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特种设备制造管理规范 (培训版)
2022-05-26 | 阅:  转:  |  分享 
  
特种设备制造管理规范前言:一、本司特种设备的范围国家新制定的TSG07-2019《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中对压力管道元件组合装
置制造许可要求中只有燃气调压装置和减温减压装置的生产许可,其他未列入许可管制范围,本司特种生产许可证范围仅针对燃气调压装置。因本司
泵撬类产品无对应的国家标准及许可规程,按照重庆市特检院的说法:泵撬类产品属于压力管道元件组合装置类,若要生产,需要取得燃气调压装置
或减温减压装置的特种设备生产许可,并按照该生产许可的管理要求及公司的企业标准执行生产,燃气调压装置生产标准:JBT11491-
2013撬装式燃气减压装置泵撬类产品生产标准:企业标准管理标准:TSG07-2019《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和公司
的程序文件及管理手册二、制度宣贯及贯彻执行的缘由1.特种设备管理需要2.重庆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抽查三、所有作业要有对应的文件
支撑1.文件的内容: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为什么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谁做WHO、做到哪种程度H
OWMUCH、填写什么表单记录、异常的处理2.文件的格式范本3.记录表单不能凭空出现四、问题改良的重点1.改良作业标
准(前提是要先有作业标准、制度、规范)2.拒绝增强、提高、加强的说法和以联络书的方式发布五、记录表单要有出处及管制1.表单
要从文件带出,不能凭空出现;2.表单内容、编号要有管制3.表单格式中应有表单编号和版本的内容4.表单变更要有管制,需申
请变更并经相关部门会签后才能变更,不能随意调整5.新增表单编号须向行政部申请6.表单管制部门:行政部,管制表单《管制表单一
览表》7.表单存储管制的方法五、管理体系各质控负责人的职责1.人员任命2.人员职责1.目的:规范本司特种设备的设计、
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和管控要点,使之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2.范围:本司所有特种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均属本
规范管理范围。3.权责3.1法人(法人代表):特种设备管理目标的制定、各质量负责人的任命3.2技术部:负责特种设备的设计策划
及设计管制3.3制造部:负责按相关标准、规范、设计文件进行制造及制造管制3.4质检部:负责特种设备质量的管制及特种设备产品质量
证明书的制作3.5生管部:负责材料的采购及采购管制,无损检测的外委4.作业要求本司的特种设备(主要针对压力管道元件组合装置)
的设计制造应严格《燃气调压装置质量管理手册》JCT-QM-2018及《燃气调压装置程序文件》JCT-CX-2018的规定严格执行,
并着重于以下内容的管制。4.1质量目标管理公司管理层于每年年底制定有关特种设备的年度质量目标并由相关部门分解到部门目标中;各部门
应对本部门的部门目标进行月统计考核,质量保证工程师每年年初对上一年的年度质量目标进行统计考核并提交管理审查。4.2生产场所的管理
公司应保证有足够适合面积的生产场所以满足特种设备的生产需求,若为租赁方式的生产场所,租赁合同的有效期应覆盖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的
有效期范围(制造许可证的有效期为4年)。4.3人员的管理4.3.1人员配置要求4.3.1.1公司法人(法人代表)须任命质量保
证工程师及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含设计负责人、工艺负责人、材料负责人、无损检测负责人、耐压试验负责人、检验与试
验负责人、焊接负责人、理化检测负责人、设备管理负责人,当任命人员发生变动时须及时重新任命。4.3.1.2公司法人(法人代表)不能
兼任质量保证工程师及其他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向质量保证工程师负责,质量保证工程师不能兼任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
员;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最多只能担任两个不相关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其中材料与理化负责人、焊接与无损检测负责人员不得相互兼任。4
.3.1.3在本司的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中,可不须设置管理者代表和技术负责人,若设置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允许由质量保证工程师兼
任。4.3.1.4公司须配备持证项目满足公司生产需要的持证焊工至少2人以上,焊工资格由焊接负责人考核确定并登录于《焊接人员名单》
中并交由行政部存档发行至质检部、制造部和焊接负责人,当人员发生变动时,焊接负责人应及时更新《焊接人员名单》并重新分发。4.3.1.
