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纲目》中金石类药物的科学性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2-05-26 发布于江苏

张美琎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本草纲目》是我国16世纪的一部百科全书,集16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

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金石类药物在《本草纲目》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类药,其中包含了李时珍大量的科学思想,对于现在矿物类药物的开发和使用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通过分析金石类药物的分类、鉴定、中药化学、对其批判性认识、用法宜忌等科学性,窥探李时珍独特的科学观。

关键词:李时珍金石类《本草纲目》科学性

《本草纲目》是由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纂,于明万历六年(1578)写成,万历二十四年(1596)出版。这部“雄踞本草之巅”的著作说的是医道,写的是科学,同时也是李时珍一生的记录。王世贞赞其”兹岂仅以医术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实非过誉。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后,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称赞《本草纲目》为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当代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则赞其为”本草系列的最高著作”、”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在和伽利略一维萨留斯的科学运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在科学上获得的辉煌的成就”

总体观之,正如书名所见,《本草纲目》科学体系结构的基本特点在于以纲带目,纲举目张。

书中共介绍了1892种药物,共分为16部,又分入60类,并对每种药物的气味、主治、修治、发明等内容作出科学论述,尤其在集解和发明部分阐述了李时珍大量的科学性思想,博而不凡,结构严谨,便于检索。现就以《本草纲目》中的金石类药物为例,探寻李时珍医学思想的科学性

和独特性所在。

金石类药物在《本草纲目》中被分为两类:第八卷的《金石部》和第九卷至十一卷的《石部》。第八卷多为金、玉以及贵重金属,第九至十ー卷多为普通石类药物,之所以分开,李时珍的观点为”石者,气之核,土之骨也……其精为金为玉”“,金玉与石头本是同体,只有精良之石才可称为"金石”,况且,二者入药功用有很多大不相同,但都同属于矿物类药物”金石虽若顽物,而造化无穷焉””,故李时珍将其收录到一起。二者共包含药物161种,其中有27种为李时珍新増药物,分为4类,金类28种,玉类14种,石类75种,卤石类20种,基本上包罗了上自《本经》,下至《本草纲目》的历代金石类用药经验,内容涉及药物分类、鉴别、药理、冶金、中药

化学等等,可谓是我国16世纪的矿物知识大全。

一、科学的分类

李时珍将矿物药进行归纳、整理,作了科学的分类,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金石类161种药物的分类和排列与现代矿物学的分类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如李时珍在金类下的分类包括的是金、银、铜、铅、锡、铁、钢等,而这些在现代矿物学分类中都属于自然金属元素,仍同属一类。现代矿物学分类中的自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金刚石、石墨、玉、水晶、玛瑙等,在《本草纲目》中也被归为一类,即玉类下属的玉、玛瑙、宝石、水精等。在卤石类下,包括的食盐、戎盐、卤碱等,而这些,仍属现代矿物学分类中的卤化物一类等等例子诸多。李时珍在矿物药中不仅对其本身,还有其化合物都进行了研究,保留了它们的药用价值。现代就有很多对李时珍金有类药物分类的专门研究:金类是金属的单体物质、合金和一部分金属有:玉类绝大多数是硅酸类化合物;石及卤石类包括了一些非金属单体及其化合物。毎一类中,大体上以相同元素的化合物顺序排列,他的分类方法,与今天药物化学中无机药物分类精神基本是一致的。

可以说,《本草纲目》中对金石的归类方法,为近代矿物分类学和矿物药即无机药物分类奠定了基础。

二、先进的矿物鉴定方法

李时珍对于矿物药鉴定的方法,至今很多仍被广泛应用。首先,《本草纲目》中对于我国重要金属矿产的分布地域有很多论述,这就是最基本的,从矿物产地来鉴定药材的真伪优劣。如铁的产地,《本草纲目》中记载"铁皆取矿土炒成。秦、晋、淮、楚、湖南、闽、广诸山中皆产铁,以广铁为良。甘肃土锭铁,色黑性坚,宜作刀剑。西番出宾铁,尤胜”。银的产地”闽、浙、荆、湖、饶、信、广、滇、贵州诸处,山中皆产银””。

