华民国十九年七字,中间镌一“川”字,在川字外镌一小线圈,在小线圈外镌一四叶形图案,在其外镌一大线圈,在大线圈外对称镌“边铸”二字,下方镌币值每枚当一百文。

 

钱背依廓缘无边道内齿,在中间镌十二个“生活过高地方请求铸此平价”篆体汉字,在其外镌一细线圈。

      币边为光边无齿。材质为红铜,略掺锌 ,包浆为深巧克力色。

      实测该币直径29.0mm,厚(边缘部测为1.5mm,中心突出的字体测试为1.7mm),重9.06g。

      未查见历史资料对该币的记载。但查见湖南人民出版社戴晓波编著《中国铜元大集》383页收录了民国十五年红铜版(直径27.5 mm左右),民国十九年红铜(直径29.4左右mm)和黄铜版(直径27.5mm左右)。如图。仔细观察,三种铜币均无外缘内齿。

 

见2000年6月第18卷第二期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历史系李伦著说《民国十九年川铸铜币两种》述:

     “有边铸A型币为一种篆文币”(如图:) “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所造的“边铸”一百文铜币。材质为红铜,重6.5g,直径 29mm,厚度1.5mm, 机铸币”。

 

     “铜币的大小及重量均与当十文铜元无异,而面值却为其十倍,反映了四川地区通货膨胀的情况。但铸量比汉字铜币少许多。所谓边铸,就是特指当时四川西部边远地区所在地自铸的铜钱,亦即当时该地区流通的主要货币之一”。

     从拓图看,此币也是外缘边道无齿!!

     不过,应“感谢”民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对国民的伤害,才有这种绝无仅有的历史文物存世,并能作为时代见证。

     数年以来,这种币在各拍卖市场和民间收藏颇受欢迎。一币难求,拍卖价格也是居高不下。但也发现与书载藏品图案不同的钱币出现,需注意辨识真伪。

              2022年5月25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