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诗如画颐和园:颐和园的前世今生之清漪园的造景

 新用户8926AVU2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清漪园的叠山、理水、园林建筑和花木造景

1、叠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造园手段之一,是造园者运用土石营造小尺度的峰、峦、岫、壑、谷、悬崖、峭壁等形象,构成园林中的山景,形成峰回路转、洞壑幽深的山林野趣。但像清漪园这样有目的进行的叠山工程,在历史上也不多见。瓮山源于西山一支余脉,因山形体貌不佳,所以在清代初期仍未得到开发。但瓮山地处北京玉泉山、圆明园、畅春园之间,其西南方又有神似杭州西湖的西湖,形成远山近水彼此烘托的优美的自然风景。

清漪园的叠山工程主要有如下几项:

一是对瓮山不美的山形进行改造,使之符合山环水抱好风水的形态。叠山工程与挖扩西湖工程是同时进行的,将挖湖的泥土堆放在瓮山的东麓,将瓮山不美的山形改造成中部高,东、西低缓。平面如“蝠”形的山形;有意使瓮山的南坡平缓舒展,面对浩渺的湖面;有意使瓮山的北坡峰峦起伏,道路宛转;结合后溪河工程,在后溪河的北岸堆筑一道小山岗。这样一番改造的动机是出于风水的改变,其实质是使园林结构形成了湖山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园林格局的基调,特别是后溪河开挖后,保持了山体地下水位,便瓮山原本贫瘠的土壤得到很大的改善;后山因得到了湿润空气的滋润,草木也繁茂起来。这样又解决了山洪的疏导与排泄问题,减少了水土流失,保证了水质清洁。

另外,由于光照不同,瓮山的前山较后山平均气温高0.9C, 前山山下较山上气温略高。后山山下因有一条幽闭的后溪河,山下较山上气温低。这种温差所产生的冷空气气流,形成了由后湖沿山表吹向前山的清风。夜间昆明湖湖水比热系数大,降温比山体慢,产生的温差形成了清风由前山吹向后山。风的流动改善了湿气的分布状况。因此后山后湖景区较之前山前湖景区凉爽、湿润,使人产生幽邃的审美感受。而适宜的花木栽植对各景区环境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在瓮山上创造出天然山水的主要形态:冈、岭、峰、峦、岫、岩、谷、洞、峡、壁、屏、湖、河、溪、泉、渚、涧、瀑等,而且构成了具有序列的完整的山形水系。如后山北麓的后溪河宛若襟带,连接后山的两道山涧----东桃花沟和西桃花沟。山涧仿佛源头,潴而为后溪河,再经由港湾的穿插而汇聚于浩瀚的大湖中,构成一个有源有流的完整天然水景形象。此种水包山、山包水的地貌结构,不仅符合阴阳虚实的园林布局要求,也满足了园林生态维系水土平衡的需要。

三是在叠山工程中讲究“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手法,有意保留了瓮山的部分天然体貌,如前山的东部仍然露出“燕台大观”天然山石,山东北脚霁清轩院内仍然露出“清琴峡”天然石峡。

乾隆十六年(1751)七月,叠山理水工程完成之后,乾隆皇帝将瓮山赐名“万寿山”,将西湖赐名“昆明湖”。

2、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造园手段之一,是古代造园者基于对自然河湖溪涧的艺术概括,以聚或分的方式,构成湖海、池沼、溪涧、泉源等水体,并以山石点缀为驳岸、石矶、港汊,表现出水面的平远辽阔或水径的曲折幽邃。中国古代园林的修建都要从叠山理水开始,无论大小型园林均是如此,不过像万寿山清漪园这样有计划、大规模地进行理水工程还是第一次。

乾隆十四年(1749)冬,乾隆皇帝以兴修水利和效仿当年汉武帝在长安挖昆明湖练水师的名义,开时对西湖进行疏浚扩展。事实上这次疏浚扩展西湖的工程,是按照乾隆皇帝预先规划好的园林设计方案实施的,包括四项工程:

一是疏导水源。西湖的湖水主要来自玉泉山诸泉,当时有名称的泉有三十多处。为保证扩湖后有充足的水源,乾隆皇帝派人修整玉泉山、西山(香山的双清泉、飞泉、玉华泉,樱桃沟泉水,碧云寺内的石泉)一带的水道和泉眼,用石槽将泉水引入昆明湖中,增加了昆明湖的水量,也保证了昆明湖的水质。

二是扩展湖面。在万寿山正南方挖一座大型人工湖,把西湖的水域向东拓展,使湖面较原来扩展了二三倍。这样万寿山的正南方出现广阔的湖面,使西湖与瓮山构成山环水抱的好风水。

三是修堤建岛。为使新挖的大湖面正对着万寿山,在向东扩大西湖的同时,有计划地在湖中修建一道长堤和几处岛屿,将湖面分为三个水域:西堤以东,大体上是为建清漪园而新挖的人工湖,位于瓮山的正前方;西堤以西,大体上是原元明时期西湖水域;又建一道短堤,将水域分为南北两个小湖。三个水域中按古代帝苑“一池三山”的理水手法在三个水域中各建一座小岛。

四是开凿后河。沿万寿山北麓山形开凿一条蜿蜒的人工河道----后溪河,全长约1000米。后溪河南岸的山形地貌基本上是真山,只是利用开凿后溪河的土方,在后溪河的北岸堆筑成土山,广植树木,以便将靠近湖岸的北宫墙隐蔽起来。后溪河开凿后形成了水围着山转,山因水而活,堪称上乘“风水”的地貌结构,也增加了山的高度和河的纵深感,为后山后河分区造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使不甚宽广的后溪河更具游览观赏性,又修筑了峡口、石矶、码头和几座桥梁,把后溪河道障隔成为水面形状不同的六个小湖,具有江南水乡情调。