其二,颜色和硬度也是坚鉴定矿物的重要内容。如礞石,有青、白二种,以青者为佳”;鉴定银"银有17种,分真银、假银。真银有四种:天生牙,生银坑内石缝中,状如乱丝,色红者上;生银,生石矿中,成片块,大小不定,状如硬锡;母砂银,生五溪丹砂六中,色理红光;黑铅银,得子母之气”。

其三,是通过矿物烧灼反应来鉴别真伪。在”金刚石”一条下就有”欲辨真伪,但烧赤淬醋中,如故不酥碎者为真”“的记录”石胆”一条下也有此物乃生于石,其经煎炼者,即多伪也。但以火烧之成汁者,必伪也。涂于铁及铁上烧之红者,真也”

;鉴别自然铜,亦采用的是烧灼

反应"今市人多以后石为自然铜,烧之成青烟如硫黄者是也”。现在看来,自然铜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铁,遇火烧则会变为青色放出硫黄的火焰,可见这些方法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除此之外,《金石部》中还记载了用动物实验鉴别矿物的方法,这是现代药理学家尤为重视

的一种鉴别方法,也是其科学性的突出体现。19世纪初药理学家马让迪与贝尔纳对箭毒的研究被视为实验药理学的开端,实则在《本草纲目》中早就有关于动物实验来鉴定药材的方法。”赤铜屑”一条中提到”藏器曰:赤铜屑主折伤,能焊人骨,及六畜有损者,细研酒服,直入骨损处,六畜死后,取骨视之,犹有焊痕,可验”。另外,现在可知的无名异是一种强氧化剂,有杀菌、防腐、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而《本草纲目》中记载,这是通过对山鸡脚受伤的治愈而发现的,李时珍引崔防《外丹本草》载”无名异……昔人见山鸡被网损其足,脱去,衔一石磨其损处,遂愈而去,乃取石理伤折,大效。人因傅之”。这些对于现代生物药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三、初步的中药化学

《本草纲目》中所体现出的中药化学理论是金石类药物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包括科学地炮制药物、金属的治炼、药物提取方法的记录等等。李时珍在总结诸家本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详加论证叙述,把当时的科学水平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金石类药多为致密重坠之物,有不少是有毒之品,药性峻烈,不易于煎熬也不宜多服,不进行适当炮制,对人有害。而炮制后的药性和缓,大大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李时珍对前人处理矿物药的方法进行了诸多考证后,加以创新,如”银屑”在《唐本草》中记载,是水银、消石、盐在一起炮制,李时珍明确指出:入药只用银箔易细,若用水银、盐、消制者,反有毒矣”。

。而且对于”水银”入药,明确指出”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锻丹砂而出。

加以盐炼而为轻粉。加以硫黄升而为银朱”

,银朱即朱砂,亦即现在的硫化汞,从前人的炼丹方法发展到利用化学原理制备轻粉、朱砂,在当时是一项很高的科学成就。另外,制作“银膏”的方法也可见李时珍的创新之处"用白锡和银薄及水银合成之。凝硬如银”,用于补牙齿缺落”,在李时珍之前并未见到有利用银汞合金补牙的记载。

除此之外,金石类药物中有关于金银铜铁锡铅等金属冶炼的记录,对于研究我国的冶金科技史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金”一条中就揭示了金与其他物质的化学变化"洗金以盐,骆驼、驴、马脂,皆能柔金。金遇铅则碎,翡翠石能屑金,亦物性相制也”“。再如”铅”一条"朱砂伏于铅而死于硫,硫恋于铅而伏于,铁恋于磁而死于铅,雄恋于铅而死于五加。故金公变化最多,一变而成胡粉,再变而成黄丹,三变而成密陀僧,四变而成白霜”。这虽然是从炼丹术中提炼出来,但却揭示了铅的各种化学变化。另外,我们通过现代化学可知,铅盐可以沉淀井水中的污染物,李时珍便与《水部》相结合,记录了利用铅盐处理污水的办法”凡井以黑铅为底,

能清水散结,人饮之无疾”“,铅盐沉淀法到现在也是一种广为应用的方法。

四、客观的批判性认识

李时珍对于金石类药物作用,在我国古代可以说是较为客观的批判性认识。对金石类药物的医用,不可否认,大多都从方士炼丹药中来。在《本草纲目》以前,由于受道家炼丹术的影响,服石风气盛行,求得长生不老成为时尚。《神农本草经》所载的金石类药物大多都有”轻身延年”、"服之不饥”的作用,其影响很是深远。

