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羲六峜的天文学背景(修正版)

 ldjsld 2022-05-26 发布于广西

龙道经 :万法归一伏羲宗


图片


【编者按】:过去我们只知道伏羲八卦九宫建模,也知道河洛井字格建模,却从不知道伏羲六峜建模,更不知道五音通约象数建模不单是八卦九宫和十二律次,而是六峜+八卦+九宫+十二律次。故伏羲六峜不仅为连山象数之源,而且也是万学之祖和万道之根。
 
【提要】:本文专注于六峜与天人合一的中医与律吕的关系,故不言思辨大四统,专言律定小四分。由易而道,由道而律,由律而医,这便涉及中医的量化标准和道术合一的问题。成功还原象数知识体系的唯一评判标准,就在于能否用六峜算法建模与所有的算法建模实现通约和无缝对接,且从原理上相互融通包容和相互提供支持。正基于此,除了解读和还原旧学知识体系尚未完成的道术合一的象数知识体系诠释任务之外,我们不创造任何新的知识体系。

三分损益中国音,
五音律定小四分。
七律本自出斗数,
人五人六浑不清。

大四统:
一、用象数语境统御科学语境
二、用天人语境统御医学语境
三、用历数语境统御天文语境
四、用律吕语境统御音乐语境

小四分:
一、阴阳从一定,象数二分
二、历数从天定:象数三分
三、律从地方生,象数四分
四、音从天圆生,象数五分

伏羲六峜建模成功的重大意义:
图片
知识储备程度与思维缜密程度成正比:知识储备程度与思维缜密程度越高,则一通百通;知识储备程度不够或思维不够缜密,则一疏百漏。

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于做经前易,前提是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缜密的整体逻辑思辨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做田野调查,破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二者缺一不可。
图片
否则,仅凭破万卷书,无论你如何努力,如何博闻强记,如何才华横溢,如何学贯中西,如何口若悬河,如何哲科思辨,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是象数知识体系和先天后天连山易。

正由于此,伏羲六峜建模成功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伏羲六峜天文学背景的揭示,为知识储备不足且只具备“科学脑”的年轻易学爱好者开出了一条学习捷径。


一、七律本自出斗数

图片
【五音七律斗数穴位藏龙卧虎连山天脑建模】

               

图片

★式中4和7皆为龙虎之数,对立七音阶中两个半音4与7。连山象数中的四七均为龙数。四为隐龙,为阴。七为显龙,为阳。

【连山象数天脑建模】
五九八二一零六三中四七(四七为龙数)

                   

图片

注:中宫龙窝“十”字即连山五爻中的“土爻”,“十”即先天河图的龙符号。

★连山五行爻与北斗七星对应:水瑶光(海底穴八)武开阳(丹田虎穴)金玉衡(命门穴∧)文天权(夹脊龙穴)土天玑(泥丸穴十)木天旋(天目穴一)火天枢(膻中穴Ⅹ)。


二、天音律定:三分损益法源自于斗数

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古人按斗数五音七律原理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须依照一定的长度比例,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

图片
8000年前的贾湖七孔骨笛

早在8000年前的伏羲时代,中国就有了七孔骨笛,骨笛七孔源自于斗数,且古人根据斗数确定了五音七律。秦汉以后,中国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中国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皆为中国独立发明。

图片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乐音的音高,是由波长所决定的,而波长又由弦长所决定。如果一个音的波长为a ;另一个音的波长是a/2 的话,那么,后一个声音就是前一个声音的“纯八度”高音。同理,如果一个声音的波长为a ,另一个声音的波长为a的两倍,即2a,那么,后一个声音就是前一个声音的“纯八度”低音。

中国古人虽然不懂得机械波的物理学理论,但是他们按五音七律斗数原理总结出了跟现代发声理论完全一致的道理。一件圆径固定,长度固定的发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一个定值,如果另一件圆径相同发声器的长度是这件发声器长度的一半的话,那么,另一件发声器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个纯八度的高音。

同理,如果另一件发声器的长度是原来发声器长度的二倍,那么,另一件发声器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个纯八度的低音。 中国古人所使用的音阶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 徵羽”五个音。其中,宫相当于西洋音阶的1(do),商相当于2(re),角相当于3(mi), 徵相当于5(sol),羽相当于6(la)。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中,“宫商角 徵羽”这五个音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换言之,它们又都是怎样先后产生的呢?中国古代关于这个内容的律学理论,叫做“三分损益法”。

“三分损益法”认为,“宫”是基本音,有了基本音“宫”之后,经过几次的“三分损益”,其它的四个音阶也就产生了。最迟到春秋中期,古代音乐理论“三分损益法”就已经形成了。在《国语》中,在《管子·地员篇》里,在《吕氏春秋·音律篇》中,分别记述了“三分损益法”的一些内容。《史记·律书》和《汉书·律历志》中的理论,基本上是抄录《管子》、《吕氏春秋》以及《淮南子》中的相关内容。

三分损益法文字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是同关于宫、徵、商、羽、角五音的记载联系在一起的;到《吕氏春秋·音律篇》,又开始与关于黄钟、林钟等十二律长度规范的记载联系在一起。