5公司须配备不少于2名的理化检测人员,理化检测人员资格由理化检测负责人考核确定并登录于《理化检测人员名单》中并交由行政部存档发行
至质检部、生管部和理化检测负责人,当人员发生变动时,理化检测负责人应及时更新《理化检测人员名单》并重新分发。4.3.1.6公司须
配备足够数量的检验人员,检验人员资格由检验与试验负责人考核确定并登录于《检验人员名单》中并交由行政部存档发行至质检部、制造部和检验
与试验负责人,当人员发生变动时,检验与试验负责人应及时更新《检验人员名单》并重新分发。4.3.1.7公司须配备至少3人以上的设计
人员。4.3.1.8公司须配备至少5人以上的技术人员。4.3.2人员资格4.3.2.1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的相关规范中对相关人员
有工程技术职称要求的,如果人员无相应工程技术职称,则需要具有相应的学历和技术工作年限,专业应当为理工类专业,工程技术职称与学历和技
术工作年限比照见下表:职称学历与技术工作年限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大学本科毕业生大专毕业生高级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工作10年以上工作1
3年以上工作15年以上工程师工作1年以上工作4年以上工作7年以上工作9年以上助理工程师—工作1年以上工作2年以上工作3年以上其中:
技术工作是指与相应特种设备生产、检验、检测、使用管理等有关的技术方面的工作。高级技师和技师可以分别相当于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中专毕
业生的技术工作年限要求可以参照大专毕业生。4.3.2.2质量保证工程师应当具有工程师职称和相关工作经历。4.3.2.3质量控制
系统责任人员中的设计、工艺和焊接负责人应当为理工类专业人员,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和相关产品制造工作经历。4.3.2.4无损检测负责
人应当具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II级资格。4.3.2.5设计人员应当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和相应设计能力,掌握所制造产品的标准技术要求、
产品结构和强度安全性能要求,能够进行强度校核等工作;4.3.2.6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理工类专业教育背景,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并且具
有相关工作经验。4.4外委作业的管理4.4.1无损检测可以外委作业,外委厂家的委托合同期限应覆盖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的有效期范围
(制造许可证的有效期为4年)。无损检测的外委厂家须具备相应的资质;4.4.2理化检测不能外委,公司须具备化学成分分析装置或者定量
光谱分析仪,具备不下于2台的便携式硬度计;4.5产品设计阶段的管理4.5.1公司生产的每类产品须有对应执行的国家标准,当无相应
的国家标准时应制定公司的企业标准,以作为产品生产的依据,企业标准必须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备案发布;技术部须尽快制定本司
泵撬类产品的企业标准并予以发布实施4.5.2特种设备产品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及设计输出(设计输出包含结构图(总装图)、
管段尺寸图、静电跨接标示图、管道支吊架尺寸图、工艺流程图(须有阀门编号标识)、安装图、焊缝图、用料清单等文件),并在产品正式生产前
下发,产品由技术部设计人员负责设计,设计负责人核准。执行时机:立即执行切换方式:回收原有的所有图纸,按生产需求变更下发,
逐一替换管制重点:焊缝图的下发时机、生产缺图缺项时的尽快反馈及处理4.5.3每类产品设计完成后在生产前由设计项目负责人组织设
计小组成员(含设计人员、产品制程工程人员、工艺人员和质检人员)制定产品的《质量计划》,确定产品实现的各个环节的质量管控方式、重点及
管控记录的内容及格式,《质量计划》经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会签后由质量保证工程师核准管制下发至制造部、生管部、质检部,用以管控产品
生产过程的质量。执行时机:立即执行,原有原有缺项立即安排补齐。管制重点:产品的生产管制(含制作及检测方法、填写的记录及其格式)
应在产品设计策划阶段完成,相关部门只需按此执行,不能随意更改,若需更改应提出申请并由设计小组确认后调整。建议技术部立即主导实施4.