李时珍则是批判地继承前人观点,一方面批判炼丹术所追求的长生不老的虚幻目标,另一方面也积极吸收炼丹术中可用的具体操作和技术成果,也认识到

金石类药物不仅可以补益,更长于祛邪,功效上有滋补延年、攻毒祛邪的作用。

首先,李时珍对炼丹长生不老术进行了批判。”别录、陈藏器亦言久服神仙。其说盖自秦、汉武时方士传流而来。岂知血肉之躯,水谷为赖,可能堪此金石重坠之物久在肠胃乎?求生而丧生,可谓愚也矣。”在”玉”一条下又说”汉武帝取金茎露和玉屑服,云可长生,即此物(玉屑)也。但玉亦未必能使生者不死,惟死者不朽耳。养尸盗墓,反成暴弃。曷若速朽归虚之见理哉!“水银在中国古代不失为炼丹之术的法宝,李时珍也对其进行否定,认识到水银的剧毒性:"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锻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阴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扑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但是在此李时珍虽痛斥了炼丹方士服水银的错误,但也肯定了水银的某些药用价值"水银但不可服耳尔,而其制药之功,不可掩也。同黑铅结砂,则镇坠痰涎;同硫结砂,则拯救危病。”“如此批判性认识还有多处见到,如炼丹术的双翼药物铅和汞,李时珍在”汞”一条批判了炼丹术,却在”铅”一条中对”五金之祖”的铅加以崇奉;再如同为硫化汞的天然丹砂和人工灵砂中,李时珍在”丹砂”条严厉地批判炼丹之术,在”灵砂”一条中又有所提倡”;又如”二黄之功亦仿佛”的雄黄与雌黄,李时珍在”雄黄”中批判,随之在”雌黄”中容纳。同时,对道家所推崇的“服饵之术”“的养生之处也容纳进来,承认其药用价值。如赤石脂”补心血,生肌肉”";石面“益气调中,食之不饥”";石流黄”补命门不足,阳气暴绝”“等;如白石英、云母、石钟乳、丹砂、石囱砂等,这类药方都属干服饵补益的用法。这并非偶然,《本草纲目》不是一朝一タ而成,李时珍在不断的修改和补充中将自己的批判性思想进行着完善。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指出"医药化学源于中国”“,炼丹术与医药学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医药化学则很早就存在于这两个领域之中,李时珍对金石类药物用法批判性的传承,不仅仅是本草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医药化学的传承者。


五、科学的用法宜忌

对药物使用剂量的控制是现代医药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医者,李时珍对于金石类药物的用法及宜忌也是十分地重视。金石类药物有很多具有毒性,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可过量和持续服用,同时要混合多种用法尽量减少毒副作用的产生,以求最佳疗效。并且,在药物的用法上,《本草纲目》中也是尤为重视,如雄黄一条就收载了52方,涉及内外用法近20种,外用有敷、贴、涂、嗅、塞、浸泡、烟熏、戴、吹耳、撒布、喷洒等;内服为作丸、散剂服用。五色石脂一条共收录12方,其中外用1个,内服11个,其中,散剂5个,丸剂4个,汤剂1个,其它1个。可见,金石类药物内服多作丸、散剂型,需得缓缓吸收;外用不拘一格,多种途径,见效就好,这些从附方中皆可清楚看出。这些附方虽非李时珍亲创,但如此全面大量的收入书中,足可见得李时珍对其重视。

独特的科学思想



唯物辩证观。金石类部分中,蕴含着大量李时珍独到的辩证思想。首先,是对炼丹术的态度。李时珍对炼丹术有着批判性认识,又注重考证,提倡从实践中求得验证,强调实践的重要。除前文举例,还有”朴硝”一条的记录,通过详细记载制硝的过程,得出了"诸硝系一物而只有精细之分”的科学验证,从而批评前家”因名迷实,谬猜乱度”“的主观臆测。"不以先入为主,非妙入精微者不能企此”,李时珍对药物的结论不是纯理论推演所得,而是在实验中修正所得的结论。其二,是创新的思想。李时珍在古方的基础上创新,进行医疗实验。在“慈石”一条就记录了一则运用”东垣羌活胜风汤”加减创造的创新性医案”慈石法水,色黑而入肾,故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一士子频病目,渐觉昏暗生弱。时珍用东垣羌活胜风汤加减法与服,而以慈朱丸佐之,两目遂如故。盖磁石入肾,镇养真精,使神水不外溢,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以神曲,消化滞气,生熟并用,温养脾胃生发之气,乃道家黄婆媒合婴姹之理。制方者宜窥造化之奥乎?"“利用古方的参考,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创新地进行了成功实验。

