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易学道理

 青葙子111 2022-05-26 发布于河北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宇宙浩翰无垠,人类渺小如尘埃;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和生老病死面前,一切力量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有时也许人们只是把它当成一句安慰人的话,自己并不认同,大难不死这个原因,怎么能带来必有后福这个结果呢?从易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它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两个卦名。”否“是坏的卦,“泰”是好的卦。指恶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形容情况坏到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福祸相依,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人的一生都不会总是高潮或者总是低谷,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些日常生活中人们总结出来的道理,在周易八字中也是有体现的。中国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概括地说,就是按照”金木水火土“的顺序,而一个五行代表的大运有二十年,如果这个五行的气场在这二十年是适合弥补先天劣势,自然这二十年的大运会是这一生比较顺利的时光。反则亦然。在人生不顺利的低谷阶段,这个低谷的最低点就是”死“。如果能在低谷中坚强自己的意志,总结失败的经验,甚至会有非常艰难的局面出现,在这个时候,只要挺过去了,人生就会上升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大难的时候没有被打倒,解决了困难,总有一天会随着岁月的变迁,迎来后面的福。前面能承受的苦难压力越多越大,后面能驾驭富贵福气的能力也就越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