清漪园的理水工程不仅为清漪园提供无与伦比的造景水体,而且以昆明湖为枢纽,在平面上将京西北部的皇家园林群体网络成一个具有包括蓄水、灌溉、养殖、泄洪、输水在内的多功能的生态景观水系,并通过长河与北京城内以紫禁城为中心的河泊分布连成一气。“山称万寿水清漪,便以园名颇觉宜”,清漪园名源自昆明湖碧波清漪的水态,也与清漪园理水工程有关。

3、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造园手段之一。园林建筑的有无,是区别园林与天然风景区的主要标志。建筑景观与风景景观的紧密结合是园林建筑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建筑类型的一个最重要标志。中国园林建筑在单体设计、群体组合、总体布局、类型及与园林环境结合等方面都有着一套相当完整而成熟的经验,有其独特的光彩。

清漪园的建筑是在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下进行的,由皇家的专门机构样式房承担工程设计。设计从绘制地盘图开始。地盘图是一种按比例绘制的建筑平面图,图上贴有红、黄两色纸条,标明建筑物所在的位置。然后根据地盘图绘制出建筑物的立面图。立面图要绘制得非常细致,连施何种油漆彩画也要标示清楚。在立面图的基础上再绘制建筑物内部结构图,即大木图样。许多建筑物细部,如外檐装修的窗户、隔扇的形式、纹样,内檐装修的各种门罩的形式和图案,室内空间的划分等,也要画图纸,用黄绫底面装订成册,交呈皇帝审定。然后根据图纸制作烫样。烫样是根据图纸按比例缩小的模型,它和建成后的建筑完全一样,连细部都清晰可见。掀开烫样的顶部,可以看到内部的装修。所有工程图纸和烫样完成后,交算房进行估算工价,经乾隆皇帝批准后指派总管内务府大臣和工部督修,招商施工。

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下令拆毁瓮山上的圆静寺,在原址上建一座大报恩延寿寺,作为庆祝生母孝圣宪皇太后钮钴禄氏六十大寿的贺礼,由此揭开了大规模修建清漪园建筑景观的序幕。按照严谨的布局规划,万寿山前山是核心景区,景观建筑采用了“因山筑室”、“以寺包山”的方式,以大体量的宗教性纪念性建筑群----大报恩延寿寺为中心,佛香阁为标志建筑,构成全园风景的主体和观赏中心。金碧辉煌的佛寺及宫室依山势而建,于严整中又有变化,体现出清代皇家园林宏大的气势和典丽风格。

万寿山后山的地貌环境与前山不同,山体背阴向北,地势狭长,景观注重亭台掩映,清幽深邃,布置灵活而自由,富于自然山林的景致和意境,两者融于山湖景色之中,构成了清漪园的特点。万寿山北坡是大型的藏式风格的佛宇梵宫,后溪河中部建江南水乡集镇风情的苏州街。

4、花木造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造园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古典园林常用的造景手段。花木造景将主体建筑烘托得巍峨壮美,是表达景观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清漪园在花木造景方面也独具特色,达到了《园冶》中所描写的“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一是清漪园的花木造景不是将天下奇花异草集于一园,而是针对北方地区寒冷、干旱、风沙大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选种当地的花木。在瓮山的前山栽植耐盐碱、瘠薄土壤而又较喜阳的柏树,后山多植喜微酸性土壤、有一定耐阴能力的油松和槲树,组成松槲混交林,形成了与西北诸山峦同样的天然植被。万寿山上松柏常青,不仅以青山绿湖的形象展示了清漪园的宏大、庄重和典雅,满山浓绿色的基调与殿堂楼阁的红垣、黄瓦、金碧彩画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渲染出皇家建筑恢宏、华丽的风韵。后山中部寺庙集中,苍松翠柏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

二是清漪园的花木配置也不像私家园林那样以孤植与丛植为主,而是针对瓮山原有树木稀少及有部分人工堆补土山的特点,采取树群与树林大面积配置的方法,大量栽种树木,使真山、真水更显出大自然的魅力。造景方式以自然式配置为主,种植布局自由灵活,不考虑中轴对称、株距行距相等,植物轮廓强调高低上下、参差错落、远近疏密、前后掩映,以表现自然界植物天然状态的美。同时,大面积的天然山林还有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提高环境质量的作用。

三是清漪园中因地制宜地种植不同的植物,使园内出现多种不同风貌的自然景观。如利用乡土树种桃树、柳树的亲水特性,湖区堤岸遍植桃柳;于湖中栽植荷花,形成了两堤独有的风貌。西北地带,则植桑种苇,水鸟成群出没于天光云影中,呈现一派天然野趣。

四是清漪园中的庭院花木配景,以珍贵的四季花木为主,以植物的吉祥寓意,烘托宫廷浓郁的生活气氛。如乐寿堂院中安排了对称的花台,植有玉兰、海棠、牡丹,象征“玉堂富贵”。堂后,一株两百多年的辛夷花冠群芳,极其名贵 。东西两侧,白芍满圃,紫箩上架。从初春到仲秋花香不断。后山错落散植着四五十种各色花木,衬托着弯曲的小路、涓涓的细流,别具风情。

五是清漪园中利用北山南湖形成的独特小气候种植珍稀的树木。在听鹏馆门前、谐趣园中、乐寿堂院内,栽植竹和玉兰等在古代气候条件下很难在北京成活的珍稀品种。既保持了原西湖的风景特色,又通过万寿山东南余脉把宫廷区和苑林区分隔开来,形成旷朗的前山前湖景区和幽邃的后山后湖景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