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铁山岬记

 东营微文化_ 2022-05-26 发布于山东

老铁山岬记

谷雨时节,与友人相约旅顺口老铁山岬。

与不远处的樱花园相比,这里要冷清了许多。山路弯弯,我们拾阶而上,不觉气喘吁吁。越向上攀爬,风越大,但在这里看海,270度无死角,视野广阔,心绪也开朗起来。正应了好风景都在奇绝处的老话。

老铁山的地理位置很独特,坐落在辽东半岛最南端,也是整个东北陆地的最南端,在祖国“金鸡”版图居“嘴角”的位置。站在老铁山岬之颠,让人蓦然想起葡萄牙诗人卡蒙斯的名句:“大地在此结束,沧海由此开始。”

岬者,是指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老铁山岬居北纬38度43分37秒,东经121度8分026秒,与山东蓬莱成山头形成对角线,相距58.86海里。记得有一年冬季来这里,手机竟收到了山东信号。

山东半岛的胶东与辽东半岛的大连渊源流长。史书上说,在遥远的古代,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连成一片,都属于潮湿的胶辽古陆。《庄子 逍遥游》有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北冥说的就是胶辽古陆上的一个大湖。后来,这个大湖慢慢变成了海洋,即今天的渤海。辽东半岛是山东人走海路闯关东的第一站。在老大连人心中,胶东是海南家,而胶东人则亲切地称老大连人谓“海南丢”。

2000年8月8日上午7时58分,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就是从老铁山岬跃入渤海海峽,历时50小时22分,游程123.58公里,抵达山东半岛蓬莱城附近八仙渡东沙滩的。如今,老铁山岬留有记述张健壮举的纪念碑。近些年老有议论,主张从这里修建跨越渤海海峡,直抵山东的海底隧道或跨海大桥,那样,大连到山东只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真是令人期待。

老铁山岬屹立于渤海海峽要冲,是著名的黄海和渤海自然分界线北端的标志,故这里就有了“一山担双海”的美誉。据称,这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在世界范围内也极鲜见。

站在老铁山颠放眼望去,黄海海水较蓝,渤海海水略黄,形成一道泾渭分明的水流,即黄渤海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有时呈直线,有时呈“s”形,但只要天气晴朗,能清晰地划分出两片海域来。与常人认知不同的是,黄海呈现的是蓝色,渤海呈现的却是黄色。个中的原因,有多种解释。

老铁山岬下的水道繁忙而湍急,在老铁山最高点建有一座亮了129年的航标灯塔。这座乳白色的灯塔虽然只有14米高,从外观看,也无特殊之处,但它却是国际航标协会评出的一百座世界历史灯塔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列入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老铁山灯塔1893年由英国人承建。而设计和内部构件,却出自法国人之手。据说灯塔最独特的部分,一个是巨大的牛眼透镜,它完全由人工打磨的水晶制成,其光源烧的是煤油(后改电),两道旋转的光束,则随着机械的传动时隐时现,照射25海里海面以外,为往来渤海海峽的国内外船舰导航。另一个是“水银悬浮运转系统”,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有书载,老铁山灯塔是洋务运动的产物。

建灯塔的初衷是为了保证北洋水师军舰的出行安全。自灯塔建成后,历经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几易其主,后又沦落日本侵略者之手,经历了长达4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投降后,由苏联红军接管,直到1955年苏军撤离,方移交我人民海军。现由国家交通部管理,经多次现代化改造,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旅顺口有一座博物馆,名动远东,它记载着这座濒海小城的历史。有荣耀,但更多的是屈辱与伤痛。其实,老铁山岬也是一座博物馆,沧海桑田变幻,历史云烟弥漫,阅读它,会让我们思考,在思考中自省,在自省中自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希望更多的人,走近它,亲近它。
作者简介:陈晓林,先从军,再转警,业余写作。出版散文集、诗集等六部。《将星之路》获第二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曾兼任黑龙江省直机关作协副主席,省公安文联主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