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门桥与汽车桥的变迁史

 续藏四库全书 2022-05-26 发布于湖南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陈伯熙  编辑:陶湘 2011-09-21 16:1

  明朝隆庆六年以前,从南门过河到对岸,全靠木筏摆渡,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有位叫李清照(此李清照非彼李清照)的文人,曾经写有描述当年过渡情景的律师一首:行至沩江边,危险怀当年。行客愁往来,黄昏唤渡船。冲波划小艇,出没似惊鸢。乘船犯风险,常惊箭脱弦。

  为了摆脱过河不便的困难,于隆庆六年(1572)在城东南处阳春台前的藓花岩下,开始架设木桥,从此有了木桥飞渡,有如玉带漂空,即命名为“玉带桥”,乃今日南门桥的前身和它的乳名。由于长年风侵雨蚀,木桥当不可耐久,加之桥面太窄,也不利通行。到了隆庆二十五(1591)年,有知县刘善谟与全县绅商共同商议,决定改木桥为石桥,并移址南门口。要修建一座横跨百丈的石桥,实非易事,由于经费不足,费时六年竟未修成。正当人们一筹莫展之际,竟有一位叫李廷清的农民,毅然将自己一生辛苦佣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百两纹银捐献修桥。李廷清的义举感动全县绅商,大家纷纷解囊捐助,终于凑足纹银一万余两,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才建成26个石墩,并用花岗石条块盖面的第一座石桥。因为县城的镇名为玉潭,而桥下又系玉潭,便改“玉带桥”名为“玉潭桥”。到了清代咸丰元年,山洪暴发,玉潭桥受到洪水冲击,有桥墩倾斜,岌岌可危,县人又捐资修复。这次垒石为柱,改成24墩,架石板相连接,桥宽增至一丈,高两丈。经过这番扩建,较以前牢固多了。

  到了民国十三年(1924),正是端午节那天,沩江上游,又一次山洪暴发,冲堤倒屋,淹死人畜无数,也冲垮了石墩石面的玉潭桥。当时,宁乡人在外从事军、政各界的要员甚多,盛极一时,家乡遭遇如此洪灾,大家对桑梓倍加关注,纷纷倡议,捐钱募款,修复石桥。时任粤军上将前敌总指挥的洪兆麟(农民出生,西冲山人氏)一人就捐银元逾万元,这次年修复完工。因桥在南门口,又改“玉潭桥”为“南门桥”。这次修复的新桥,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景观,桥头两端各立石狮两个,桥中设石砌“化字亭”一座,导示人们要尊重文化,敬惜字纸。另铸“铁牛”一对,卧立于“化字亭”两厢,每空桥墩上嵌铁蜈蚣一对,均视为镇桥之物。全桥结构坚实,气势如虹,文人墨客诗词赞颂,盛极一时。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在玉潭高小读书时,作过《咏南门桥铁牛》七律诗一首:南门桥上双铁牛,瞪眼竖角望河州。狂风吹来毛不动,暴雨淋时汗竟流。青草遍地常闭口,金鞭抽身岂回头。牧童空有绳和索,昂首江边孰敢收。

  自明朝隆庆年间始,迄今历史三百多年,南门桥曾两迁桥址,三改桥名,多次重修,及至1969年,再一次洪水冲毁全桥,又历经五年修复成能通汽车的宽阔钢筋水泥大桥。而今,时逢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高楼林立,市容焕然一新,随着沿江风光带的建成,南门桥又进一步得以修缮,桥面增宽加固,两道洁白的玉石栏杆排列两边,雕龙琢凤,蔚为壮观。今日的南门桥,固若金汤,对今后抵御洪水,量必秋毫无患。

  昔日的南门桥,本来还有两道独特的景象,为其他地方所不及,若保留至今,堪称文化古镇一大特色,可与湘西凤凰的沱江媲美,应成为受人青睐的旅游景观。一是南门桥上下两岸的“吊脚楼“,不象凤凰那样几根木条靠岸斜撑而成,伸向河中一点点。而沩江河岸的“吊脚楼”,离岸至少有30平方米伸向河中,每户一间住房整齐地挨着排列;另一道景观,在南门桥上首岸边,有一道几十级的麻石阶梯铺设到河边,接着设有用花岗石方条搭成的五列间隔相等的“跳板“,每空宽约两米,有高到底分级沿向河心,任其河水涨落,市民在此汲水、洗菜、漂洗衣物,都不致湿鞋,实属一项惠及市民的便利之举,可惜毁于一旦。

  民国十七年(1928),修建长(沙)常(德)公路时,一座185.64米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沩江桥“,从次年动工,历时四载,竣工通车。从次,一座颇具时代气息的公路大桥,又横跨沩江河上,既是完善省会沟通东西方向的交通枢纽,也让宁乡得到物畅其流,又增添一道新的景观。

  中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御敌无能,实施“破路制敌”愚昧对策,好端端一座坚固的公路大桥,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建成,通车不到八年,一声巨响将其炸毁,人们无不为之痛惜。桥被炸毁,交通当不可中断,只得在桥址上首“木鱼仑”处开辟轮渡,以应急需。然而渡轮狭小,一次只能载车两台,而且又是人力撑篙摆渡,往返过渡一次,至少要花半个小时,极为不便。

  直到1950年,省交通厅才重新建造其四孔贝雷式钢架木桥面。此桥由于钢架的衔接采用螺丝坚固,可以随时拆卸。在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时,由部队将此桥拆下,运去异地以备战需。在拆桥之前先立桥墩建新桥,最后于1965年改建成现在的四墩复线钢筋水泥大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