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人驾到:老家乡愁【张燕松】

 太行文学l苑 2022-05-26 发布于河南

这些天,由于工作的缘故,天天在乡下的田间小路穿梭,每天沿路上会遇见树荫乘凉的慈祥老人,骑车送娃的年轻父母,或者晒得黑黢黢开着三轮车突突而过的中年人,他们衣着简朴,笑声爽朗,偶尔向他们问路,他们就会热情地打量你很久,然后才告诉你应该走哪个哪个路口,有时他们还会问,你从哪里来?你去干啥嘞?当告诉他们从城里来以后,他们又会说,是啊,好多城里人一到周末就回来了。从他们的眉目间自信的神情里,仿佛明白了那些年我们拼命想逃离的农村,现在却逐渐成为了我们向往的地方:邀三两好友,几家亲朋,一口铁锅,几两小酒,炖肉、烧烤、野炊、派对,体验农耕生活,得劲得很!

 

年少不知家乡好,一别恍然已多秋

小满已过,杏已黄,麦将割。

“妈,再有几天麦子就该成熟、收割了吧,我去给您割麦子!”满心欢喜地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本来还想着替家里分担一下,没想到母亲悠悠的说:“你是不是面不够吃了?可是今年没种麦,明年把地拾掇起来,你们回来种吧。”接着又“自豪”地为我讲了讲家里还存了多少麦,让我去哪个面粉厂取面,还说要帮我们在老家种一片菜园,这样以后吃菜既方便又健康,我呵呵地应着。虽然母亲根本没功夫去了解物价行情和回老家取菜的经济成本,也丝毫没注意到我们根本不会种地,但她知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所以天天念叨让我们回去种点地。而每次我们让母亲回来县城住,她都一口拒绝说:“现在农村发展的比城市还好,空气又新鲜,环境还好,天然气也通了,24小时自来水,上网、买菜、坐公交个个都很方便,还能去别家串串门啥的,城里人该羡慕我们哩!”

有时候想想,确实如此,除了上班,我们被囿于这小小方寸之家,每天重复着做着一日三餐,看着街上的高楼大厦,总觉得生活缺少了点什么,也许缺的就是这份“老家乡愁”,缺的是一条长长的情感纽带,把我们和老家紧紧地系在一起,无论风云如何变换,始终是我们的根之所在,是背后最坚强的后盾。所幸,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农村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人、财、物,也为农村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无论是环境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末住在村,工作在城里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常态。未来的村里人,有一方小院、几分良田将成为被羡慕的存在。

年少不懂父母辛,中年方知父母恩

说起农活,诸如收麦、掰玉米、摘棉花等,记得儿时最不喜欢干了,因为年纪小,也受不了天天日晒风吹除草、施肥的苦,每次家里让帮忙去干活,总会说还有写不完的作业。家里人也真的以为我在努力学习,其实等他们走后我在家偷偷看电视。有一次,也是农忙最忙的时节,父母让我在家写作业,等他们中午汗流浃背地回来,掀开锅盖发现,面条都挤成了一坨,而我光顾着看电视却忘记了炒菜。又累又饿的父亲脱下来一只鞋底追着我满院子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前几天,父亲给我发了一张大拇脚趾乌青的照片,脚上其他地方也已满是褶皱和青筋,他说是他干活不小心扭伤了。看着这张略显不适的图片,突然一阵难过涌上来,他也不再是那个会被同学误认为“我哥”的帅气老爹,肩膀驼了、头发白了,皱纹也更加明显了。在我印象里,他也已经不止一次受伤了,扭到脖子打石膏固定、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受伤住院、脚脖肿胀停工、肺部毛病休养好几年,高血压常年吃药,每次他都说笑着说没事儿没事儿,过几天就好了。可这个从来没有因为受伤生病掉过一滴泪的男人,却天天不知疲倦地早出晚归挣钱养家,却因为儿时没办法照顾我而哭的稀里哗啦,虽然那时我并不是很懂他和母亲埋藏在眼底深深的难过,也不懂为什么每一次要离别那么久,为什么他转身踏上离途连头也不回?

我们总说,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等我们长大了要好好报答父母,可真的长大成家了,又要开始照顾自己的小家庭,每天为工作忙忙碌碌,为生活鸡飞狗跳,哪有时间顾及父母,所以他们即使生病都不会轻易联系,生怕给儿女带来了麻烦,也只等我们也做了父母,开始为自己的孩子忙前忙后,才明白了当初父母的不易。可有的一别数日,有的却一别永远。只希望,时光啊,慢点走,好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常回家看看。

年少不牵愁肠肚,万家灯火念归处

弟弟大三,马上面临实习,学校提供了十来所实习的医院,他跟室友一合计,既不去省会,也不去学校或者户籍归属地,非要跑到河南的最南边信阳,说那儿空气好。刚开始我们都没在意,以为他就那样说说而已,可真到了填写实习意向的时候,他真有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家里人轮番上场,苦口婆心劝了一阵,最后他似乎动摇了,放弃了谁也没去过的信阳,又说以后找工作了绝对不回来安阳,辛辛苦苦跑出来上学,最后连河南省都没出,绝对以后要去外面闯,我们都笑了,谁没有年轻过,谁还不曾经是个意气奋发的少年?最后他遂了他的意愿,选了个学校所在地的医院,本来以为一切都准备妥当,后来发现他选的医院是唯一一个不提供住宿的医院,其他提供住宿的医院实习期一年费用合计也就700、800的样子,他选了医院又要租房子,每月1000左右的房费、不仅不包括水电费,还要多付一个月中介费,即使两个人合租,一年费用也大大超出了好几倍,便宜点的房子不是距离远就是太破旧,他挠了头又开始找父母要钱。

其实最开始,我们都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也提前给他分析了租房各项麻烦的事宜,可是他很坚决不肯听,像极了以前同样不听人劝的我,自以为可以掌控一切,自以为要去大城市闯出一番大事业,结果非得撞的头破血流,才选择退回一隅,谋安安静静的小小作为。随他去吧,趁年轻,赶紧去体验去闯,也许真能搏出一番新天地。即使不能,也不要紧,家永远在,累了,随时归。

年少时,谁不曾有个“江湖梦”,想法很大,想逃离这“穷乡僻壤”、18线的小城市,想去大城市看霓虹闪烁、灯红酒绿,想等到功成名就,再春风十里、衣锦还乡,可是呢,走着走着,愈来愈发现纵使外面万千繁华,也远不及老家所带给我们的归属和依靠,所以才有了绵绵不断的乡愁。

乡愁,是一根线,永远也扯不断的带着妈妈的爱的线。

【作者简介】:张燕松,笔名檐,老家桂林,随性自由,偶尔付笔,积极阳光,热爱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