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990-04(T.149)【彩陶】特种邮票
2022-05-26 | 阅:  转:  |  分享 
  
T.149【彩陶】特种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0年04月10日发行【陶器】是为适应人们定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因而它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
重要标志。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出现了以彩色纹样和主体造型相结合的彩陶。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
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邮票图案名称,形成
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早在8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已开始出现彩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中国彩
陶历史悠久,数量巨大,邮票图案名称精美,花纹绚丽。中国彩陶不仅代表着中国原始社会所达到的高度艺术成就,而且也是世界远古文化宝库中璀
璨夺目的瑰宝。1990年04月10日,为了向世人展示中国古代彩陶文化艺术,邮电部发行了T.149【彩陶】特种邮票一套4枚。版式一为
1版4张。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半坡类型】主图是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彩陶盆”,高
16.5厘米,口径39.8厘米,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
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
,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邮票图案名称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被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庙底沟类型】主图是庙底沟类型“变体鸟纹曲腹彩陶盆
”,以旋风般律动和舒展多变的图纹,达到自由抒写的境界;弧形造型的邮票图案名称与外廓呈弧形的曲腹盆配置在一起,相得益彰,十分协调。距
今5000-6000年,1956年出土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被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马家窑类型】主图是马家窑类
型“旋敛口彩陶瓮”,以其高大的器型和精美的花纹著称,有彩陶王美誉。高49.3厘米,罐体肩部最大直径33厘米,肩下部有4只提耳,最宽
处为36厘米。瓮平口,短颈,阔肩,腹部逐渐下收,平底,系泥制红陶。陶器外壁用黑彩绘出上、中、下三层纹饰。上层为花卉纹,中层为旋涡纹
,下层为水波纹。上层的花卉纹和下层的水波纹,纹带较窄,中层的旋涡纹纹带最宽,是主体花纹。“彩陶王”还绘有4个波浪式大旋涡纹,每个旋
涡纹都围绕其中一个点旋转,构成浪推浪的卷浪式,三角形空间又绘同心圆纹。上面画鸟纹,下面有爬虫和拟似葫芦纹。距今约4800年-520
0年。1949年出土于甘肃永靖县三坪。被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马厂类型】主图是马厂类型“神人纹彩陶壶”,神
人纹作双臂上扬状,在神人纹的四周填上黍、粟类的种子,是描绘神人正在撒播种子。彩陶上出现这种类似农神、谷神的神人纹,是当时农业有了进
一步发展的反映。距今4300多年。1977年出土于青海民河县三家遗址。被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彩陶】特种邮
票(版式一)本套邮票选取了黄河中、上游地区各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四件彩陶作品,底色以白为主,下部略显曙青色,犹如清新的晨空,鲜明地衬
出置于画面上的棕红色的彩陶,以简洁的手法表现被誉为远古文明之花的中国彩陶。T.149【彩陶】特种邮票志号T.149发行日期
1990-04-10全套枚数4枚(4-1)半坡类型8分2252.15万枚(4-2)庙底沟类型20分2147.15万枚(4-3)马家
窑类型30分2010.40万枚(4-4)马厂类型50分1925.40万枚版式一每图50枚邮票(10×5)各自为1张,每版4张200
枚邮票共50套。全套面值1.08元印刷版别胶版齿孔度数12度邮票规格30mm×40mm整张枚数【版式一】50枚(背胶)设计者王
虎鸣印刷厂北京邮票厂发行量1925.40万套售价1.08元/套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各地邮局出售,出售期限一年。三毛老爹
献花(0)
+1
(本文系思月邮品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