5.4产品设计完成后由设计项目负责人安排工艺人员负责生产工艺策划,工艺人员根据产品的设计资料及《质量计划》制定作业指导书,作业指
导书由工艺负责人核准后管制下发,作业指导书中需体现生产过程中需填报的表单记录名称及编号。执行时机:立即执行,原有原有缺项立即安排
补齐建议:作业指导书先按产品类别编写(含加气机和燃气表检测台),先保证有无,后续再考虑每个产品编写,建议技术部立即主导实施4.6
供应商的管理4.6.1供货特种设备范畴的零部件及产品的供应商在导入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之前须由生管部确认其特种设备的制造许可资质
并存档备查;4.6.2生管部须定期核查并确保特种设备合格供应商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资质的有效性,无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资质或许可资质过
期的供应商不得采购。4.7进料的管理4.7.1属于特种设备管制范围内的部件及外配套设备进料时必须随货提供对应的产品质量证明书2
份(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直发现场的须将2份质量证明书直接发到本公司),否则不予验收入库,管制部门:生管部、质检部;和之前的管制
方式有区别,注意调整。4.7.2属于特种设备管制范围内的零件(含管阀件、法兰、零部件的配对法兰、焊材)进料时须随货提供产品质量证
明书,产品质量证明书上应有经销商或者生产厂商的鲜章(扫描件有效),否则不予验收入库,管制部门:生管部、质检部;4.7.3属于特种
设备管理范围内的阀门进料时须随货提供阀门合格证,否则不予验收入库,管制部门:生管部、质检部;4.7.4外委的无损检测工作完成后生
管部须开立《外购入库单》并连同无损检测报告提交质检部进行验收,质检部验收确认后须填写对应的《进料检验记录》并记录无损检测的数量和合
格率,后经无损检测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才能合格入库,其流程等同于外购材料入库;管制重点:无损检测报告提供的时间外委人员日常的工作
管理(按无损检测申请单及时查核及归档)4.7.5生管部在下推外购入库单时必须注明特种设备材料的生产厂家及备注炉批号以便标识和追溯
,同时质检部在进料检验时也需确认此内容,否则拒收;4.7.6《进料检验记录》由检验与试验负责人核准。4.8库房的管理4.8.1
焊材的存储须设置一级库、二级库进行管理,焊材的存储管理须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严格按照管理规定执行,每级库房的焊材进出库须有明确的记
录(含每批领用的炉批号及厂家);4.8.2一、二级焊材库须进行温湿度管控并做好温湿度记录;4.8.3公司必须具备不下于1台的焊
条烘烤设备,药皮焊条发出使用前须按相关要求进行烘烤并有烘烤记录;4.8.4制造部当批使用余留的焊材和使用后的焊头须回收并有回收记
录,两者加总的数量须和领用的数量一致;4.8.5库存特种设备使用材料的存储和进出须采用物料卡管制,物料卡上应有物料的厂家和炉批号
的记录,同一材料当出现有不同厂家和/炉批号时须分开标记和记录,进出管理时应满足先进先出的原则;4.8.6特种设备产品生产领料时库
房必须在《领料单》上备注特种设备材料的厂家和炉批号(根据物料卡填写,有多个厂家和炉批号时必须逐一填写,特别针对管材、管阀件、法兰和
焊材),同时制造部门领料时须核对《领料单》的备注信息,无相关信息时应拒绝领料;4.8.7特种设备材料出货时仓库必须在《出货单》上
备注特种设备材料的厂家和炉批号(根据物料卡填写,有多个厂家和炉批号时必须逐一填写,特别针对管材、管阀件、法兰和焊材),同时销售部门
出货时须核对《出货单》的备注信息,无相关信息时应拒绝出货。上述为特种设备产品追溯的要求,否则无法追溯4.9制造检验设备的管理
4.9.1制造检验设备管理的责任人员为公司任命的设备管理负责人;4.9.2设备管理负责人应将本司用于产品生产的设备登记造册于《
生产设备台账》中并分发至设备管理部门,当设备明细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并重新分发;4.9.3设备管理负责人应将本司用于产品检验和试
验的设备登记造册于《检验和试验设备台账》中并分发至设备管理部门,当设备明细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并重新分发;4.9.4公司须具备不