按三分损益法生律的次序 , 求上方五度音之律 , 古代称为“下生”;求下方四度之律,古代称为“上生”。从一律出发,下生5次,上生6次,便可得出十二律。但《吕氏春秋》只有生律方法而无具体数据,《淮南子》后者延续这个方法并计算了十二音的数据。然而这些数据于生律方法不尽相符,过去无法解释清楚古人是以什么方法生律的?。

现在通过分析,可以解释中国古人虽然不懂得机械波的物理学理论,但是他们按五音七律斗数原理总结出了跟现代发声理论完全一致的道理,原来是天人合一的伏羲象数智慧教他们发现了乐律的秘密。
 
三、象数转换:三卦一等于三分损一,三分益一……

三分损益包含“三分损一”、“三分益一”两层含义。三分损一是指将原有长度作3等分而减去其1份,即:原有长度×(3-1)/3=生得长度;而三分益一则是指将原有长度作3等分而增添其1份,即:原有长度×(3+1)/3=生得长度。两种方法可以交替运用、连续运用,各音律就得以辗转相生。

这两种生律方法所形成的长度关系、音程关系及其古代称呼,三分损益法与古希腊毕达哥拉所用的定律法,阿拉伯人所用的“量音学”,在数理上是相通的、一致的,近现代统称之为“五度相生法”。象数转换后,三卦一等于三分损一,三分益一。

由此推彼:一卦二等于二分损一,二分益一;四卦五等于五分损一,五分益一;六卦七等于七分损一,七分益一;八卦九等于九分损一,九分益一;十卦零等于零分损一,零分益一;零卦一等于一分损一,一分益一。


四、五音律定小四分

【五音通约象数为六峜九宫八卦】

(1)宫 1×基本音(假设为81)
小四分宫音六峜建模:
  图片
基数1+8+12+16+20+24=81
象数转换:九九八十一

(2) 商 54×4/3 =72
象数转换:八九七十二
        
(3) 角 48×4/3 =64
   象数转换:八八六十四

(4) 徵 81×2/3 =54
象数转换:六九五十四

(5) 羽 72×2/3 =48
象数转换:六八四十八

★五音除以8或9=9或8或6
1) 宫 1×基本音(假设为81)=81÷9=9

(2) 商 54×4/3 =72÷9=8

(3) 角 48×4/3 =64÷8=8

(4) 徵 81×2/3 =54÷9=6

(5) 羽 72×2/3 =48÷8=6

★五音除以8或6=8或9

1) 宫 1×基本音(假设为81)=81÷9=9

(2) 商 54×4/3 =72÷8=9

(3) 角 48×4/3 =64÷8=8

(4) 徵 81×2/3 =54÷6=9

(5) 羽 72×2/3 =48÷6=8

★很显然,过去我们只知道伏羲八卦九宫建模,却从不知道伏羲六峜建模,更不知道五音通约象数不单是八卦九宫,而是六峜+八卦+九宫。故伏羲六峜不仅为连山象数之根,而且也是万学之根和万理之源。


五、伏羲六峜的天文学背景

【六峜祭台建模】: 

图片          
伏羲六峜祭台建模:从人符看是六,从上向下看是人五,从层次看是人六,从第六层横看是斗七,从下向上看是四七二十八宿。也即是说,六峜五中藏六,六中藏七,七即斗数,四七合二十八星宿。《管子·轻重戍篇》"伏羲作,造六峜(音基)以迎阴阳,是指以六迎七,七即北斗,故六峜迎北斗,斗七乘以四等于二十八星宿。此即伏羲六峜的天文学背景。

六、五音与五峜:唯有“人”五和六兼有

图片

注意图中五层人字祭台,唯有“人”五和六兼有,人既是五又是六,故以五迎六,五峜实为六峜。

《管子·轻重戍篇》"伏羲作,造六峜(音基)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九九天道之数暗合伏羲八卦推演天道之九九八十一步。

七、伏羲造六峜以六为一,以五为零,以七为十

伏羲造六峜以六为一,以五为零,以七为十;以阴阳为二,以三才为三,以四象为四,以八卦为八,以九宫为九。
故六峜乃连山象数建模的原型。

证;以六为一
亼 :六入一
[jí]
亼,汉语文字。读作jí,最早见于说文小篆,即《说文解字》:“亼,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三合之形是亼之范式。本义古同“集”。

如果将六峜作为祭台,在最上层站立1人,第 二层每面站2人,四面共8人,第三层每面站3人,四面共12人,第四层每面站四人,四面共16人。第五层每面站5人,四面共20人。最底下第六层每面站6人,四面共24人。六峜(六层台)所站的人数正好是81人,与九九八十一之数相合。

如果将六峜比作一条打了81个绳结的回字形渐开线式螺旋长绳,那么,在最上层的是1个绳结,第 二层每面2个绳结,四面共8个绳结,第三层每面3个绳结,四面共12个绳结,第四层每面四个绳结,四面共16个绳结。第五层每面5个绳结,四面共20绳结。最底下第六层每面6个绳结,四面共24绳结。六峜(六层台)所有的绳结数正好是81,与九九八十一之数相合。

如果提起这条打了81个绳结的回字形渐开线式螺旋长绳,那么,这条长绳就是伏羲之道的龙道。

六峜象数解读:
六,六爻之象也,人爻对应古数字六。峜,止于人山也,人爻五行属金。伏羲造六峜祭台,一点四面六层八十一人金字塔,暗合四卦五卦六先天河图,连山归羲象数转换之要诀尽在其中矣!

