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31 唐诗解读——杜甫之《寄薛三郎中据》

 耕读人家jkhpb3 2022-05-26 发布于甘肃

人生无贤愚,飘飖若埃尘。

自非得神仙,谁免危其身。

与子俱白头,役役常苦辛。

虽为尚书郎,不及村野人。

忆昔村野人,其乐难具陈。

蔼蔼桑麻交,公侯为等伦。

天未厌戎马,我辈本常贫。

子尚客荆州,我亦滞江滨。

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

春复加肺气,此病盖有因。

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

二公化为土,嗜酒不失真。

余今委修短,岂得恨命屯。

闻子心甚壮,所过信席珍。

上马不用扶,每扶必怒嗔。

赋诗宾客间,挥洒动八垠。

乃知盖代手,才力老益神。

青草洞庭湖,东浮沧海漘.

君山可避暑,况足采白蘋。

子岂无扁舟,往复江汉津。

我未下瞿塘,空念禹功勤。

听说松门峡,吐药揽衣巾。

高秋却束带,鼓枻视青旻。

凤池日澄碧,济济多士新。

余病不能起,健者勿逡巡。

上有明哲君,下有行化臣。

注:

薛三郎中据:即薛据。郎中,薛时任水部郎中。

免其身:指免于死亡。

役役:形容劳苦不休。

尚书郎:杜甫与薛据都尝为郎官

蔼蔼:茂盛貌。

桑麻交:指与农民交往。

苏郑:苏源明、郑虔。

委修短:指寿夭委之于天命,即生命长短任凭天命安排。

命屯:命运艰难。屯,艰难。

席珍:席上之珍缩语,席上的宝贝。后称誉人富有才德受到珍重的典故。这里以“席珍”喻指薛据才德兼备。

八垠:八方的边际。垠,边际。

盖代手:盖世文章高手,绝代文章高手。盖代,盖世,谓才能、功绩等高出当代之上。

湣:水边。

君山:山名,在洞庭湖中。

白蘋:亦作白萍,水中浮草。

“空念”句:大禹凿峡虽勤,其凿功则徒然留存。

松门峡:长江峡谷名,在今湖北宜昌市西长江中。

旻:天空。

澄碧:此指明净的天空,比喻妖氛荡然一空。

凤池:即凤凰池,为禁苑中的池沼。这里以“凤池”借指朝廷,谓朝中贤才济济。

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貌。

明哲君:聪明智慧的君主,即圣君。

行化臣:能行圣君教化天下的辅弼之臣。

解读: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春,时杜甫在夔州。当时杜甫的老朋友薛据旅居荆州,将北归京师,杜甫作此诗以赠之。诗中叙述了彼此飘零之状和自己困居峡中衰病的苦况,并对薛据之才力过人表示由衷的赞赏,篇末言思念荆州,将下峡相访,共商出处。薛三郎中据,即薛据。郎中,薛时任水部郎中。

人生就是不停地张罗一场又一场的告别。前路茫茫,山水悠悠,何处是归宿,何时才能停歇,尤其是身处穷途末路,困窘不堪之时,前途多缥缈不定,吉凶难测,令人悲痛欲绝,叫天不应,叫地不灵,送者又不得不停步,行者不得不离开。

世界之大,就是没有你我朋友的容身之处!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纵然才华横溢,壮志在胸,可是知遇无人.英雄无路,一腔抱负转瞬成空,一片热血顿时冰冷。诗人与朋友奔波天涯,一生碌碌,风尘仆仆,谁人能知,谁人宽慰。

我们在读诗人这类送别诗,有风光景物,有儿女情长,有壮志豪情,也有悲酸穷愁,肝胆欲裂,但也有一种力量,温暖人心,抚慰痛苦,安定心神,消弥郁闷,增长精神。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