下于1台的化学成分分析装置或者定量光谱分析仪;4.9.5公司须具备不下于2台的便携式硬度计;4.9.6公司须具备不下于1台的阀
门性能调试与检测仪器;4.9.7公司必须具备氩弧焊机和CO2气体保护焊机,其数量须能满足生产需求;4.9.8公司必须具备不下于
1台的制作许可标志和产品标准所规定的专用设备及工(器)具;4.9.9公司必须具备与产品检验(包括工序检验)相适应的检测几何尺寸、
角度、表面粗糙度、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计量器具,如外卡、游标卡尺、直尺、周径尺、角度尺、检测样板、检测平台、表面粗糙度试块、焊缝检测尺
、测温仪、几何尺寸检测仪等,其数量须能满足生产需求;4.9.10公司必须具备不锈钢加工的专用设备(主要针对金加工),不锈钢专用设
备须做专门标识并仅限不锈钢材料加工使用;4.9.11公司必须具备满足生产需求数量的焊条烘烤箱,药皮焊条在使用前进行烘烤并保存烘烤
记录;4.9.11公司必须具备满足生产需求数量的焊条保温桶,药皮焊条烘烤后在使用前须一直在保温桶内存放。4.10制造过程的管理
4.10.1制造过程的管理由制造部负责;4.10.2特种设备制造过程中需适时填写《管道下料记录表》、《管道坡口加工记录表》、《
管道焊接记录表》、《焊口外观检查记录表》、《阀门安装记录》、《压力试验(测试)记录表》、《气密性试验(测试)记录表》、《调压性能试
验(测试)记录表》(若有时)、《切断阀切断性能试验(测试)记录表》(若有时)、《安全放散性能试验(测试)记录表》、《管道跨接电阻检
测记录》、《管道支吊架安装检查记录》、《产品配置表》及产品的生产工艺记录,并在产品生产完毕入库时与入库单一起提交给质检部。管制重
点:注意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4.10.3制造部在申请产品无损检测时须填写《无损检测申请单》经无损检测负责人批准后再外委进行无损
检测;管制重点:无损检测申请前必须获得有效的焊缝图4.10.4制造部在领用阀门时须核对有无对应的阀门合格证,若无对应的阀门合格
证须及时向质检部提出并要求补齐或者换领有合格证的阀门,避免贻误产品质量证明书的制作;4.10.5制造部在管道下料时须实时做好管道
的炉批号移植工作;4.10.6制造部在特种设备生产焊接时须在焊缝旁边做好焊工编号的标记。4.11产品质量的管理4.11.1产品
领料后生产前由质检部对产品使用的阀门进行性能检测并填写《阀门试验记录》;4.11.2特种设备生产完成后制造部应及时入库,入库时须
同时向质检部移交4.10.2规定的生产记录及阀门合格证、零部件的操作说明书等资料,质检部入库检测除对入库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外,还需核对制造部移交资料的完整性,否则应拒绝入库;4.11.3产品出厂时质检部须进行出厂检测并填写对应产品的出厂检验记录。4.12产品资料的管理4.12.1特种设备产品生产入库后质检部须按照《产品质量证明书制作规范》的要求及时制作入库产品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含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产品质量证明书汇总的管阀件及法兰的厂家炉批号的来源为《领料单》4.12.2加气站项目合同出货后质检部应及时按《出货单》的备注内容收集整理安装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含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4.12.3产品出货后质检部须及时将产品、材料、部件、外配套设备的质量证明书(含原件和复印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记录移交给销售服务中心并填写《加气站项目资料移交记录》,其中产品质量证明书原件由销售服务中心移交给客户或者安装单位,产品质量证明书的复印件和其他记录文件由销售部存档备查。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7877A...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