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100秒》陪伴您第061天 孔子说的“第二畏”是畏大人。“大人”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这样的人有权有势,令人生畏。 后人总想把孔子和《论语》理想化,就把“大人”解释成道德修养高、老百姓爱戴的领袖。其实,这样的“伟大领袖”不仅不会让老百姓生畏,反倒让人感觉亲近。历史上的暴君,像桀纣、秦始皇,有权又任性,才真正令人生畏。孔子从鲁国匆忙出走,周游列国,十几年的飘泊生涯不也是畏大人的结果! 不畏“天命”的现代人,最畏的就是“大人”和“大人”背后那套政治、法律制度了。这其实是一种悲哀! 孔子说的“第三畏”是畏圣人之言。圣人之言,就是古代圣人留下来的训诫,一些人生格言和为人处世的警句。 在很多人看来,这最不值得敬畏了。你说这样做人好,我不按你说的做,不照样升官、发财?其实,圣人之言是千百年来生活智慧的结晶,违背它当然不会马上有什么恶果,但日积月累,它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不过,这时已经于事无补了,只能成为后人的借鉴。这也是它能千载流传的原因。 翻翻《圣经》、《古兰经》,里面的内容与圣人之言大同小异,只不过是通过神明的嘴说出来的。在缺乏宗教性的文化里,这本该是最值得敬畏的。 |
|