【六峜祭台四面人数】:
1+8+12+16+20+24=81
六峜祭台单面人数:1+3+4+5+6+7=26

如果将六峜象数转换为一条打了八十一个结点的回形太极渐开线螺旋式长绳,减去一个静态归卦九,此即归藏易七十二卦的动态卦形建模。管子·轻重戍篇》"伏羲作,造六峜(音基)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此九九天道之数暗合伏羲八卦推演天道之九九八十一步。


八、北斗七星第六颗星为开阳星,对应连山易人爻∧,∧对应古数字六,故六乃神数

六爻之象出自与人爻对应的北斗第六星开阳星,人爻对应古数字六。峜,止于人山也,人爻五行属金。伏羲造六峜祭台,一点四面六层八十一人金字塔,暗合四分五卦六先天河图。连山象数,尽在其中矣。

北斗七星第六颗星为开阳星,对应连山易人爻∧,∧对应古数字六,故六乃神数。

证: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一(天)加八(水)加点=六
河图象数始于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为生数,六为成数。
一为物,为有,为太极,为长生天,为天工开物,代表静质量大于零的实在。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证:以五为零
五为土,X为火,万物火化归土(十),十即零。
河图中五实为阴阳五,以中为零,代表北极天心。天心主神明,人心主心神。

证:以十为七
十对应古数字七,对应人体元气,七乃生命之道。返复其道,七日来复。
天音律定以五音为始,以七律为终。
七乃帝之数,高于六五,大于零十,代表静质量为零的光,为宇宙生命永恒动力之源。

【北斗七星五行属性】:
第一为天枢星,又名贪狼星。五行属水。
第二天璇星,又名巨门星,五行属土。
第三天玑星,又名禄存星,五行属木。
第四天权星,又名文曲星,五行属木。
第五玉衡星,又名廉贞星,五行属火。
第六开阳星,又名武曲星,五行属金。
第七摇光星,又名破军星,五行属金。

这是北斗七星的基本构造,然有太极图周围的八个方位,和中宫之戊己,戊己分阳阳二仪,两仪称右弼星和左辅星。右弼星九星中排列第五,为九星之王,居中宫,(按照奇门遁甲五黄应该是右弼星,五行属土,九紫廉贞星应该是天乙星五行属火)。

根据以上九星之五行属性会对地球产生非常灵敏的生克制化作用。自然界的 星球运转产生了空间,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月球绕地球转一周是一个月,所以有月缺月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故而有春夏秋冬。

木星绕太阳转一周是十二年,木星转的地方就是太岁方,木星又称太岁星。木星二十年和土星相会一次,这样就形成了二十年为一运,一个甲子六十年为一元,三元分九运一共一百八十年。

九、实证六峜人爻出自古斗第六颗星开阳星
图片
古今北斗天道变化对比:注意公元2400年前是北斗第六颗星开阳星指向北极星的。

图片

古人在夜晚地球北上空观察到的天心,是指环北斗七星天道运行轨迹中央的北极天心,但天文学意义上的北斗星的位置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原先的北斗星与现在我们看到的北斗星不同。
  
一、古斗天盘四季动态运行轨迹
图片
注意,是开阳三星的箭头“人”指向北极星

抽象古斗天盘四季动态运行轨迹分解图
图片
 
抽象古斗天盘四季动态运行轨迹组合图与合成图,彩色箭头即古斗开阳星之人符号,亦是连山五爻的人爻,也是伏羲六峜“人”字符号最早的原型。,
 
图片
组合图


图片
合成图
 抽象古斗天盘四季动态运行轨迹组合图与合成图,彩色箭头即古斗开阳星之人符号,亦是连山五爻的人爻,也是伏羲六峜“人”字符号最早的原型。
 

二、   开阳星“人”爻符号对古代天文历法和后世文化的影响
天罗地网上有一可以提控全网的总绳索,其名为“纲”。而处于北天极一带的北斗就被比喻为控制天文网络中的纲。伏羲时代的古斗以第六颗星开阳星为纲,今人以今斗的第七颗星为纲,称其“天纲”,或书作“天罡”。《素问.五运行大论》:“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汉书.律历志》:“玉衡杓建,天之纲也。”有纲则必有网,古人称“纲举目张”,目就是网眼,北斗在天空旋转也有旋天纲之说,故古人对北斗“天规”之崇拜可见一斑。综上所述:六峜人爻出自于天——难道不是吗?

【结论】:过去我们只知道伏羲八卦九宫建模,也知道河洛井字格建模,却从不知道伏羲六峜建模,更不知道五音通约象数建模不单是八卦九宫和十二律次,而是六峜+八卦+九宫+十二律次。故伏羲六峜不仅为连山象数之源,而且也是万学之祖和万道之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