考证辨析观。李时珍着重注意对药物的历史考证,凡药物的名称、形状、产地、性味、功效等,都追加考察,吸收诸家本草的正确意见,纠正存在的错误。在他看来,如不详细订正错误,将会以讹传讹,贻误医疗。如“玉”一条记载”玉泉作玉浆甚是。别本所注乃玉髓也。别录自有条,诸家未深考耳”。“银”一条,对前人本草记载银有毒一概而论的说法进行存疑考误,举例说明生银本无毒,但是银屑有毒,更是批判了银和水服用修炼成仙的方法”此说非矣。生银初煎出如理,乃其天真,故无毒……且古法用水银煎消,制银箔成泥入药,所以银屑有毒。银本无毒,其毒则诸物之毒也。今人用银器饮食,遇毒则变黑;中毒死者,亦以银物试探之,则银之无毒可征矣。其入药,亦是平肝甚怯之义..….《抱朴子》言银化水服,可成地仙者,亦方士谬言也,不足信”“。在”铁”一条下说”铁于五金,其性则制木,故痫疾宜之………日华子言其镇心安五脏,岂其然哉?本草载太清服食法,言服铁伤肺者,乃肝字之误。对于无法考证的药物,存而不论。金牙石,《圣济经》在治疗风火方中记载了金牙石和银牙石,但《本草纲目》中只列有金牙石,正文以及”附录诸石”中都没有列入银牙石,李时珍如实写道”银牙石恐金牙石之白色者耳。方书并无言及者,姑阙”。《石部》后附录了27种石类罕见药物,李时珍也申明”别录有名未用诸石,及诸家所列而不详,难以类附者,通附于此””

除此之外,李时珍对相同药物进行反复比较,以辨异同。"白玉髓”条集解中说”此即玉膏也,别本以为玉泉者是矣””银”条”入药只用银箔易细,若用水银盐消制者,反有毒矣。龙木论谓之银液。又有锡箔可伪,宜辨之”"”自然铜”条”自然铜接骨之功,与铜屑同,不可诬也”“,自然铜与赤铜屑都有接骨的功效,但二者其它性质有所不同如赤铜屑伤肾,故不可混淆。

此外,还有对消石和朴硝的辨析。消石与朴硝”二名相混,遂致费辩不决”"诸硝,自晋唐以来,诸家皆执明而猜,都无定见”,李时珍通过比较肯定”消有水火两种,形质虽同,性气迥别。”《名医别录》把消石”列于朴硝之下,误矣”。李时珍在科学比较之后写道"朴硝属水,味咸,气寒,其性下走,阴中之阴,折治三焦邪火;消石属火,味辛带苦,微寒,气大温,性上升,水中之火,升散三焦邪火。

还有朴硝分类之下的芒消和牙消,虽然都从朴硝中提炼而来,但李时珍经过周密的比较,发现其同朴硝还是有着性味功用之别”朴硝澄下,消之粗者也,其质重浊。芒消、牙消结于上,消之精者也,其质清明。甜消、风化消,则又芒消、牙消之去气味而甘缓清爽者也。故朴硝止可施于鲁莽之人,及傅涂之药;若汤散服饵,必须芒消、牙消为佳”。李时珍对矿物类药的科学辨析和考证,大大保证了药物使用的科学价值。


结语:综上所述,金石类药物是浩繁的《本草纲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李时珍有则必述,无则阙如,补充前人所遺漏,阐明个人之认识,尤其用于临床的应用,甚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在其中我们能看出《本草纲目》所蕴含的诸多独特性与科学性,亦能看出李时珍对我国医药科学的贡献。李约瑟的学生罗伯特坦普在《中国:发现与发明的摇篮》一书中考证了古代中国有许多发明、发现领先于世界,认为这些发明、发现促进了当时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曾为改变世界科学技术面貌作出了贡献,其中就包括了《本草纲目。金石类药物在《本草纲目》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类药,其中包含了李时珍大量的科学思想,对于现在矿物类药物的开发和使用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